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女性主义视野中的“身体写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严格意义上的“身体写作”与女性主义理论密切相关;中国当下的“身体写作”误解了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精神,与女性主义理论本身一样有着致命的缺陷;“身体写作”附和着消费主义的时代,在学精神上有待超越和突破。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理论入手,论述了我国新闻传媒消费主义的若干表现,继而探究了我国传媒产生消费主义的原因、传媒和消费主义的关系,最后指出应该理性的看待传媒的消费主义,认识到消费主义是一种必然,肯定其积极意义的同时,也应看到传媒消费主义的消极影响,传媒要正确引导消费,营造健康、合理的消费氛围,提高公众的消费品味,避免享乐主义。  相似文献   

3.
新闻专业主义是一种论述新闻实践和新闻体制的话语,又是一种意识形态和社会控制模式。在当前,新闻专业主义和传媒消费主义成了一对富有张力的话语。而传媒消费主义的直接表现就是所谓“娱讯”(infotainment)现象的泛滥。从新闻专业主义的角度分析市场化媒体(主要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市场化传媒)的“娱讯”现象,以探讨新闻专业主义与传媒消费主义的关系。研究表明,新闻专业主义话语实践,通过新闻实践活动而再生,而媒介消费主义话语在具体的语境中与前者对峙、抗争、纠缠、渗透,形成彼此消长的过程,最终在很大程度上解构了新闻专业主义话语。  相似文献   

4.
女性主义理论追求男女平等、体现女性价值、崇尚人类和谐的哲学理念自诞生以来就在教育与传播领域产生了深刻影响,一直以来为改善女性的不公平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教育传播学作为教育学与传播学的交叉学科,同样应该关注女性主义理论,并加强教育传播学女性主义理论研究。本文对女性主义理论的背景、主要流派及其对教育传播的价值作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5.
女性主义研究在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中已有十年的历史,中国新闻传播学对女性主义进行了一些初步的介绍和研究,但目前的研究还缺乏对西方女性主义学派的系统介绍,立足于本土的研究缺乏特色和系统,女性主义的研究还有待更多的学者的加盟和进一步的深入。  相似文献   

6.
走向文化人类学的传播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播不仅是传播学研究的内容,也是文化人类学研究的内容。19世纪文化人类学中的“传播学派”,首先把传播作为人类文化现象进行了考察。传播学从诞生之日起,就在不断地吸收着文化人类学的理论营养。然而,由于传播学与文化人类学之间存在着许多隔膜,对于传播这一重要的人类文化现象的本质研究,迄今没有太大的作为。当今以互联网络为标志的媒介革命,又向传播学和文化人类学提出了新的理论挑战。传播学家已经意识到,传播学必须借助文化人类学的视野,重新审视人类传播现象。这已成为传播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新闻传播领域中的女性主义为主要研究对象,简要叙述了西方女性主义思潮的流变,解释了女性主义与新闻传播学的融合,通过大量例证和理论分析了中国新闻传播学中女性主义研究存在的现状,深入剖析了女性形象被诋毁和女性话语权缺失的事实与原因。同时指出建立两性和谐的媒介世界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关于身体-文化-权力的通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您对于我的《西方批判美学局限研究》的选题提出建议非常好,我忽略了女性主义批评。这可能是因为,女性主义批评我一直不大喜欢,感到理论的复杂程度没有达到我为之迷恋的程度,有关方面的书,也读得很少。我会认真考虑您的建议。知道您在研究消费主义与身体的问题,对此,我可谓一无所知,但是我想,在做您的研究之前,可能存在一个价值预设。假如您的立场是批判性的,对消费主义与身体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可能会达不到您的初衷。因为消费主义与身体之间的关系,最合适的研究对象可能是小资阶层,而您对他们的研究本身可能与您所想要批判的东西具有一种同谋关系。对他们的关注本身就说明了他们的重要性,但是他们果然是值得我们最应该关注的吗?如果只是纯学术的研究,这一切当然并无不可。  相似文献   

9.
周渡 《高校教育管理》2001,23(1):118-122
作为"第四媒体"的因特网的兴起对大众传播理论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在揭示网上新闻传媒在组织形态和传播方式上与传统传媒的区别的基础上,从地位取代、重新界定基本定义、把关人理论、对新闻教育的影响这四个角度研究大众传播理论研究受到的影响,结合传播学、社会学与心理学的理论观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当今的传媒运作中出现了一种较为突出的依附性传播的倾向。不少传媒在逐利逻辑的支配下,主动迎合外来资本的要求,极力推崇西方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宣扬消费主义。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令人深思的“比照集团行为”,一些文化精英借助传媒不遗余力地推广西方“样板”。作为一个现实存在。依附性有着深厚的中西方理论预设背景。正在加深的依附传播给大众带来了一系列不良后果:逐步认同西方文化,抛弃本土传统价值观念,并导致人生意义消解。  相似文献   

11.
12.
13.
发展的陷阱     
发展,是人类的永恒主题.百万年文明史,留下了人类追求发展的足迹.在公元第二个千年的"暮鼓"敲响的时候,人类似乎在发展之路上取得了包括对自然界在内的决定性胜利.然而,当人类陶醉于种种胜利时,蓦然回首,却惊异地发现,人类为此而付出了包括生态代价在内的高昂代价!展望人类的发展之路,处处布满了陷阱--最危险的陷阱莫过于对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的侵蚀而诱致的生态灾难.稍有不慎,就会掉进危机四伏的陷阱中.任何一个陷阱,都足以抵消乃至吞噬人类的所有文明成果,使人类的所有发展成果毁于一旦.因此,及时发现并尽快走出或绕过危险的发展陷阱,摆脱恶意发展(或恶性发展)的怪圈,是摆在全人类面前最重大的共同课题.陷阱重重,发展永恒!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的中国文学研究,有两种倾向值得注意。一种是王瑶等学者所强调的,一种是董乃斌等学者所强调的。王瑶先生对中国文学研究的现代化进程给予热情洋溢的肯定,他从著述方式和研究对象的选择等方面描述了现代学者的成就。就研究对象的选择而言,"小说、戏曲等在封建社会没有地位,研究的人很少",至现代,我们才有了第一本戏曲史专著即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和第一本小说史专著即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就著述方式而言,"叙述和论证都比较条理化和逻辑化"(陈平原《中国文学研究现代化进程》)。与王瑶先生的视角有所不同,董乃斌先生则较多强调中国文学研究的现代化进程所带来的负面后果,他认为:20世纪的趋势是"西方纯文学观影响日大,文学的范围日益集于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四大文体,这种文学观对一般中国文学史著作的面貌有很明显的影响。但现已发现,要讲清楚中国文学,特别是古典文学,不能不顾及中国古人的文学观,不能不注重文学观念在历史中的变迁,不能简单地用今人文学观去裁剪史料(说严重些,是削足适履)。"(董乃斌《近世名家与古典文学研究》)中国文学研究中的这种状况,无论是将其定性为"现代化",还是描述为"削足适履",所显示的是同一个事实:如何准确地辨别或呈现中国文学的历史面目,仍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古典小说名著的现代误读,由于它不仅在学界也在民间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后果,问题尤大。沿着上面的思路来看中国古典小说名著的研究状况,我们发现,层出不穷的现代误读亟待清理并需要从学理的层面加以批评和引导。我们的基本立场是:立足于"了解之同情"(陈寅恪语),反对简单地用"现代性"或现代价值尺度去裁断古人或古人的作品。本期发表的三篇短文,从不同层面讨论了对《三国演义》、《水浒传》和《红楼梦》的误读,并明确表达了对一种理想的阐释境界的期待。我们不敢自以为是,目的仅在于抛砖引玉,以引起学界对误读现象的关注,并企盼诸位同道积极参与清理误读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16.
现在的流行爱情小说及偶像剧中对于男性的弱化或出于自觉或是不自觉构成了对男权社会的反动,但这同时是给青少年编制童话又构筑陷阱,包括整个大众传媒的私人化与女性化都给人们身心造成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领导者常借用框架进行决策,若对框架的认知不足就会陷入决策陷阱,如被框架所禁锢、"选择性失明"、思想意识上的强制扭曲、过度自信、过分谨慎等框架效应。通过科学认知框架和对框架陷阱的分析,能够让决策者回避这些陷阱。  相似文献   

18.
19.
20.
如图 ,A、B两物体的质量为mA=3Kg ,mB=1Kg。求两物体在组成下述系统时获得的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1 物体A、B用轻绳跨过定滑轮连接。2 物体A、B在光滑的楔形斜面上用轻绳跨过斜面顶端的定滑轮连接。3 物体A、B在楔形斜面上用轻绳跨过斜面顶端的定滑轮连接 ,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