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新闻传播领域中的女性主义为主要研究对象,简要叙述了西方女性主义思潮的流变,解释了女性主义与新闻传播学的融合,通过大量例证和理论分析了中国新闻传播学中女性主义研究存在的现状,深入剖析了女性形象被诋毁和女性话语权缺失的事实与原因。同时指出建立两性和谐的媒介世界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中西方女性主义的比较分析及对我国高校性别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女性主义理论迅速发展起来。文章试图对中国与西方的女性主义思想进行比较分析,探究中国高校性别教育在丰富和发展中国女性主义、促使女性早日觉醒上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女性主义作为一种重要的方法论,以它独特的性别视角对新闻传播学界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介绍了女性主义的发展历程,分析女性主义在与新闻传播学研究相互对接的学科背景,从三个领域阐释了女性在媒介中失语的原因,最后,指出女性主义媒介研究所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4.
南国农先生不仅为我国教育技术(电化教育)学科体系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为构建教育传播学的学科体系以及确立其在教育技术学中的理论基础地位做出了重要贡献。上世纪80年代中期,南老师就提出传播理论是电化教育的理论基础,明确教育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传播现象及其规律性,并对教育传播理论和传播要素的整体性做了进一步的阐释;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南先生又进一步论述了教育传播学的体系问题,形成了教育传播的本体论、过程论、信息论、符号论、媒体论、主体论、环境论、效果论和方法论等“九论”框架;在信息时代,南先生积极鼓励教育技术工作者对教育传播学进行研究,并对教育传播学的研究未来充满期望。  相似文献   

5.
教育传播理论是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首先从多个角度阐述了教育传播理论是教育技术学的基本理论,从而说明教育传播学应该是教育技术学科专业的主干课程。但是我国刚建立起来的教育传播学仍然是年轻、单薄的,因此应该在基本理论、应用理论、中国特色理论等三个方面加强研究,进而建立中国特色的教育传播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6.
作为当代西方社会重要思潮之一的女性主义,主张通过宣传教育来提高社会中所有妇女的平等地位和意识,通过立法来保护女性的平等参与;她们也希望通过重建学校里的课程、目标和方法,以求得女性自身真正的彻底的解放;并倡导在教育的语境中促进女性学生对自身地位批判的觉醒。女性主义自身的发展,特别是有着一定影响的女性主义教育思潮,一定会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整个人类教育的发展贡献出自己应有的理论和价值。  相似文献   

7.
教育传播理论研究的发展与教育传播学的创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传播理论研究的发展与教育传播学的创立李华教育传播学是涉及现代社会大教育的、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一门新兴社会科学。本世纪80年代,我国电教界在引进和大力开发应用电教媒体的同时,开始了对电教理论的探索研究。首先引进了国外教育传播的概念和理论,开始...  相似文献   

8.
教育是一个传播的过程,教育可以借鉴和应用传播学的很多研究结果,传播学的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教育的发展。教育技术学是教育学的二级学科,传播学理论是教育技术学的基础理论之一。教育与传播这两个概念中的相似点为本文提供了互相借鉴的基础,从对传播效果的研究中可以审视教育技术发展中所遇到的困难,进而分析原因,提出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9.
实现两性平等是女性主义理论的核心思想,也是女性教育的总体目标。随着艾滋病在全球蔓延及女性感染艾滋病数量的增多,女性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防艾教育已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基于女性主义性别观的视角,探讨艾滋病对女性教育的影响,并提出改进女性教育的策略和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教育传播涵义及教育传播学研究范畴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教育传播学的产生和发展出发,通过对传播类型的划分以及对教育传播的传播学学术渊源的探讨,深入分析了教育传播的涵义以及教育传播学的研究范畴。  相似文献   

11.
西方女性主义教育学及其在中国的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女性主义开始重新审视父权制教育体制中的课程、师生关系和教学目的,针对女性及其经验在传统教育学体系中长期缺失的局面对传统教育学提出了质疑,并提出建构女性主义教育学体系的目标。文章主要介绍了女性主义教育学的发展脉络及不同流派的特点,并对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的性别与教育研究、女性主义教育学的本土建构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12.
女性杂志中的消费主义陷阱和女性主义陷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消费主义和女性主义是当今传播学研究的两个重要命题。在当今的后现代社会中,出现了”传媒拜物教”。当代传媒以各种方式形成消费意识,其话语渐渐进入受众的神经之中。而在当今男权制的社会结构之下,女性主义作为一个理论流派,在导入传播学研究后,对传播学理论和方法的研究,都组出了巨大的贡献。这篇文章将会从消费主义和女性主义这两个视角出发来分析研究女性杂志。  相似文献   

13.
教育传播学理论体系重构的研究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播研究的最初动机是要检验并提高教育、宣传、电信、广告、公共关系等领域的传播效果和传播效率。研究活动从关注效果开始,后来心理学和社会学的发展以及方法论方面的进步(尤其是实验、社会调查和统计方法的运用)又促进了研究活动的发展。教育传播学理论的核心也是技术促进学习的效果和效率问题。将传播学已有的理论和教育技术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起来,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中,建立教育传播学的理论体系。具体的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教育传播学理论体系的建构问题:一是作为教育技术学科群中的教育传播学必须借鉴大众传播学研究发展的经验和成就,必须从关注的焦点、研究方法等这些大众传播已经成熟的研究范式中汲取营养。传播学领域已经公认的里程碑式的研究成果在这一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学习的典范。第二是从当前传播学研究已经建立的各种理论体系当中汲取营养,梳理传播学已有的理论结合教育技术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形成解决教育技术问题的理论和方法,以此形成解决技术促进学习的效果和效率问题的一套教育传播理论。  相似文献   

14.
从传播学的视野来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是一种传播活动,传播学中的很多理论都可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加以应用,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阔了新的工作思路。本文对传播学和思想政治教育两门学科共性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充分利用传播学的理论提出了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传播学批判学派及其学术思想进行解读,旨在借鉴不同流派的长处,从教育传播技术、教育传播研究方法以及教育传播效果等方面揭示了批判学派学术思想对教育传播的启示与指导意义,以促进教育传播学的研究与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前,国内外关于教育blog的研究比较多,但大多是从技术和教育理论的角度出发的。本文独辟蹊径,重点从传播学的角度来分析教育blog的发展趋势、传播模式、传播要素以及传播效果。首先,文章分析了罗杰斯的“S”型发展趋势理论,并由此提出教育blog的正态分布图发展趋势模型。其次,本文重点依据传播学理论来分析并构建教育blog的信息传播模型,然后,基于此模型分析出教育blog运行过程中的各要素以及教育blog在教育教学中对师生的影响。总而言之,无论它在教学过程中带来的是正面或负面的影响,教育blog的发展和使用都是对传播学发展的实践和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高校不断进行扩招,教务管理过程中急需对"海量"教育管理信息进行采集、存储、传播和反馈,文章试从教育传播学角度研究教务管理信息化,通过教育传播学理论、教务管理业务流程的介绍,分析教务管理传播主体、传播媒体和通道、反馈、有效交流等几个方面的问题,提出教育传播学对教务管理研究的重要意义和有效传播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王宇 《中国电化教育》2022,(7):I0004-I0004
21世纪以来,互联网技术和终端设备的发展将人类社会推向信息时代。网络、新媒体、电子出版物等传播模式的呈现是对传统传播模式的一次深刻变革。信息时代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模式,人们的价值观念在时代环境变迁下产生巨大变化。信息时代的新媒体技术对于大学生思政教育影响是巨大的,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政教育传播模式既没有经验可循,又无捷径可走,新媒体时代思政教育传播成为需要时代破解的重要课题。孙永鲁老师着眼于大学生思政教育传播的时代背景之变迁,从不同学科领域进行解析、研究,注重对新媒体时代思政教育传播各因素之间关系的梳理,深入探讨新媒体时代思政教育的教育教学方式、路径传播及受众接受效果,填补了新媒体时代思政传播学传播规律与传播原则的空白,将新媒体时代思政教育传播的理论成果和前瞻性创新理念收于孙永鲁所著的《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学创新研究》(新华出版社)一书中。  相似文献   

19.
传播学自创立以来,迅速成为显学。由于人类传播活动的丰富多彩,由此衍生出众多的传播学的研究分支也就顺理成章了。教育传播学就是传播学研究中一个重要分支学科。  相似文献   

20.
论信息时代的教育传播研究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快速发展的信息化进程,教育信息的传播途径与作用机制发生了重大变化,信息时代的教育传播与传统的教育传播在各传播要素和环节上均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本文以教育信息化为背景,从教育传播学的传者与受者、媒体与信息、过程与模式等着眼,探讨了信息时代教育传播学研究呈现的新范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