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中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品德基础,这其中有良好的品德,也有一些不良的品德,这个时期也极易产生不良品德。本文将探讨如何运用教育心理学矫正初中学生的不良品德。一、初中学生不良品德的心理特征和表现1.“官僚主义”初露端倪,责任心减弱。少数学生争着做学生干部,出发点不是为同学服务和锻炼提高自己的能力,而是觉得做学生干部是一种荣耀,自己的周围会有一群同学簇拥着,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可以享受很多“优惠政策”。比如:劳动委员不参与劳动只在一旁颐指气使,班长可以对同学呼来唤去自己却无视班级纪律。2.暴力倾向,出口…  相似文献   

2.
吕修军 《班主任》2004,(8):42-44
在校园中,我们经常能发现这样的学生:独来独往,沉默寡言,整天心事重重,很少露出笑脸,集体活动时总像个旁观者.这样的学生就是人们常说的"离群生".笔者调查了6所初中的57名初中班主任,其中有46人认为自己的班级存在离群的学生.离群现象有两种类型:一类是被动型离群.有些学生因喜怒无常、好吹牛、小气、攻击性强、对同学不友好等特点遭到同学排斥,因而游离于群体之外.另一类是主动型离群.有些学生因学习成绩差、成就感低、外表没有吸引力、自卑感强等原因而自我封闭,不愿意与同学交往,从而游离于群体之外.本文所研究的是主动型离群现象.  相似文献   

3.
俄国大文学家高尔基把教育后代说的非常形象 :爱孩子是老母鸡也知道的事情 ,而如何教育孩子只有人类才能做到。作为一名班主任教师 ,凭着多年的工作经验和体会 ,笔者认为 ,教师做为塑造学生心灵的奠基人 ,应以爱动情 ,以诚心换取学生们的热情 ;以小见大 ,见微知著。在这方面 ,仅从学期末的“品德鉴定”的撰写言语中即可反映出班主任的功力。品德鉴定是每学期每一个学生在校表现的真实记录 ,它仅用极少数的简练语言 ,表述学生的思维、行为、做为。以往 ,绝大多数品德鉴定是按照统一的固定模式 ,清一色地“……思想进步 ,团结同学 ,学习认真 ,…  相似文献   

4.
妒忌是一种极不健康的心理品质,是一个人发现在自己周围有人才华、地位、境遇强过自己而心态失衡时表现出的强烈情绪。受妒忌心理驱使的行为方式在小学生身上的表现多是外在的:一个“尖子生”,每次考试稳拿冠军,新转来一位学生,第一次测验就夺了“尖子生”的“宝座”,于是他仗着“根深蒂固”的优势,拉拢一些同学孤立这位新同学。几个学生去参加竞赛,去时拉手攀肩有说有笑,但竞赛结果只有一人获奖,于是未获奖的同学一齐走了,全然不管获奖同学追着喊他们等一等。  相似文献   

5.
有位新班主任,急于想把一个乱班治好,首先在一个表现最差的学生身上“开刀”。这个学生,在校内经常破坏纪律,欺负同学;在校外结交一些不三不四的朋友,一有空就凑到一起搞歪门邪道,打架、赌博、偷盗,是一个同学害伯、家长耽心、老师头痛的学生。这位老师一上任,就对他规定了“十不准’:不准迟到早退;不准搅乱课堂;不准抄作  相似文献   

6.
抽签在日常生活中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当人们遇到诸如“十个同学 ,一张电影票 ,给谁 ?”这一类问题时 ,往往就用抽签的方法去解决 ,所以有理由相信几乎每一个中学生在他成长的过程中都有过抽签的经历 ,因而可以说抽签是学生熟悉的事物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 (试验修订本·必修 )《数学》第二册 (下 )在排列、组合和概率一章中编入了阅读材料“抽签有先后 ,对各人公平吗 ?”将抽签写进了中学教材 .按现代教育理念 ,教育应该以学生为本 ,要从学生熟悉的东西出发 ,让学生自己构建知识体系 .应该说将抽签问题这一学生熟悉的事物写进中学教材…  相似文献   

7.
“老师,小豪又忘记上课了。我去找他!”《品德与生活》课刚开始,就有学生向我汇报,并自告奋勇。我看看小豪的座位,又是空的。想必他又流连在草丛间、大树下,把上课给忘了。这就是孙小豪,一(1) 班的小男生,入学近一学期了,仍是独来独往,整天沉迷于自己的内心世界中。班上的每个同学都喜欢参与品德课的各项有趣的活动,只有他,一直是一个安静的旁观者。  相似文献   

8.
<正>小学习作教学中,提高细节描写指导的有效性,是提升学生写作水平的一项重要措施。现以笔者曾教学的一节习作课为例,浅谈如何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细节描写。本次写作内容为“吃盒饭的同学”,以学生生活入手,指导学生抓住身边同学中午在校吃盒饭的各种表现进行细节描写,在写作中关注点面结合。一、感受生活,观察细节——培养学生“察景观物”《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在师生关系中,常见“顶牛”现象。老师要某位学生干某事,他偏不干;老师批评他,他不接受。和老师唱“对台戏”常常是这种“顶牛”现象的具体表现。而这种现象是一种典型的攻击性行为,它是学生心理健康障碍的一种表现。这种现象的产生往往使师生关系紧张,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中学生“攻击性”行为的范围广、类型多、特征复杂。就范围而言,中学生“攻击”的对象除老师外,还有同学、家长和社会人士。类型主要有需求不满足型、取乐型、迁怒型、模仿型、报复型、病态型等等。其特征有隐蔽性、偶然性、复杂性、组织性、破坏性、仿效性、预谋性和手…  相似文献   

10.
<正>【剧情介绍】阮愈是一名七年级男生,他性格内敛、不善社交,唯一的爱好就是编织。进入新班级后,他因为这个特别的爱好多次被同学李澜球和钱小迪嘲笑而苦恼不堪。在一次梦中,他遇到了解忧杂货店的管仙士,开启了“回到过去”和“穿越未来”两种梦幻体验。回到过去的他逼迫自己融入男孩子群体,放弃自己的兴趣爱好,这让他感到非常自卑,失去了快乐;穿越到未来的他遇到了另一个特别的同学艾跳舞,深受其勇敢、自信的品质的感染,  相似文献   

11.
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兴趣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推动力。学生一旦对作文产生兴趣,把作文当作一件乐事,作文成为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种乐趣,学生就会兴趣盎然地构思、表达。1.抓住小事物,激发作文兴趣。对小学生来说,他们往往缺乏内在的写作兴趣。提高兴趣最好的办法是“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生活的乐趣中觉得有话可说,有话可写,有话想说,有话要写。小学生喜爱各种小事物,如小物件、小动物等。一次作文课上,我请每位学生带来了自己最喜爱的一件小玩具,让几位同学先介绍他…  相似文献   

12.
很多教师都遇到过这么一种现象:当老师提问时,要么教室里鸦雀无声,静得出奇;要么当一个学生说“对”时,众同学也不管正确与否,本人理解与否,一哄而起:“对——”;要么无一人举手回答,要么齐齐崭崭,立手如林。这种现象,姑名之为“从众反应”。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从众反应”是一种屈服于众人压力的心理表现。因为少年儿童爱表现自己,一旦别人有“反应”,自己便赶紧随众附和,因而有时并未感受到这种压力。  相似文献   

13.
一位同学在作文《秋游》中表达自己的心情:听老师说明天要去秋游,他“心里很高兴”;游览名胜古迹的过程中,他“心里很高兴”;回家的路上,他“心里很高兴”。他只会运用“高兴”一个词语。 这位同学用以表示自己兴奋、愉快的心情的词语十分单一,其他学生的情  相似文献   

14.
期未考试,批阅一名七年级学生的语文试卷。该学生的语文知识得分几乎是全分。作文写得是《让世界充满爱》,很不错,是一个同学帮助一个腿脚不方便的同学上学的故事;叙事有条理,语句通顺,过程也生动感人。就在我要为其打满分的时候,作文的最后一段之外的“最后一段”却眼镜大跌:“该篇文章通过叙述某某同学帮助残疾同学上学的故事,表现了某某同学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云云。原来是抄袭!  相似文献   

15.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的现象,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人类社会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我在教学时注意选择好每一个“创造之地”,把握好每一个“创造之时”,  相似文献   

16.
<正>教学目标1.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种事物向别人介绍,写清楚事物的主要特点。2.试着用上恰当的说明方法,分段介绍事物的不同方面。3.写好后,与同学分享习作,从同学的习作中获得相关的知识。教学过程学习任务一:选择一种事物本单元的习作是“介绍一种事物”。“事物”包罗万象,教材表格中列举了有关“动物”“植物”“物品”“美食”或其他内容,(课件出示教材中的表格)我们可以选择表格中的题目,  相似文献   

17.
有问有答     
Q1:我今年已满18岁,是个成人了,可长辈们总说我是个孩子,尚未“成熟”。请问一个人的成熟有什么标志吗?河南顾伟顾伟同学:世人皆有三种年龄:一个是实际年龄,一个是智力年龄,一个是感情年龄。这些都是判断一个人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看其感情是否成熟。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感情成熟的标志是:1.他自己没有孩子时代的依赖性,能自立,能自己设想、自己行动。他没有虚伪,没有虚荣;他有恬淡的性情,有自重而不自大的品德;他有勇气应付困难,做事不怕失败,直到成功为止;他对于世事抱着“一切都是相对的”态度而做人,绝没有…  相似文献   

18.
大中专学生考试作弊心理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大中专学生考试作弊现象仍然存在。最近,笔者对某一高校学生考试作弊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学生因考试作弊受到处分每年占学校对学生总处分的43%。一、作弊心理及表现1、侥幸心理。这些同学主要是为了蒙混过关。主要表现为“上次考试自己没有被抓着;考试顺利通过,这次也会”、“一个班级这么多人,就那么两个监考教师,怎么会抓着我?”等。2、虚荣心理。这些同学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己虚荣心的需要。主要表现为“在同学面前不丢脸”、“保持在班级中的地位”、“能受到老师和家长的表扬”。“家里穷,父母又对我太好,考不好对不…  相似文献   

19.
常常听到有的家长问老师:“我的孩子性格太‘热情’了,这样好不好?”或者问:“我家的孩子对什么事都很冷淡,将来会有出息吗?”这些家长实质上是问:”幼儿不同的情绪状态对其智力和品德的发展有什么影响?”这的确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我们不妨先观察一下某些幼儿对事物的态度;对一粒掉在地上的、不是自己的钮扣,采取什么态度?对—个正在玩皮球的小同伴,忽然要小便了,怎么对待? 常见的有两种不同的态度:一种是看到不是自己的钮扣,就随它去了;看到玩皮球的同伴要小便。也不去管他。另一种是看到地上的钮扣虽然不是自己的。也会赶快拾起,然后到小伙伴那里一个一个去问:“这是你掉的钮扣吗?”问到了  相似文献   

20.
一、研究目的及方法 责任感是一个人对他人或群体所负的利益、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责任感从对象分,依次是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家庭负责,对集体负责,对社会负责;此外,还有对任务负责,对过失负责、对承诺负责等。责任感是构成一个人品德面貌的基石,是公民必须具备的核心品德。一个学生若是没有责任感,在校不会是个好学生,在家不会是个好孩子,在社会不会是个好公民,长大了也不会是个好职员、好丈夫(太太)。一个人在学生时代学的一些知识可能会被遗忘,但责任感会陪伴他的一生,并使他受益终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