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潮汕英歌舞是一种独特的民间传统舞蹈,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被认为是扬正抑邪、吉祥平安的象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对潮汕英歌舞的文化底蕴以及潮汕英歌舞的产生与发展的描述,诠释了潮汕英歌舞的历史文化和健身价值,从而对推动潮汕地区的经济、政治与文化建设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依附于游神仪式的民俗体育活动英歌舞脱胎于神明鬼怪与英雄好汉的母体形态。从多元祭祀文化圈的生态环境考察英歌舞仪式展演过程中隐喻的意义映照,折射出村落秩序的神性嵌入。认为,英歌舞身体展演的性别界限与神明禁锢是世俗与神性的对话,英歌舞仪式因现代性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羁绊,但整体上神明的秩序象征仍然支配着仪式的发生形态。从历史时序推演来看,英歌舞的展演诉求流变于武力抗争与祭孔礼制、大兵训练和游神依附、世俗化三个阶段。在前两个阶段,英歌舞神性依附现象明显,神性支配着英歌舞的外在形态展演。在世俗化阶段,英歌舞在农村城市化发展过程中被工具性生产,须依托想象的空间再造仪式的神性秩序与族群认同。  相似文献   

3.
从体育人类学的视角对江永女书文字符号与鸟图腾崇拜艺术,江永女书文字中的歌舞文化及歌舞鸟图腾文化展开了多元的考证与思辨,旨在通过女书文字的历史考证形成对江永女子体育文化的整理。研究认为:女书字符中的"鸟型"造字现象与古越人的鸟图腾崇拜具有精神上的继承与贯通,是古越文化的孑遗和演变;女书文字符号显示了鸟、人、神三位一体的微标性鸟图腾图像;女书具有典型地域性、群体性、标志性的文化基调,诠释了江永妇女生活的群体意识、社会地位和性别意识,反映出一定历史时期我国妇女的文化自觉和精神慰藉;以体育游戏为题材是江永女书歌舞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一;女书"歌舞"造字艺术起源于对鸟图腾的崇拜;女书文字在自我建构与被建构博弈冲突过程中实现双向的流动、传承与文化变异,只有克服现代文化的话语霸权和知识暴政,探索历史和现实语境下女书歌舞艺术自身传承的发展规律,充分尊重女书传承人的主体地位和人性关怀,才能形成对江永女书歌舞艺术展开原生态的传承与保护。  相似文献   

4.
英歌舞仅流传于潮汕地区,它集潮汕民间体育运动、舞蹈音乐、艺术、表演于一体,既能自娱自乐,又具有充满地方特色的形态美、情态美和意态美,是值得传承和保护的传统休闲体育项目。  相似文献   

5.
词汇是语言中最敏感的因素。少数民族特色文化词汇是其民族特色和文化的反映,研究少数民族文化中特色词汇英译的策略与方法,如直译加注法、音译加注法等,对其外宣推介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从翻译的目的论视角,以凉山彝族童话故事集《神笛阿牛》中的彝族特色文化词为研究对象,分析凉山彝族特色词汇英译的方法和策略,以期为凉山彝族文化外宣推介与传播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实用体育传统鼓励了我国当代体育发展,也限制了我国体育文化发展的潜力.利用比较法、文献法、逻辑推演法研究.基于中国实用体育的文化的发展现实和发展问题,着重针对我国实用体育中的唯金牌论影响做出探讨,提出去金牌化与重构中国体育文化的相关建议.结论表明,我国有必要对实用体育功利性加以分辨和去除.通过当代体育文化的重塑与复归传统的体育文化挖掘、文化上的去金牌论与去民粹化、监督机制的构成与监督部门的协同发展、鼓励资本对专业体育俱乐部.形成人才--商业--竞技的循环机制等措施,能有力实现我国体育文化的非功利性改造.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和访谈法,以新时期回归文化领域的现代体育为研究对象,对其文化层面上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之间的关系进行审视和探讨,以明确其对体育现代化进程中所具有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文化自觉角度出发,以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偏失与对策为研究对象,使用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分析与探索导致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偏失的历史和现实原因以及纠偏路径,从而促进其发展与文化繁荣.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偏失体现为其陷入"发展路径依赖"泥淖和"消极稳定"态势,背离文化自觉原则.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实际上就是纠正其对文化自觉原则的偏离.一是确立文化导向型教学原则,挣脱"发展路径依赖".二是对民族传统体育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做到取其精华、同现代元素适当结合、同外国文化元素适当结合.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田野调查法,以稷山高台花鼓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起源以及发展历史与活动特征进行考证与梳理,从体育文化的角度,诠释其蕴涵的体育文化价值,以期实现河东民俗体育的对外交流与传播,为晋鼓文化研究提供一定的史料佐证与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中英俄美日五国体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以文献资料法和调查访问法对中、英、俄、美、日五国体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特点进行了研究,阐述其现状,发现其特点,以图为我国正在进行的面向21世纪的体育教育改革提供依据和参考。结果表明:各国在体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方面各有其特点,其中俄罗斯和中国表现出“专才”教育模式,但正向美国和日本的“通才”教育模式发展;日本的课程设置虽表现出数量多、门类广,但基本上局限在体育的范畴之内,而美国的课程设置常常涉及到与体育专业无关的其它学科领域;英国则表现为特别重视几门基础课程,同时与社会发展和需求紧密相连,把目光投向社会,甚至整个欧洲联盟。  相似文献   

11.
通过文献资料法和田野调查法,对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分类、分布及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在此基础之上,探讨了对其进行旅游开发的策略,以期为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若干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2.
通过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逻辑分析法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结构进行分析,分析表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价值文化三部分组成,其中物质文化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基础,制度文化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障,价值文化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综合叙述法等,分析潮汕地区民间民俗体育文化特征基础,对潮汕地区的民间民俗体育文化的现实作用进行研究,分析其功能作用和体育文化底蕴,以加强对潮汕民间民俗体育文化的推广和传播。  相似文献   

14.
张涛  曹丹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11):1488-1489
土家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通过对土家族"舍巴日"--摆手舞历史本源的考辨,探讨了土家族多姿多彩的摆手舞活动,并由摆手舞引发的民族体育文化事项进行了反思,认为由于社会的发展,土家摆手舞摆脱了其本身的一些宗教色彩,逐渐形成为一种独立的歌舞身体活动形式.虽然经过历史长期的演变,但这种体现本民族气质的歌舞身体活动,仍具有众多的支持者和参与者.  相似文献   

15.
通过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迁居在云南和新疆的蒙古族传统体育文化演进现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社会变迁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迁徙蒙古族体育文化的发展,其中地理环境、生产生活方式、语言文化、人口数量的变化对迁徙蒙古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影响尤为明显。其次,在与迁徙地其他民族的交往和融合过程中,多民族文化丰富了其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内涵及创新。  相似文献   

16.
论民族传统体育礼仪文化的当代继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文化学视角对中国传统体育礼仪文化进行研究.分析了中国传统体育礼仪文化的内涵及特性,重点论述传统体育礼仪文化继承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当今西方竞技体育文化得到极大推崇,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则备受冷落,逐渐沦为非主流体育文化。通过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等方法,从中国道家主要思想这一视角,以人类健康和文明为出发点,分析指出西方竞技体育文化存在的不足,并通过道家思想精髓对其进行分析、探讨与研究,使形成合乎道的"自然体育"和"生态体育",以促进体育事业全面、健康、和谐及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校园体育文化的概念、特点做了较全面的概括,并从校园体育文化对培养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终身体育意识、促进大学生的精神文明等方面论述了校园体育文化对提高大学生素质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体育文化的内涵、特性与体育人文精神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为了探索当代中国体育魅力的文化内涵、特性及其对体育人文精神建设的作用,采用文献资料法,从中国传统文化的“金”、“木”、“水”、“火”、“土”文化特性的视角,探讨当代中国体育文化发展的传统文化因素,体育文化的特性与体育人文精神建设的关系。研究结果,认为体育文化是体育魅力的内涵特性,深厚的文化传统,对当代中国体育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并提出了从文化的视角对当代体育人文精神建设的构想。研究结论,认为体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其本身所具有的文化魅力对社会生活有着广泛影响。当代中国体育文化的内涵和特性,决定了在中国体育发展的过程中,应重视对体育人文精神的建设,以体育文化引领解决体育发展中的思想观念、价值追求和道德精神层面所面临的问题,从而为中国体育发展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条件。研究价值,认为在当代中国体育的发展过程中,强调通过体育文化建设,加强体育组织和体育工作者人文精神塑造,引导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向正确方向发展,以高度的自觉承担起实现中国体育强国梦的社会责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英汉语中大量存在动物词语,其文化内涵不尽相同.本文对常见的英汉动物词语文化内涵进行归类比较,试图从人类进化,传统文化观念,地理环境、审美观念等角度探讨其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