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2 毫秒
1.
一、课堂观察的概念 课堂观察,并非是传统意义上的听评课活动,而是指研究者(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如眼、耳等)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分析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2.
沈芳芳 《海南教育》2014,(10):64-64
一、观察内容的概述 课堂观察是课堂研究广为使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是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出相应研究、得出有关结论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3.
一、观察缘由课堂观察是研究课堂的一种新型方法,要求研究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如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从课堂上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研究。发现问题,  相似文献   

4.
施侠 《时代教育》2007,(6Z):121-121
课堂观察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觉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从课堂情景中收集资料,并根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一、课堂观察及其特点 对于"课堂观察"概念的界定,陈瑶在《课堂观察指导》一书中认为:课堂观察就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直接或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江苏吴江张菊荣在此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阐述,他认为:课堂观察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包括执教者本人)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直接或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的分析研究,以期促进教师教学行为改进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6.
课堂观察源于西方的科学主义思潮,其典型代表为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贝尔思(R.F.Bales)于1950年提出的“互动过程分析”理论和1960年美国课堂研究专家弗兰德斯(N.A.Flanders)提出的“互动分类系统”。尽管迄今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比较一致的看法是:课堂观察是指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相关的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从课堂语境中收集资料,并根据获得的资料、数据,做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教学研究方法。课堂观察包括课前会议、课中观察和课后会议三个环节。  相似文献   

7.
何为课堂理察 课堂观察,顾名思义,就是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作为专业活动的观察与一般的观察活动相比,它要求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直接(或间接)从课堂上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8.
朱俊 《教学月刊》2014,(2):42-44
课堂观察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记时器、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地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从而对其进行记录、分析、研究,并对课堂教学进行评判和建议,以实现促进学生学习和教师发展的课堂研究方式。通过课堂观察可以让教师通过观察他人的课堂进而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感悟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9.
一、课堂观察的概念课堂观察,并非是传统意义上的听评课活动,而是指研究者(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如眼、耳等)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分析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1]课堂观察一般由观察前准备、现  相似文献   

10.
课堂观察是指"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直接(或间接)从课堂上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的分析、研究"。[1]从学理上考量,课堂由学生、教师、课程及课堂文化构成,是一个复杂的情境。为了捕捉转瞬即逝的课堂情境,提升课堂观察的效度及信度,需要借助观察量表这一"抓手"或"支架"。因为,观察量表是课堂观察的关键,"它的水平决定着课堂观察的技术水平,也决定着教师的专业水平"。[2]基于上述分析,笔者认为,要进行课堂观察,符合学科特质的观察量表要先行研发。  相似文献   

11.
<正>课堂观察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如眼、耳)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对其进行记录、分析与研究,蕴涵研究、合作、发展等要素,以改善学生的课堂学习、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目的。传统的听评课存在着处理简单、视角单一等诸多问题,听课教师常带着批判性的眼光去观察别人的课堂存在何种缺陷,很少关注学生学到了什么。在漳州市举办的第一期学科带头人专业培训课上,笔者一年前所拍摄的录像课被参训的生物教师用于实践课堂观察,笔者也就同时作为观察者和被观察  相似文献   

12.
<正>课堂观察就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如眼、耳等)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一、观察缘由何谓课堂观察?课堂观察是研究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如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从课堂上收集资料,  相似文献   

14.
徐一鸣 《江苏教育》2014,(12):24-27
“欣赏”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被解释为: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情趣。在教育领域,“欣赏”被更进一步地理解,指以尊重、信任、宽容、鼓励为原则,对学生施以褒奖、鼓励、赞赏,使其不断增强自信心,发挥自己的潜能,体会到人生价值与力量,不断获得成功和最佳发展,是一种最具有活力的教育方法。而“课堂观察”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如眼、耳等)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研究方法。应该说,这两个概念对于教育人来讲都不陌生,但是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可借鉴的经验却不多。本文以无锡市山北中学所进行的校本教研活动为案例,分享我们的课堂观察从“诊断”走向“发现”,因欣赏而收获的精彩。  相似文献   

15.
课堂观察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科研目的,凭借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进行相应研究的一种方式方法。我们"秀峰区小学数学‘以学论教’课堂教学观察表"一共有4份,表1是  相似文献   

16.
一、观察缘由课堂观察是研究课堂的一种新型方法,要求研究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如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从课堂上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研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正课堂观察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记时器、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地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从而对其进行记录、分析、研究,并对课堂教学进行评判和建议,以实现促进学生学习和教师发展的课堂研究方式。通过课堂观察可以让教师通过观察他人的课堂进而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感悟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课堂观察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观察作为研究课堂的一种方法开始受到学界的关注与中小学教师的青睐.课堂观察是教师获得教学反馈信息、捕捉教学复杂现象,分析研究教学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重要手段;同时,课堂观察能够唤醒隐藏在教师心中的教学智慧,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学效率.一、课堂观察的含义课堂观察是指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直接或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  相似文献   

19.
一、如何进行课堂教学的观察与诊断 (一)课堂观察的步骤与基本要求 课堂观察是有目的的研究活动,观察者只有清楚观察的目的,才能收集到更确切有效的资料,才能确保观察的有效性。课堂观察前,首先要明确本次课堂观察的目的和任务目标,其次选择合适的观察对象,然后确立恰当的观察视角和观察工具,做好观察的准备工作。课堂观察常用的主要工具有定量观察量表、定性观察分析提纲、摄像机等。  相似文献   

20.
<正>计算思维是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要素之一。计算思维的形成代表学生能够采用计算机的方式界定问题,运用合理的算法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并迁移到与之相关的其他问题解决中。计算思维是抽象的意识与行为表现,但作为考量评价的要素,必须有量化指标和数据呈现。课堂观察指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直接(或间接)从课堂上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的记录、分析和研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