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运动与机体免疫功能关系复杂,适中强度运动能促进机体免疫机能,但长期大强度运动训练却会引起免疫功能下降,提高运动员患病的易感率。本研究通过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从糖、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的补充以及中医药等方面对大强度运动训练后免疫功能的调理措施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发现通过合理的营养补充及中医药手段,能有效促进机体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纠正免疫失衡,旨在为运动员在训练后尽快恢复免疫机能提供基本调理思路及科学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一周大运动量运动对柔道少年男性运动员机体代谢和内分泌免疫机能的影响,对少年柔道运动员进行为期1周的大运动量训练,在不同时段测试血清CK、LDH、BUN、T、C和免疫球蛋白等指标。结果发现,睾酮、皮质醇、BUN、CK、LDH和白细胞的变化可以较敏感地反映柔道少年男运动员训练期的机能状况,只有适当的运动训练才能既提高运动员运动水平,又保证其健康。  相似文献   

3.
补充乳清蛋白对少年武术运动员免疫机能的影响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乳清蛋白对少年武术运动员训练过程中免疫机能的影响,对26名12-15岁的少年武术运动员进行分组研究观察,在膳食和训练内容及强度等同的情况下,研究补充乳清蛋白实验组运动员和补充安慰剂的对照组运动员三个月后免疫机能的变化,结果表明:经三个月训练后,实验组免疫机能指标(IgA、IgM、IgG)都极显著性升高(P〈0.01),对照组免疫机能指标(IgA、IgM、IgG)都显著性升高(P〈0.05);各指标的升高幅度相比,实验组极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0.01)。说明补充乳清蛋白有利于提高少年武术运动员的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4.
1 引言 在训练过程中,运动员是通过听觉感知教练员的指令,用触觉、肌肉的本体感觉去感知肌肉的用力时间、程度和方法以及动作的时间和空间关系。特别是在感知运动强度、用力程度时,还要受到当时体力状况,情绪水准、实践经验等诸因素的影响。因此,对教练员来说,如何把握住运动员在执行相对运动强度时的各种反应,了解相对强度与运动成绩的关系,对提高训练效果,保证训练质量,防止伤病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从生理学、运动医学的观点来看,适宜的强度刺激能提高机体的适应能力,增强其机能。小的强度刺激对机体的影响较小,机能能力提高不明显,而过大的强度刺激,反而会降低其机能能力,甚至有损于身体的健康。因此,我们认为,控制适宜的训练强度乃是一个复杂而又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我们采用心率这个反映心脏功能的重要指标,探讨运动员在进行各种距离的全力跑后,其心率变化的规律与心脏功能的关系,从而为运动训练控制适宜的运动强度提供理论依据。半年多来,我们对华东协作区田径比赛、江苏省第九届运动会等田径比赛中的  相似文献   

6.
铁、铜、锌是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具有高度的生物活性。体内缺乏或过剩时均可影响机体的代谢和功能,甚至会引起组织结构改变,导致疾病。近年来,有关微量元素与运动的研究越来越多,尤其是铁、铜、锌。对运动员来讲,适量补充铁、铜、锌等微量元素,对预防疾病、维持健康、提高运动机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1运动和上呼吸道感染J模型建立的关系 上呼吸道感染,像咳嗽、感冒、咽喉炎、中耳炎等这些疾病对于运动员和一般人的健康都有影响,因此,了解和掌握运动和感染病之间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有关运动强度和上呼吸道感染性之间关系,已有学者提出了J模型假设.在这个模型中,对于不经常运动的人来说,有规律地参加一些适当的体育活动能够减少与上呼吸道感染相关疾病的发生.然而,高运动强度的训练或者是一段紧张的训练却容易引发高水平运动员的上呼吸道感染.最初,当J模型被提出的时候,它是建立在相关的较少的研究和大量的探索剧烈运动与上呼吸道感染关系基础上的.近年来人们对这个领域的研究越来越感兴趣,尤其是对于适当的运动与上呼吸道感染发生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散打是一种以无氧代谢供能为主的运动,散打运动强度大,耗能多,对身体水分、糖和电解质的补充十分重要。通过对成都体育学院散打队运动员补液情况的问卷调查,研究补充水、糖、电解质的生理效应对散打运动能力的影响和水、糖、电解质的运动前、中、后的补充方法和原则。以期对散打运动员的补液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从而为运动员和教练员提供参考,提高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和竞技能力。  相似文献   

9.
对急性减体重期间的女子拳击运动员给予联合营养补充,观察其肌肉力量、血红蛋白、肌酸激酶和C-反应蛋白等指标的变化,分析联合营养补充对运动员运动能力和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联合营养补充可以减轻急性减体重对运动员运动能力所造成的影响,提高运动员的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不同的运动强度红细胞免疫功能有不同的变化;热环境影响红细胞的免疫功能;进行营养素补充对改善红细胞免疫功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跟踪和展望大强度运动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及预防运动后免疫功能下降,保证运动员的身体机能良好并且更好地进行运动训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和前瞻性分析相结合的综述性研究方法,阐述了运动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大强度运动对免疫功能抑制机制。结论:大强度运动后,机体的免疫功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淋巴细胞及其亚群浓度下降,增值分化能力和活性降低,免疫球蛋白含量及功能也受到影响,出现运动后抑制现象。长时间、大负荷训练可以导致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显著降低,使血清Gln、Arg含量的降低和外周淋巴细胞凋亡速率增快,可能是运动性免疫抑制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2.
张丽  邹军 《体育科研》2010,31(4):71-74
通过中医药促进运动疲劳的恢复、调理运动时机体的代谢、提高运动员免疫功能及运动技能等方面,总结了近10年中医药提高运动能力的现状。探讨中医药提高运动能力的优势特点及可能机理,为进一步开拓中医药在运动医学领域的运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运动对红细胞某些形态、机能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献资料法研究运动对RBC变形性、免疫机能、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旨在对预防运动性贫血、运动性疲劳,掌握正确的运动手段、提供合理的营养及提高运动员的运动能力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以体教融合为出发点,总结体育运动提升学习效益的理论与实践依据,探索我国儿童青少年大脑健康发育、学习效益提高和身心健康提升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立足于脑科学研究,综述体育运动在优化大脑生理机制(细胞和分子层面、脑结构和功能层面)和认知功能(记忆、感知-运动协调、动作预期和执行功能等)方面的效果。在体育运动的剂量方面,为通过体育运动提升大脑功能效益,儿童青少年需每天累积至少60 min、每次持续20~30 min,每周≥3 d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但关于不同体育运动项目与运动剂量之间的关系仍需进一步研究。体育与教育结合是促进儿童青少年大脑健康发育和学习效益提升的有效手段,体教融合应立足于理论机理,基于运动效益剂量关系的原则开展体育教育,提升儿童青少年健康素质。  相似文献   

15.
由于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的肺炎疫情暴发,人们将居家运动作为提高免疫力与保持健康的重要手段,运动与免疫的关系再度受到关注。一般认为,在充分恢复的前提下进行规律的中高强度运动可提高免疫功能,而急性运动(acute exercise)可能抑制免疫功能并增加感染风险。急性运动后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及功能降低、免疫球蛋白A水平分泌减少被认为是运动抑制免疫的理论基础。但目前这种独立于非运动因素影响免疫功能增加感染风险的认识受到了现有研究的挑战。急性运动可通过应激反应将淋巴细胞亚群迅速动员至循环中,运动结束后,淋巴细胞亚群又会迅速迁移至外周组织。淋巴细胞的重新分布(lymphocyte redeployment)可能是一种进化保守的免疫机制,这一过程强化了外周组织的免疫监视与调节功能,有助于提升机体抵抗感染能力。因此,从这一视角就急性运动对机会性感染风险及免疫功能影响的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为了解老年运动补液的生理学机制,强调补液在老年运动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研究方法:利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以往研究进行归纳、演绎与分析。研究结果和结论:以经济、安全、有效为原则的最优补液是白开水,其次为蜂蜜水;而在经济条件和观念接受程度允许的前提下,运动饮料的补充效果最佳,并建议老年人慎用能量饮料;同时,老年运动补液要遵循"一总三分"原则,即要在"少量多次"总原则的基础上,针对运动前、中、后的不同时段分别按照,"未动即补"、"未渴及补"和"止动继补"的3个分原则进行科学合理的补液,以达到降低运动风险,提高锻炼效果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7.
目前,已有大量实验表明,左旋肉碱、泛酸、支链氨基酸、辅酶Q10等营养素对于运动疲劳有延缓作用,作为强有力的运动营养补剂已经被广泛运用到体育锻炼和抗运动性疲劳当中。该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对运动性疲劳的变化特征进行综述,并且针对不同机制合理使用补给做出阐释和说明,旨在为运动训练水平的提升和大众健身能力的提高提供科学、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城镇居民体育作为特殊的文化运动和新的社会体育形态,将直接关系到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也影响到城镇体育的发展目标。在体育发展过程中,各地区受自然环境、民俗习惯以及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影响,导致各个地区人们体育锻炼质量存在明显差距。本文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从性别、年龄和学历3个角度对滇辽两省居民的体育价值观、体育锻炼次数、体育锻炼时间、体育锻炼项目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滇辽两省城镇居民体育锻炼价值观大致相同,都把增进健康,祛病延年排在首位;受性别、年龄、学历因素的影响,滇辽两省城镇居民体育锻炼次数和锻炼时间有所不同;体育锻炼首选项目球类运动受场地设施的影响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9.
运动与补糖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韩晓丽  丁树哲 《体育与科学》2000,21(2):28-31,27
随着近代体育运动竞技水平的提高,教练员与运动员已开始认识到补糖与提高运动成绩之间关系的重要性。通过补糖,不仅可以提高运动成绩,而且可以推延运动性疲劳的出现,运动后补糖还可以促进运动性疲劳的恢复。近代关于补糖与运动的研究中,涉及了补充不同种类的糖(复合糖、低聚糖、1、6一二磷酸果糖等)与各种类型运动项目及糖的补充时间之间的关系,本文将对这些可行性研究进行分析讨论以供教练员和运动员参考。  相似文献   

20.
对牡丹江市大学生冬季体育行为与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传勤 《冰雪运动》2009,31(2):92-96
为了培养北方高校大学生冬季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观察法对牡丹江市2~4年级部分大学生进行有关冬季体育锻炼现状和影响因素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总体上对冬季课余体育锻炼具有积极的行为表现,大多数学生在课余时间都不同程度地参加了体育锻炼,但锻炼量不够充足,尤其是女生显得更为突出 体育态度、心理因素、行为环境和社会环境是影响大学生参加冬季锻炼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