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大学生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大学生睡眠质量状况及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实施健康教育和指导提供参考依据,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和自行设计调查表作为调查工具,对丽水学院抽取的142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PSQI平均分为6.50±1.78,睡眠障碍者(PSQI≥8)324人,检出率为23.62%,男、女生睡眠障碍检出率分别为21.13%、25.87%,女生明显高于男生;睡眠质量问题在性别、城乡、学科、年级间都存在差异,女生的睡眠质量明显不如男生(P〈0.01)、来自农村生源学生不如城镇生源学生(P〈0.05)、文科类学生明显不如理科类学生(P〈0.01)、大一大四学生明显不如大二大三学生(P〈0.001)。睡眠质量问题主要表现在日间功能障碍、睡眠时间、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等4个方面。有睡眠障碍大学生自评影响其睡眠质量因素,列前4位分别是睡眠环境、上网时间、作息规律和学习压力。认为大学生睡眠质量问题较为严重,学校领导和相关教师应给予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2.
依据2013年度连云港市6-17岁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资料,分析13381名中小学生视力状况,连云港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58.7%。其中,在校男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56.3%,女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61.2%,女生高于男生(x2=33.959,P<0.01);城市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63.6%,乡村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52.6%,城市高于乡村(x2=164.506,P<0.01)。随着年龄段的增高,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呈现上升趋势(x2=2051.043,P<0.01)。与2010年相比,视力不良检出率上升了2.3个百分点。连云港市中小学生的视力状况不容乐观,视力不良检出率及重度视力不良构成比例均随着年龄的增长、年龄段的增高,学习年限的增加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3.
运用《国际大学调查量表》,对天津市335名职技高师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结果表明:职技高师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水平较低(M=3.26);职技高师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水平存在性别差异(t=-4.865,P〈0.001),女大学生体验更多的主观幸福感;职技高师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水平不存在城乡差异(t=1.90,P〉0.05)。  相似文献   

4.
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安全感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安全感的现状及特征,采用马斯洛的《心理安全感-不安全感问卷》,对湖南某高校大学生520名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安全感(29.81±11.17)分数偏高,具有一定的不安全感倾向;心理安全感在专业特征和年级特征上存在显著的差异(P〈0.01,P〈0.001)。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合用醒脑静注射液和脑多肽注射液治疗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的疗效.方法:62例急性CO中毒患者分为醒脑静、脑多肽组(32例)与脑多肽组(3例),并对二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醒脑静、脑多肽组的显效率(87.5%)明显高于脑多肽组(60%),显效时间(18±2.0)小时(h)则明显短于脑多肽组(33±8h),二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但二组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与脑多肽注射液配合应用,二者具有协同作用,临床疗效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跟踪观察8周次极量运动对视觉诱发电位P100潜伏期的影响.采用NDI-200(海神号)神经电检诊仪跟踪记录4名男大学生志愿者每次训练前安静时的模式翻转视觉诱发电位.运动方式采用Monark 839E 进行Bruce增量运动,目标心率为85%Hrmax,每周3次.结果显示:在8周训练期间,受试者运动持续时间延长;视觉诱发电位P100的潜伏期(ms)呈缩短趋势;运动持续时间与运动次数呈显著性相关(r=0.350)(P<0.01),P100的潜伏期与运动次数呈显著性相关(r=-0.225)(P<0.05).从中可见,经过8周的次极量训练,受试者的运动能力逐渐增加,而视觉诱发电位P100的潜伏期则呈缩短趋势.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大学生心理资本与专业承诺的现状及二者的关系,采用《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问卷》和《大学生专业承诺问卷》对97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大学男生心理资本显著高于大学女生(t=3.940,P〈0.01),但在专业承诺总分上二者不存在显著差异(t=0.718,P〉0.05);(2)大学生心理资本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F=3.224,P=0.022),专业承诺存在极其显著的年级差异(F=15.368,P=0.000);(3)心理资本与专业承诺之间存在显著相关(r=0.444,P〈0.01),心理资本中的希望、自我效能、乐观三维度对专业承诺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校正R^2=0.225).从而得知大学生心理资本与专业承诺之间存在显著关系,提升大学生心理资本可有助于专业承诺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大学生羞耻心现状及特点。方法t采用自编问卷对南京市4所高校64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大学生羞耻心总平均数为3.16介于“中等符合”与“大部分符合”之间;②女大学生的非道德因子、自律因子和正确因子得分高于男大学生(t=-6.05~-2.04,P=0.000~0.05),而错误和他律两因子得分低于男生(t=3.24,2.17,P=0.001,0.030);③道德因子、自律因子、他律因子及错误因子存在年级差异(F=2.66~8.86,P=0.000~0.047);④文科大学生非道德因子得分高于理科大学生(t=2.60,P=0.10);⑤非独生子女自律因子和正确因子得分均高于独生子女(t=-3.39,-3.00,P=0.001,0.003)。结论:大学生羞耻心总体体验程度居于中高水平,并受性剐、年级、专业、独生子女与否等人口社会学变量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大学新生人格、自我效能感与学校适应的关系,应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对256名大学新生进行测评。结果发现:(1)学校适应与自我效能感和内外向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与神经质存在显著的负相关(P值均〈0.001);(2)自我效能感和内外向对学校适应具有极其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神经质对学校适应具有极其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P值均〈0.001);(3)自我效能感在内外向、神经质和学校适应之间的部分中介效应显著(P值均〈0.001),中介效应与总效应之比为0.3000和0.2758。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在人格和学校适应的关系中具有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0.
采用大学生感戴量表、Wrightsman关于人性的可信性和利他性两个分量表对3所高校5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大学生的感戴与其人性观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1)总体来说,大多数学生对家人、社会给予的帮助能心存感激,并愿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予以回报。大学生利他性得分显著高于可信性(t=-7.493.P〈0.001)。(2)大学生对感戴、利他性评价有年级效应,随年级升高呈“U”型变化,人际信任在年级上有显著差异(F=2.818,P=0.039)。(3)大学生的感戴与人性观有显著正相关(r1=0.274^**,r2=0.371^**),利他性对感戴具有显著预测作用(R^2=0.144)。研究表明,培养学生形成积极的人性观尤其是加强学生利他行为的培养,提升其对学校的满意度,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感戴。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午睡对大学生午后学习效率的影响,选择2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自身前后对照研究。结合正常教学工作,安排两次实验教学,每次4节实验课。第一次为不午睡,稍作休息后上课。两周后,进行第二次午睡后实验教学。在每次课程结束前,临时通知学生进行图片结构辨认测试,并安排5min时间专业英语词汇记忆测试。结果显示午睡后的图片结构辨认成绩明显好于未午睡时(P=0.01),午睡后的专业英语词汇记忆成绩与未午睡时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午睡能够对午后的学习效率产生影响,但是对于任务简单、时间较短的学习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大学生目标追求与心理幸福感心理落差的关系研究。本研究采用目标追求的入世出世问卷、心理幸福感问卷、大学生心理落差自评问卷对某高校6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学习方面(t=2.30,P〈0.05)、人际交往(t=2.29,P〈0.05)、课外生活(t=2.47,P〈0.01)、低要求(t=2.64,P〈0.01)、出世(t=2.19,P〈0.05)存在显著差异;是否是独生、是否是学生干部和生源地在心理幸福感与心理落差、目标追求的入世出世关系各维度上无显著差异(P〉0.05):心理幸福感总分与目标追求的出世(r=0.47,P〈0.01)入世(r=0.42,P〈0.01)存在显著正相关;心理幸福感总分与心理落差总分(r=-0.54,P〈0.01)存在显著正相关;大学生心理落差、目标追求的出世入世对心理幸福感具有预测作用(F=49.22,P〈0.001)。男大学生在学习方面、人际交往、课外生活、低要求、出世方面均高于女生:大学生心理落差越低,心理幸福感越强。大学生目标追求的入世出世的分数高,心理幸福感越强;大学生心理落差对心理幸福感具有负向预测作用;大学生目标追求的出世入世对心理幸福感具有正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了了解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指出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教育策略,本研究运用心理健康状况自评量表(SCL-90)及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淮南师范学院随机抽取的500名学生进行了测量,其中收回有效问卷472份。SCL-90结果显示,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障碍检出率为29.0%.非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障碍检出率为18.7%,贫困大学生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等因子的症状表现明显高于非贫困大学生。因此,关注贫困大学生,提出相应的教育策略,加强时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4.
知柏地黄丸抗运动性疲劳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以大鼠为实验对象,探讨知柏地黄丸抗运动性疲劳的作用.方法:建立力竭游泳训练模型,测定骨骼肌中总抗氧化能力(TAC)、丙二醛(MDA)含量及力竭游泳时间.结果:运动力竭组大鼠骨骼肌的TAC值较安静组大鼠显著性降低(P〈0.05),MDA含量较安静组大鼠显著性升高(P〈0.01).知柏地黄丸组的大鼠骨骼肌TAC值显著高于运动力竭组,MDA含量显著低于运动力竭组(P〈0.05),游泳时间明显延长(P〈0.05).结论:知柏地黄丸能够增强大鼠骨骼肌抗氧化能力,可延缓大鼠运动性疲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陕西3所新建本科院校的504名学生进行测试.结果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低于全国常模,本科生优于专科生。差异显著.主要心理问题是强迫、抑郁、人际关系、焦虑、恐怖、偏执等(检出率1.98%11.11%);心理问题发生率(21.63%)高于全国大学生抽样调查结果.男、女大学生SCL-90各因子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来自农村的大学生SCL-90各因子分均高于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差异具有显著性(P值均〈0.05):文科大学生SCL-90各因子分均高于理科生,差异具有显著性(P值均〈0.05).结论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应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其提供心理卫生服务.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道教学员的人格特征,及其生活满意度状况,通过对比为现代人生活提供借鉴.方法:采用16PF人格问卷和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对湖北武当山道教学院33名学员进行调查.结果:道教学员在16PF的9个维度均与大学生样本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B(t=3.92 p〈0.00)、C(t=2.76 p〈0.01)、F(t=-3.19 p〈0.00)、G(t=2.67 p〈0.05)、H(t=2.80 p〈0.00)、L(t=-3.86 p〈0.00)、Q1(t=-4.58 p〈0.00)、Q2(t=-2.91 p〈0.00)、Q3(t=4.07 p〈0.00);同时道教学员的生活满意度得分显著高于大学生样本(t=2.95,P〈0.01);道教学员的积极情感显著高于大学生群体(t=3.55,P〈0.01),其消极情感与大学生群体无显著差异.结论:道教学员人格特征在多个维度与一般大学生存在显著差异,他们生活满意度水平和积极情绪均显著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7.
选取广西地区贫困生279名。用SCL-90和SRHMS量表同时进行心理健康评定与比较分析。结果为贫困大学生除了躯体化因子外,其余各因子的得分均高于国内常规青年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CL-90高分组的 SRHMS各因子得分明显低于 SCL-90低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个量表各因子评分存在明显负相关(P<0.01)。为此,SCL-90和SRHMS具有一定的内在一致性,测查结果显示广西钦州地区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应该重视对贫困生的心理疏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18.
为了了解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指出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教育策略,本研究运用心理健康状况自评量表(SCL-90)及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淮南师范学院随机抽取的500名学生进行了测量,其中收回有效问卷472份。SCL-90结果显示,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障碍检出率为29.0%.非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障碍检出率为18.7%,贫困大学生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等因子的症状表现明显高于非贫困大学生。因此,关注贫困大学生,提出相应的教育策略,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水平量表编制与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水平,通过自编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水平量表,随机调查了180名大学生的性心理健康水平,发现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水平在性别方面有显著差异(P=0.009),男生显著高于女生;在不同年级间有显著差异(P=0.008),四年级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一年级大学生;在接受过和没有接受过性教育的同学间没有显著差异(P=0.532),证明现行性健康教育过于形式化、表面化,未能发挥其真正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健身塑形运动处方对超重肥胖大学生血脂、体质指数及心理的影响.探讨维护超重肥胖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有效途径.方法:采用配对随机化的方法,将86名超重肥胖大学生自愿者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另一组为对照组.实验开始,所有实验参加者均进行血脂检测,测量身高、体重并计算体质指数(BMI),同时采用scl-90进行问卷调查并做出评定,然后,实验组实施健身塑形运动处方,对照组按原锻炼习惯锻炼,16周后实验结束.在同等奈件下复测血脂、体重、身高,再次问卷调查并评定.结果:对照组实验前后血脂、BMI、及SCL-90各因子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实验组实验前后及实验后与对照组组间对照血脂、BMI有明显差异(P〈0.05 P〈0.01).SCL-90问卷调查评定结果:实验组实验前后在强迫症状、抑郁、敌对3个因子上差异明显(P〈0.05),在人际关系、焦虑、精神病性因子上差异非常明显(P〈0.01).实验组与对照组组间对照:人际关系、抑郁、精神病性、焦虑4因子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超重肥胖大学生实施健身塑形运动处方有助于提高身心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