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跨文化言语交际的成功不仅仅要求参与者具备良好的语言功底,更重要的是要对他国文化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语言功底的加强需要的是多加练习,而文化知识的丰富则需要的是参与者对他国文化进行深层探索。本文着重对比中国和英语国家在言语交际行为中的差异,展现语言差异背后的文化差异,进而探析造成此种差异的原因。此外,也介绍了一些促进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的方法,旨在为两种不同文化背景的参与者提供一种跨越文化障碍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2.
言语交际特别是跨文化言语交际受很多方面的影响和制约 ,因而语用差异在所难免。本文着重从交际参与者的认知能力和认知结构、对语用预设的理解和感悟、语言文化规约的限制等方面探寻形成语用差异的理论归因。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最重要的工具,但并非唯一工具,除了语言之外,还有非言语语言,身势语就是非言语语言的一种。俄中两国由于自然地理环境和历史发展道路的差异,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民族文化,这种文化的差异体现在身势语中并影响着身势语的构成和身势语的使用。通过对俄汉身势语词进行对比,归结出造成俄汉身势语差异的文化因素,以期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4.
恭维语是一种常见的言语行为。中美两国语言都有丰富的恭维语,但不同的语言和文化又决定了在恭维语使用方面存在着差异。本文从恭维语的话题与对象、词法与句法结构、应答模式探讨了中美恭维语的差异,并指出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努力掌握两种语言及文化背景,才能更好地运用恭维这一言语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5.
胡广宇 《考试周刊》2010,(44):91-92
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意识是控制言语活动的机制,形成、保存、重构语言符号及其搭配、使用的规则。跨文化意识指的是跨文化交际中参与者对文化因素的敏感性认知。通过分析外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现状.本文旨在探求增强语言教学中语言意识和跨文化意识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郭和英 《考试周刊》2014,(40):19-20
社交称谓语与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属于言语礼节范畴,是一种具有浓厚民族文化色彩的语言现象。社交称呼语体现社会关系和社会变革,是语言微型的交际系统,系统的差异与两国的社会制度、宗教信仰、价值取向密不可分。本文就中俄社交称谓语,从文化的角度进行对比和分析研究,有助于人们克服跨文化交际的障碍。  相似文献   

7.
鲁莉 《英语辅导》2008,(2):102-104
从表面上看,跨文化交际中所产生的交际失误是由语言的使用引起的。然而,语言代码仅仅是文化系统的一部分。人们在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会导致他们在编码过程、言语和非言语行为和语言的使用规律等诸多方面产生差异。文章从中西价值观的差异出发分析和解读跨文化交际中的某些交际失误。  相似文献   

8.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亦是文化的一面镜子,而社会文化又制约着人们的言语交际与非语言交际活动。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交际失误尤其是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的例子屡见不鲜。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交际活动的参与者缺乏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正确认识与把握。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将语言知识的学习与文化知识的获得有机的结合起来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从表面上看,跨文化交际中所产生交际失误是由语言的使用引起的。然而,语言代码仅仅是文化系统的一部分。人们在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差异会导致他们在编码过程、言语和非言语行为和语言的使用规律等众多方面产生差异。文章从中西价值取向的差异出发分析和解读跨文化交际中的某些交际失误。  相似文献   

10.
张心翠 《文教资料》2006,(34):158-159
在跨文化交际中,除了语言行为之外,非言语行为也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它包括身势语、空间语、目光语等等,具有很强的民族文化特征。非言语交际教学是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跨文化非语言交际教学列入英语教学的目的在于不断提高英语教师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更着眼于全面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正确理解文化现象中的非语言交际的行为和手段。从而解决英语与母语文化的差异和冲突,突破文化障碍,全面地提高英语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1.
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每个人的语言和交际方式都能反映出他所属言语社区的文化和话语规范,体现他的文化身份,即特定文化的成员所说的和所做的是该言语社区的文化实践多样性和交际可能性的反映.  相似文献   

12.
在跨文化交际中,除了语言行为之外,非言语行为也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它包括身势语、空间语、目光语等等,具有很强的民族文化特征。非言语交际教学是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外语教学中介绍有关非言语交际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跨文化非言语交际能力,使学生具备较为全面的跨文化交际素质,是培养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所需人才的需要,也是外语教学面临的一个新任务。  相似文献   

13.
周小琴 《文教资料》2006,(8):137-139
非言语交际是人际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语言交际具有补充、替代、调节、暗示、强调等作用。非言语交际行为有很强的文化属性,文化差异深刻影响着非言语交际。重视非言语交际的作用,积极开展跨文化非言语交际,避免由文化障碍而导致的误解,从而成功地实现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4.
跨文化交际意识是指跨文化交际中参与者对文化因素的敏感性认识,即对异同文化与共同文化的敏感度以及在使用外语时根据目标语文化来调整自己的语言理解和语言产出的自觉性。本文试图从跨文化交际意识在英语交际中的体现,谈谈如何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相似文献   

15.
地区文化差异对语言文化影响较为深远。通过语言文化结构了解地区文化特点,有利于加强国际化教育交流合作。高校大学生跨文化交际,是当代大学生锻炼外语语言交流能力、检验外语语言实践功底的有效途径,以大学生跨文化交际为中心,对其交际现状及交际问题解决对策进行分析,将从根本上提升大学生外语语言应用综合水平。  相似文献   

16.
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是指有文化背景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流,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也会不同,只有尊重他国文化,才能更好地传播自己国家的文化。语言和文字是文化传播的载体,其中语言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最常用到的交际工具,在交流沟通过程中,人们必须遵循跨文化翻译技巧,才能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交流,维系社会和谐,理解文化差异,深入了解他国文化的内涵和传统,更好地促进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7.
称赞语是各种语言文化日常交际中经常使用的言语行为。它有助于加强交际双方的感情交流,促进社交。本文分析英汉称赞语与应答语的差异,探讨产生差异的文化因素,以期增加对英语语言文化的了解,增强文化意识,促进英汉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8.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对语言中文化因素了解得越多,语言的交际能力越强。本文从酒店英语的特殊性角度入手,分析了跨文化交际在酒店英语中的体现。通过比较中西文化差异,让读者掌握跨文化交际策略,消除酒店英语中的言语交流障碍。  相似文献   

19.
谷路平 《考试周刊》2009,(43):44-45
禁忌是世界各民族之间普遍存在的一种文化现象,规范了人们的言语行为与社会交际。跨文化交际是现代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语言禁忌现象可以使跨文化交际更加得体。  相似文献   

20.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是文化的载体。非言语是语言交际的补充,作为语言交际时的伴随性特征并同时具有语言功能。人们在交际中只注重语言交际,而往往忽略非言语交际作为信息传递的重要地住。文章主要对语言与非言语的关系、非言语交际分类、非言语交际的特征、非言语交际的功能做了简要阐述,并探讨了在跨文化交际中如何解决非言语手段带来的文化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