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在广州,现在有技术的非高学历者职业更好找,工资也并不低于高学历者。由此,广州人开始理性看待学历问题,改变过去盲目追求子女高学历的风气。学历、职场的这种新情况不仅使学生本人重新审视学历问题,也使广州家长对子女高学历有了新的认识。近期以来,在广州地区的职场中出现了越是高学历者就业越难的情况,而一些中等专业技术人才供不应求。这与大学毕业生的“找工作难”形成了明显的对比。一些机械、电子、汽车、模具、机床等专业的中专生成为企业需要的抢手人才。  相似文献   

2.
据台湾报纸报道,台湾高学历者失业情况日趋严重,在职高学历者的收入情况也呈下降之势。有关专家认为,这是由于台湾高学历人力市场供需关系失调所致。去年9月份台湾失业人数为15.1万人,其中具有大学以上学历者约占4成;前年台湾人均收入增长率为8.27%,高学历者的  相似文献   

3.
点击人才问题六大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以身份(学历)论英雄是不合宪法及法律要求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招聘、选拔不得有任何与性别、年龄、学历、民族、宗教、信仰有关的歧视。只要胜任工作,就是人才。不管白猫黑猫、洋猫土猫,高学历猫低学历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如果低学历者干得不亚于高学历者,他们以较低的国家教育成本取得了与高学历者同样甚至更好的成绩,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歧视他们吗?我们不应该敬重他们吗?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企业一线操作工中高学历者日益增多。随着高等教育由英才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化,高学历者做一线操作工必将成为一种趋势。高学历者尽管文化程度高,但在工作实践中也存在着所学与所用的矛盾问题,存在着知识的老化与更新问题,存在着现实的工作环境与个人发展的矛盾问题。  相似文献   

5.
高学历者失业不仅是对国家教育投资的巨大浪费,也是一个很大的政治和社会问题,它有可能转化成威胁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研究这个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拟从泰、印、菲三国高学历者失业的比较考察人手,分析其原因,进而针对其原因提出笔者的看法。 一、泰、印、菲三国高学历者失业的比较考察 1.泰国 从表1可见,平均失业率逐年增加;不论哪个年度,高中、短大毕业生的失业率始终最高,而且大学毕业生的失业率比小学毕业生还要高,尤其在1982年至1985年间更为明显;高学历  相似文献   

6.
一张期票     
他是一位浙江籍鞋商,三十出头的年龄,清癯儒雅。他说他的学历只是大专,但我知道,在我熟悉的众多鞋商中他已算得上是高学历者了。  相似文献   

7.
在广州,现在有技术的非高学历职业更好找,工资也并不低于高学历。由此,广州人开始理性看待学历问题,改变过去盲目追求子女高学历的风气。  相似文献   

8.
一、感悟。在中小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很重要也很必要的,但实施起来却是举步维艰。众所周知,中国从古代的科举制度到现代的应试教育,虽然造就了一批人才,但更多的是压抑了一大批人才,甚至摧残了一批“人才”。古今多少人为了金榜题名而挑灯夜读,死啃硬嚼那些乏味的课本知识,一个天真活泼的儿童熬到“白了少年头”还是碌碌无为的“书呆子”,从小学、中学、大学、研究生到博士生,过了三十而不立。有的研究生被那些连小学或初中都没有毕业的人欺骗、敲诈和拐卖,有的因感情纠纷而刀光剑影,走上了不归路。当然,这只是极少数人,可他们却是科举和应试教育的受害者,是对应试教育的讽刺!他们在学习上是佼佼者,高学历,可他们的社会阅历和经验可能还停留在小学生的水平,在现实生活中连一般的人都可以看出破绽的谎言,却被那些高学历的人信以为真,以至上当受骗,陷入泥潭而不能自拔。练法轮功的有之,诈骗、盗窃的有之,吸毒、卖淫的有之……还有许多在学的大学生不会削水果,当然有人会说:“大学生不会削水果有什么,他们可以买削果皮器吧!他们会制造削果器,不削水果也行。”可是一个连削水果都不会的人会创造削果器吗?一个连生活基本技能都没有的大学生能有多大作为?不可否认现在绝大多数的大学生,高学历者是对国家做出了贡献的,从科技领域、国防领域到工农商学等无不是高学历者占主导地位。从两弹一星到载人飞船的上天,再到各条生产第一线到处可以证明,高学历者高贡献、高产出、高收获。但不知你有没有看到,这些高学历者绝大多数是曾经或现在仍在进行实践的实践者。他们中大多数是文革前或文革时经过上山下乡,下工厂,下部队实践锻炼之后才考上大学的大学生们占主导地位的,而非“连水果都不会削”的“书呆子”。  相似文献   

9.
新海 《广西教育》2011,(23):1-1
“当你40岁时,没有4000万身价不要来见我,也别说是我学生。”4月4日,北师大教授董藩发微博称,高学历者的贫穷意味着耻辱和失败。此言一出,立刻在微博上引起巨大争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高学历人才在青海高校教学及科研中的重要作用和高学历人才流失的现象,就如何吸引高学历人才,并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知提出了一些见解和看法。  相似文献   

11.
前不久,北京师范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董藩教授在微博中高喊”对高学历者来说,贫穷意味着耻辱和失败”.并向自己的学生放言:“当你40岁时,没有4000万身家不要来见我,也别说是我学生。”  相似文献   

12.
动态     
广州家长不再盲目追求子女高学历在广州,现在有技术的非高学历者职业更好找,工资也并不低于高学历者。由此,广州人开始理性看待学历问题,改变过去盲目追求子女高学历的风气。元旦期间,广州一个中学的毕业班校友聚会,与会年轻人难免对比各自的境况,他们发现初中毕业当年考了中专、技校的同学,尽管当时觉得面上无光,但如今不少人有了理想的职业,成了某一技术行业的尖子,收入也还不低;而后来考上高中又上了大学的同学有的还在为职业奔波,看前景收入也不一定高过中专生。学历、职场的这种新情况不仅使学生本人重新审视学历问题,也使广州家长对子…  相似文献   

13.
管理资讯     
部委连线■教育部我国中小学教师半数不满35岁高学历者比例逐年提高目前我国教师正在向年轻化和高学历化转变。统计数字显示,2007年,全国普通中小学专任教师1052万人,35岁以下的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分别占44.1%、55.8%和58.0%。专科  相似文献   

14.
<正>教育的发展在很长一段时间成为全球最大的意识形态。其实可商榷处颇多。高学历者已经过剩,很多职业不需要高学历,为什么高学历会供过于求?一场诡异的合谋使然。学生们谋求更高的学历,来竞争社会地位。发展教育的堂皇大旗下掩盖的是:教育发展在相当程度上,不是社会发展的真实需要所促成,而是学历的"军备竞赛"所使然;而过度竞争导致学习的  相似文献   

15.
日渐回升的自学热周文波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渐完善,“工作需要知识,求职离不开文凭”的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无论是每年的大中专毕业生分配还是全国各地的人才交流,时常传来高学历者供不应求,低学历者求职艰难的信息。尤其令人欣喜的是:曾经风行神州大地后又遭受冷...  相似文献   

16.
用人单位“人才高消费”。在招聘高校毕业生时,用人单位奉行“博士生求之不得、硕士生双手欢迎、本科生考虑考虑、专科生免谈免谈”选人标准,一味追求候选人的高学历、高学位,不顾这些拥有高学位、高学历的毕业生的使用成本,不管本单位能否为高学历、高学位人才提供充分释放才能的空间,不管这些高级人才能否真正为自己的单位创造财富。用人单位  相似文献   

17.
“中国最大的博士群体在官场”,这样的一个发现,既让人感到意外,又觉得在情理之中。感到意外,是因为它超出了一般的常识,通常人们都认为最大的高学历群体应该在学校和科研机构,而不可能在官场;说它又在情理之中,是除了近年来一些高学历人才热衷进入官员队伍之外,最主要的,还是因为高学历成为官员升迁的一个重要砝码,  相似文献   

18.
<正>教育的发展在很长一段时间中成为全球最大的意识形态、不容置疑的主题,其实可商榷处颇多。高学历者已经过剩,且很多职业不需要高学历。为什么高学历会供过于求?一场诡异的谋合使然。学生们谋求更高的学历,来竞争社会地位。管理者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和学历,以捞取政绩和选民。发展教育的堂皇大旗下掩盖的是:教育发展在相当程度上,不是社会发展的真实需要所促成,而是学历的"军备竞赛"所使然的;而过度竞争导致学习的异化,拿到  相似文献   

19.
自高校扩招以来,有关刚刚走出校园的高学历群体收入偏低的报道,.便充斥在媒体报章的每一个角落里。2006年,同样的故事还在继续,从新年伊始被炒得沸沸扬扬的北大学子卖糖葫芦事件,到就业时高学历群体“薪情”的持续走低,人们的视线依旧不断被类似的事件所牵引。作为当事人的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及其家长对此牢骚满腹,而旁观者也愤愤不平,随之推波助澜,对教育体制乃至整个社会大肆抨击,或指责高校扩招的恶果导致积重难返,或大声疾呼提升高学历人群的待遇,在他们的眼中,高学历人才的收入如此之低,境遇如此之差绝对是一种“非常态”,国家和社会必然对此有所交代,否则便难辞其咎。  相似文献   

20.
发展经济学谓之的"教育深化(educational deepening)",或称"教育过度(over-education)"现象在许多发展中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中国自然也不例外,长期并存着两种不同的经济结构,即现代部门和传统部门(典型如农业).因为现代部门的生产率远高于传统部门,所以现代部门的工资水平远高于传统部门,这就导致人们拥向现代部门寻求就业.甚至宏观上经济发展就表现为人口脱离传统部门进入现代部门.由于一般发展中国家现代部门发展水平低,提供的就业岗位很有限,在劳动力供大于求情况下,高学历者拥有就业的优势,迫使其他劳动者也寻求高学历.当高学历者也过剩了,一部分人只好寻求更高的学历.近年来的考研热就是这一现象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