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陈雄 《武当》2014,(9):16-18
杨式太极拳115式大架的肩、腰、胯练习要点,总体来说,就是将站桩功、松腰功、松胯功、太极步及虚领顶劲、开胯圆裆、松腰塌胯、扣胯、垂臀、尾闾下坠、落胯(沉胯)、坐胯、转胯、含胸拔背、松肩坠肘、气沉丹田等练法融入拳架之中,以腰胯带动四肢,上下相随,内外相合,达到式式身正安舒,动作虚实分明,势势松活沉稳。太极拳手上的动作相对来说容易看清楚,容易看明白。太极功夫不在手上,而在丹田和腰腿。习练太极拳,其肩、腰、胯的运动既难以看出来,又不好练,  相似文献   

2.
王敬爱 《武当》2015,(1):26-28
在太极拳界,素有"教拳不传胯,传胯师父差"之说,由此即可显见胯在太极拳中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拳论说:"有不得机不得势处,其病必于腰腿求之。"而胯是腰腿转换之机枢,胯关节不灵活,不松沉,腰腿就很难顺遂。《十三式歌诀》第一句就是"十三总式莫轻视,命意源头在腰隙"。只有腰胯松沉了,才有利于气沉丹田和劲达四梢;只有腰活胯开了,才能使下盘稳固,动作协调,周身灵活。一、腰胯在太极拳中的重要作用"心为令,气为旌,腰为虫,先求开展,后求紧凑,乃可致于缜密矣"。这就是说,要以腰胯为主宰,由意识来指导太极拳的运动。打太极拳,难就难在如何正确运用腰胯。因为在练太极拳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王志远 《武当》2006,(5):19-19
行拳练功,镇定从容;心平气和,全身放松。杂念不生,精神集中;唇合舌接,眼明耳聪。顶头虚悬,颈项竖耸;沉肩垂肘,顺背舒胸。直脊垂臀,坐腰落胯;圆裆裹膝,气沉腹充。凝神敛气,心意牵运;举止缓匀,沉着庄重。缠绕圆转,关节玲珑;势势相连,如环贯承。无过不及,身桩稳重;随曲就伸,意劲含中。根基在脚,蛇手猫步;纵腾于膝,劲起足踵。  相似文献   

4.
4、寒肩:肘不能沉,肩不能松,肩胛紧锁,两肩高耸,状如立寒冬溯风之谓也。以致气血不通,劲路不畅。造成上不能劲由脊发,贯劲干指捎;下不能虚胸盈腹,引气达丹田。寒肩亦称“耸肩”,就象人在寒冬溯风中把肩耸起一样。内家拳有“松后沉肘”的基本要求,或称“松肩垂肘”“‘沉肩坠时”、“垂肩沉肘”、“沉肩曲肘”。总其所言,无非指肩头节须松沉,使镇骨平准而微下沉,肘关节始终保持适度的弯曲和沉垂,从而达到“三垂”。即气垂房垂用锤。气垂则气降丹田,身稳如山;肩垂则臂比劲活,肩摧肘前;肘垂则两膊自国,能固两助。这样才符…  相似文献   

5.
陈雄 《武当》2014,(10):19-22
(接上期)第二段十六、抱虎归山(第18式):承上式,由平行步变成左脚为虚,右脚为实。腰胯右转,带动左脚内扣(大约60度)。紧接着,左脚逐渐变实的同时,右脚逐渐变虚,松腰塌胯,尾闾下坠,沉到左脚底,右虚脚往右后走弧线上前半步,脚跟着地,松胯圆裆,松腰塌胯,放松右脚踝关节的同时放松左脚踝关节,脚跟、脚掌、脚趾贴地。然后左脚蹬地,右腿内收,胯根下沉,成为右正弓步型。这是一个下沉中带转动的整体落胯塌胯动作。  相似文献   

6.
拳理拳法记少间。手眼身步型为正,心意气力功求专。要得太极拳真谛,练功悟拳师指点砚-顶平收须面自然。含胸拔背沉肩肘,顶沉对拉脊不偏。腰轴主宰肢轮转,胯似磨盘稳平旋。一招一式理太极,脚踩阴阳手画圆。胸背开合两相反,势升伸展降拔含。开展紧凑结合好,动作圆活势连贯。含胸拔背势有别,沉肩垂肘总一贯。太极步法用心练,上下相随势浑圆。开胯圆档固底盘,虚实转换势渐变。弓步含有活马步,式势衔接画弧线。肇磷暴意气神劲内功练,内外相合才成拳。.画一排 二少静~抓一沙拳在气势神为先 竺二至麦坐一「-~一一 摧僵化柔求内劲, 刚柔相济任敌变。…  相似文献   

7.
张兴洲  赵峰 《武当》2004,(10):9-12
动作接上势,身体先向左转,重心随腰左转落于左腿,步法成骑马步;左手由按变(扌列),掌心朝外.高低与鼻尖平齐;右手由按变插掌,掌心朝上,高低与中脘平齐,面向东,由左云手转右云手;左手由上向下划弧变掌心朝上随腰转插掌,右手由下向上划弧变掌心朝外(扌列),左腿由实变虚合于右腿,沉肩坐胯.面向南;左手由插掌变搠,  相似文献   

8.
高德明 《健身科学》2006,(12):33-34
连贯圆活掌握太极拳的正确姿势,练拳做到心静体松,只是练习太极拳的基本要求,是否做到周身协调,圆满连贯,才是衡量太极拳功夫,表现太极拳神韵的重要依据。太极拳演练中所要求的“连贯”,其一是肢体的协调一致,即“节节贯穿”,肢体的协调,是上肢与下肢的协调,四肢与驱干的协调。肢体的协调必须以腰为轴,上肢动作则以腰带背,以背带肘,以肘带手。下肢动作则以腰带胯,以胯带膝,以膝带足。拳论云:“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内要做到“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外要做到“手与脚合、肘与膝合、肩…  相似文献   

9.
悟一关于太极拳状态按太极拳的基本要领,太极拳的状态应当是立身中正,虚领顶劲,头正项直,含胸拔背,沉肩垂肘,坐腕撑掌,松腰落胯,圆裆裹膝,虚腋屈膝,腰为主宰,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  相似文献   

10.
八、请三贤【口诀】自家琼浆自家酒,自药自饮自长生。【预备式】两脚平行,与肩同宽,舌抵上腭,松静站立,自然呼吸。【动作】右手拇指按廉泉穴,食指按承浆穴、中指按人中穴反复揉按48次,如图8-1;再换左手以同样动作要领,重复相同动作48次后收功。【要求】穴位要找准,揉按之后要出口水并将口水咽下。九、揉球【口诀】五行合一阴阳平,胜似南极老仙翁。【预备式】两脚平行,略宽于肩,含胸拔背,松腰裹臀,双膝稍弯曲,全身放松,气沉丹田;左手在上右手在下,掌心相对,于腹前约10公分处形成抱球姿势,如图9-1。【动作】两手随同腰胯膝转动,左手由上向后向…  相似文献   

11.
张峻 《武当》2003,(5):11-13
三要论 (原文)夫气本诸身,而身之节无定处。三节者,上中下也。身则头为上节,身为中节,腿为下节。头则天庭为上节,鼻为中节,海底为下节。中节则胸为上节,腹为中节,丹田为下节。下节则足为梢节,膝为中节,胯为根节。肱则手为梢节,肘为中节,肩为根节。手则指为梢节,掌为中节,掌根为根节。以此为例,是故自项至足,莫不各有三节也。  相似文献   

12.
手挥琵琶制敌的时机及变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动作形态:手挥琵琶是太极拳中模拟人物动作的名称,动作形态为侧身应步,两手’IM势前冲如怀抱琵琶,前手上伸为引手,好比手按琴键,台手如主中节,:Zf以挥技琴弦。2.技法训练:①由站立势,左脚向前上步,身正体松,上下一条线。肩胯相合,身体重心渐前移经左弓步后...  相似文献   

13.
第三十八式上步七星(上步骑鲸)此式突出头、肩、肘、手、胯、足,构成的姿势谓之上步七星动作,(形如骑鲸),故取此名。第一动右掌前掤左掌指尖向前伸,左脚尖向左转向正东,右掌以食指引导向前伸,弓左膝,重心移到左脚开右脚跟成左弓步。目视右掌食指尖,意在右掌心(图154)。第二动两掌上掤右掌以食指引导,沿左臂下往前舒伸。两腕交叉,腕与肩平,右掌在外,掌心朝左,指尖朝上,同时,立腰、松右胯,右脚向正前方迈出,脚跟着地,成一字步,重心集于左脚,目视右食指尖,当两腕交叉后,目再由两掌中间向前方平远视(图155)。  相似文献   

14.
岳武 《武当》2013,(4):10-12
第七势健胃壮肾一、养生功效1、引气行脉,调理脾胃壮腰肾。2、疏通下肢经络,强筋健骨。3、对腰膝酸软,腰腿痛和坐骨神经痛有很好的辅助疗效。二、歌诀双手抱拳意守丹,俯首腿面托或按;沉己搓衣运长气,抱圆守一静气站。三、动作图解1、抱圆守一【动作分解】(1)自然站立,全身放松,头顶上悬,下颏微收,舌尖轻搭于上腭,背有上拔之意,使尾闾中正,肛微提,腹微收(调身)。目光平视。(图180)(2)接上动,双掌同时外旋,使掌心向后,同时随  相似文献   

15.
[歌诀] 蹲裆马步罗汉式, 勾腮拔顶颈自直. 含胸拔背佛腰式, 拔背脊直垂臀胯. 胸空腹实肩要松, 舌顶上腭津液生. 提谷落裆壮肾元, 固精气充神则明. 一、双手捧揸坠沉肩 此式为马步.胸挺膝开,勾腮拔顶,舌顶上腭,双目平视;五指要揸,但不能犟双肘,要与肩平.全身放松,顺式呼吸,目的是增长气力.  相似文献   

16.
太极拳一代宗师陈长兴公在《太极拳十大要论》中的第六章讲:夫所谓三合者,心与意合,气与力合,筋与骨合,内三合也;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外三合也。太极拳是心意相合,以心领意,以意行气,以气运身,动静结合,内外兼修的整体健康运动。心如何想,意思就如何随;内气如何引,劲力就如何走;全身筋骨、四肢百骸或顺或逆、或上或下、或走弧线、或走圆圈,螺旋缠绕,动作或动或静、或  相似文献   

17.
1、在太极拳演练中,对松沉总体要求和身体部位的要求是什么?对松沉总体要求是舒松自然,庄重沉稳。对身体各部位的要求是:头部正直沉着,神贯于顶;肩肘松沉下垂,双肩微屈;胸腹舒松内含,气沉丹田,腰胯圆活自如;松静沉塌,腿足虚实分明,轻灵  相似文献   

18.
周:李老师,能不能请你谈谈太极拳用架与其他太极拳套路相比,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特点?李琏:其实,太极拳用架的基本要求,如虚灵顶劲、涵胸拔背、沉肩坠肘、气沉丹田、松腰松胯等与太极拳的其他套路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19.
太极实话     
吴实 《武当》2012,(9):20-21
1、实的部分,身体从上往下放松而沉到脚底,如松而不沉,不是真松;虚的部分,身体从下往上放松而飘或提起来,如松而不飘或不提,亦不是真松。太极拳下盘的沉提劲,就是这种练法之一。2、如在练拳架或练推手时觉得膝盖过分受力,不是真正松膝。不要让膝关节承载过多的身势重量,而是靠松胯把身势重量下沉至脚底。如能松胯,则膝盖松开自然受力。3、如在练拳架或练推手时觉得腰骨或腰  相似文献   

20.
祝大彤 《精武》2005,(10):42-42
松功是松柔、松空在习练者身上的表露。习练太极拳的人,通过拳架修炼,周身内外经过阴阳二气的梳理,克服心脑的动意,肢体的本力将渐渐退去,使习练者举动轻灵;心、神、意、气极为安静,胸腹似一把空壶或灯笼,达到虚静空无的状态;肢体外表虚空,处于皮毛攻且虚灵的状态。松功在人体里是有反应的,除练者身体有异样的体验之外,自脚向上的踝、膝、胯、腰、肩、肘、腕、指等九大关节要一一松开,且节节贯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