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勇 《教育导刊》2013,(11):71-73
德育,作为“五育”之首,一直是社会十分关注的教育问题。但是,目前德育的实效性却不那么令人满意,其根本原因在于传统德育目标、内容和方法存在问题。德育目标“高大空”,脱离生活实际,比较理想化:德育内容只关注道德原则、道德规范.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缺乏对学生道德能力形成过程的关注;德育方法陈旧,重灌输轻体验、重防范轻赏识、重说教轻实践,难以走进学生内心。  相似文献   

2.
引领生活:德育评价的重要尺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源于生活、为了生活,同时,良好德行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生活。因此,引领生活是德育评价的重要尺度。但在德育实践中,德育评价却漠视学生的生活,存在着重社会生活、轻个体生活,重校内生活、轻校外生活,重道德知识、轻道德能力,重现实生活、轻虚拟生活等诸多误区。因此,分析产生这些误区的原因、提出应对之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3.
道德源于生活、为了生活,同时,良好德行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生活.因此,引领生活是德育评价的重要尺度.但在德育实践中,德育评价却漠视学生的生活,存在着重社会生活、轻个体生活,重校内生活、轻校外生活,重道德知识、轻道德能力,重现实生活、轻虚拟生活等诸多误区.因此,分析产生这些误区的原因、提出应对之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4.
增强学校德育工作实效需要改变重智轻德的现象,回归德育实践。德育实践是一个系统工程,本文论述了增强德育实效的前提是德育实践队伍、制度建设,增强德育实效的推动力是德育课题研究,增强德育实效的重点是德育实践的内容和形式以及建设德育基地保障德育实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首要地位普遍未能真正地落到实处,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能力、重知识轻实践的问题仍然存在,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不强、实效性不高。近年来,为改变这种状况,很多研究者都提出了让德育回归生活的口号。我校以此为基础,积极实践具有校本特色的“阳光三部曲”的阳光德育活动,通过“构建阳光德育的理念,打造阳光校园的文化,感悟阳光成长的活动”,  相似文献   

6.
诗意的德育     
"士有百行,以德为首."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把德育放在至高无上的重要位置.素质教育的内涵是极其丰富的,但其核心是德育,所以,学校必须将德育置于一切工作的首位.作为教育工作者,做好德育工作是光荣的使命,更是神圣的职责.然而,毋庸讳言,目前的德育过程中,重知识、重结果、重课内,轻实践、轻过程、轻课外这"三重三轻"坐而论道的现象,仍然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7.
曹坤明 《考试周刊》2007,(16):102-103
高等院校开设的德育课程是对大学生系统进行德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高校德育教师是高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力量,他们的德育观念、德育素养以及德育智慧直接关系德育教学工作的实效。为改变当前高校德育课程重灌输、轻启发,重说教、轻实践的状况[1]p350,高校德育教师要更新德育观念,提高德育素养,开启德育智慧,进行德育创新,从而提高德育教学的实效,彻底改变德育课程的现今面目,使德育课程成为最有魅力的课程。  相似文献   

8.
心理自由式德育指让学生在没有精神负担和心理压力情况下接受思想道德教育,自主形成品德的德育模式。德育实践表明,强制教育仅有外在压力,缺乏内在动力,最终只能培养言不由衷的人。而学生在心理自由状况下,能自主地根据自己的认知、情感去判断和选择社会思想道德规范和准则,并依据自由方式践行道德生活,主动获得道德经验,发展道德判断力和实践能力。所以,在心理自由下,学生的道德修养过程成为其在社会要求之下的自动化反应过程。一、心理自由式德育的依据(一)自主主义理论在西方德育史上存在着适应主义和自主主义两种德育倾向。…  相似文献   

9.
中学德育工作的新思路:德育的整合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辉 《哈尔滨学院学报》2002,23(11):129-134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来临和入世后我国进一步与国际社会的接轨,加强青少年的德育工作再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青少年的道德面貌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而我国现行的德育模式在内容上过于政治化、功利化;在方法上重认知、轻实践;在主体上忽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在途径上单一、缺乏配合。时代的发展要求新的德育模式的产生。中学德育的整合模式以其开放性、系统性、动态性和双向性突破传统的德育模式,在扬弃以往德育模式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系统论为理论依据,建立三级整合体系,从而丰富德育理论,为中学的德育工作提供了一条崭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德育是学校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实质是把德育内容内化为一个人稳定的品质。德育的主体是学生,德育的真谛是育人。可见,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原则、德育方法、德育途径等必须也只能通过学生来体现。而原有的学生德育评价体系“重知识轻实践,重考分轻能力,重均衡轻个性”  相似文献   

11.
中职校学生道德问题调查及德育误区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存在着一些误区,如重规范传授、轻主体需求,重解决问题、轻日常教育,重技能教育、轻人文教育,重教师专业素质提高、轻德育素质培养,由此导致德育的低效甚至无效。本文从调查职校生的道德现状入手,分析了上述误区产生的原因,提出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应走出误区,增强实效。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的提出尽管“德育首位”喊了多年,可事实上当前德育的方法、手段滞后,针对性、实效性不强,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重校内教育轻校外教育的倾向还比较严重。再者,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些不可避免的消极因素,如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西方腐朽思想,导致了自20世纪80年  相似文献   

13.
德育生活化是对传统知性德育的创新与拓展,意味着德育从偏重理论和知识教育环节向实践与生活环节的理性回归;在完成德育活动中大学生主体建构的同时,体现高校德育在生活中的政治性、人文性与和谐性;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网络工具、学生自治组织、社会实践等载体的作用;注意德育生活化方法的综合运用,切实提升德育生活化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立足社会,德育先行,德育方法是实现德育目标,完成德育任务的途径和手段,是教师与学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媒介和桥梁。当代中学生自我意识、民主意识增强。而我们的德育方法往往重灌输,轻交流,习惯于“我说你听”缺乏平等对话和情感沟通;青少年道德观的建立,行为规范的养成,既需要静态的晓之以理,更需要动态的品德践行,而我们的德育方法往往重说教,轻交流;青少年儿童良好人格和道德习惯的养成,既有赖于严格的要求和纪律约束,更有赖于学生自身对道德理想的追求和坚持不懈的自律慎独,而我们的德育方法往往重外律、轻内修。  相似文献   

15.
大学德育文化既有高端性,又有创新性;既有继承性,又有发展性;既有计划性,又有开放性。当前,大学德育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复杂性与矛盾性交织并存;重理论轻实践问题比较普遍;重功利轻精神日益凸显。同时,开放性将进一步增强,将更加面向社会现实,更加重视精神文化的提升,成为大学德育文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高校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担负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德育教育的重要任务,但高校德育实效性欠佳是近年来困扰高校德育的一个重要问题。究其原因,道德认知和道德实践的脱节是其症结之一。本文结合高校德育现状,以强化道德实践为突破口,以促使道德活动落到实处,真正帮助大学生提升道德品行为目的,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希望以此为契机推进当前我国高校德育实效性研究的深化、具体化。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17,(A3):6-7
随着社会的蓬勃发展与进步,学校德育工作的难度却在提高;同时,传统德育重智育、轻德育的固疾一时难以去除,中学德育工作中往往出现低效性问题。本文就中学德育过程中出现的低效性问题展开探究,通过具体的教育实践案例阐述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现代西方德育理论综述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现代西方社会矛盾和社会道德问题促使西方德育研究成为热点,产生了各种德育理论学说;同时,各种德育理论学说又影响和指导着现代西方的德育实践。本文概要介绍了理性主义和永恒主义、非理性主义和相对主义、实用主义和改造主义、新托马斯主义、当代人本主义等影响较广的五大现代西方德育理论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是专才、通才和复合型人才驰骋的崭新世纪。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在人才的培养教育中,将道德实践贯穿干学校德育模式的全过程,取得了一定的佳绩。我国传统的德育模式重道德认识,轻道德行为的培养,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对开创高校道德实践课的新模式进行初步的探讨,为建立科学和谐的德育模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李文 《中国德育》2024,(5):61-63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必须把握的重要问题。目前,中小学德育工作呈现出重智育轻德育、专业德育人才少、德育目标不明确、德育途径单一化等问题。本文以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的幸福德育实践为例,探讨幸福德育的新思路与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