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建立散打运动评定模型和综合评价标准,通过文献资料调研、专家访谈、实验等方法研究攻防格斗应答能力测试仪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攻防格斗应答能力测试仪能够客观地反映出运动员应答能力的稳定性及其水平,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不同运动级别之间进行显著性检验,武英级、一级、二级运动员之间都有显著的差别,所选择测量指标的有效性较高;综合评价标准及均衡程度等评价方法比较合理,通过6项指标的测试,能快速准确地判断出运动员应答能力水平。  相似文献   

2.
卜筱艺  蓝瑞高 《精武》2012,(2):20-20,22
散打是一项以动力性为主的、强度可以自由变化的运动。散打是对抗性极强的运动项目,它要求练习者具备了良好的身体素质。练习者要提高散打的格斗能力,其中速度力量的练习尤为关键。提高速度力量素质对散打运动员的技术运用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散打比赛中运动员完成“特长”技术讲究的是动作的效果,能击中或摔倒对手,让自己有效得分,同时尽可能防止对手得分,目的是克敌制胜。所以,在武术散打运动员“特长”技术的教学训练中,应着重培养运动员在激烈的实战对抗条件下运用“特长”技术动作的实用性和合理性,提高其“特长”技术运用的成功率和有效率。  相似文献   

4.
散打作为一项格斗运动项目要融入国际社会进行竞争,必须不断地提高和完善技能。文章以提高散打技能的重创力为突破口,运用动力学分析了提高散打运动员重创力的理论机制,以为散打运动提高技能及训练水平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散打运动的普及和竞赛活动的深入开展,对散打运动员竞技能力的研究正逐步引起重视。散打比赛的活动实践证明,运动员要想争取优异的运动成绩,不仅需要有超群的身体素质,极大的生理潜力和武艺高强的格斗技能,而且需要运用、动员和发挥这些优势的心理品质。散打竞赛是高强度个人直接对抗项目,运动员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着他们的竞技状态和竞技水平。文章分析了散打运动员的主要心理特征,论述了日常心理训练和赛前心理训练的主要内容。广大运动员在多年实践中已深深体会到心理因素的重要性,但不少人感觉心理素质太抽象,缺乏具体的诊断和方法,不太容易把握。文章就散打专项心理素质进行分析和讨论,提出培养训练的内容,希望对运动员的训练、比赛、选材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武术历史悠久。与其他搏击运动相比,中国武术更加注重内修,即武术修养和人文情怀。散打是一项吸收了传统武术中的优良技巧而形成的对抗性较强的格斗运动。传统的武术训练和散打训练有区别也有联系,因此,许多教练在尝试把传统武术训练模式运用到格斗训练中,从而提高运动员的散打水平。在散打运动不断发展的同时,散打的训练模式也在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而传统武术训练模式在散打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明显,故而需要对这一训练模式进行科学的分析与研究,以更好地提高散打训练质量,有效提升散打运动员的运动水平。  相似文献   

7.
散打比赛是同场格斗对抗性项目,对运动员的技术、体能、心理、智能都有很高要求.在基层训练中,很多教练过分重视技术和体能的训练,而忽视了对运动员智能的培养和训练.在技术和体能同等的情况下,运动员的心理和智能往往容易左右比赛的胜负.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散打运动特点、散打运动智能的构成、运动智能在散打比赛中的重要性、散打运动智能的训练方法进行了论述,希望通过本研究为散打训练提供一定的借鉴,为散打理论的完善起到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攻防意识"在武术运动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武术与生俱来的技击属性使其有别于其它体育项目,无论是套路演练还是散打格斗,都离不开“进攻和防守”,套路的“攻防”是虚拟的,散打的“攻防”是实体的,但“攻防意识”都是他们刻意追求而必不可少的,所以说“攻防意识”贯穿于武术活动过程的始终。  相似文献   

9.
中国武术的现状是练打分离,练套路的不能打,练散打的不能练。本文提出的散打“打练结合”就是把现代散打技术与武术功力练习、技击组合练习和套路练习结合起来,提高散打运动员对抗能力的训练及实践过程。通过实践的设计、过程的实施及规则的导向促进“打练结合”实践体系的建立完善。  相似文献   

10.
中国武术散打和美国终极格斗在拳法上相差不多;在腿法和摔法方面散打略占优势;中国武术散打缺乏肘膝技术和寝技,在这两方面的技术运用上美国终极格斗非常重视,占有很大优势;加上中国武术散打相对文弱的总体风格,中国武术散打还没有达到能与美国终极格斗相抗衡的水平。  相似文献   

11.
2011年"中国武术散打功夫王争霸赛"上官鹏飞事件给中国商业搏击赛敲响了警钟,如何保护运动员安全的问题成为焦点。文章就目前商业搏击赛的规则、赛事运作和组织模式进行分析,探讨其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关建议,旨在进一步保护散打运动员的安全。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武术散打运动对抗日益激烈的今天,运动员如何在场上审时度势,巧妙、合理的运用一定的战术形式战胜对手,已经越来越引起了诸多教练员和运动员的重视。而散打运动的战术训练已成为现代武术散打训练体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文章就是力图针对这种状况,从运动员战术能力的组成;战术训练的方法;战术训练的基本要求等几个方面分别进行了细致的论述,旨在为运动员及教练员在今后的训练实践中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
优秀武术散打运动员无氧代谢能力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以37名优秀武术散打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功率自行车分别对其进行10s、30s、60s最大持续运动能力测试与分析,旨在探讨散打运动员磷酸原供能、糖酵解供能和混合无氧供能能力的特征,为合理制定发展专项所需无氧代谢能力的训练计划,提高训练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提供服务。研究显示,优秀散打运动员的无氧代谢能力表现出明显的项目特征,即具有较强的磷酸原、糖酵解代谢能力和较强的最大做功能力;性别差异明显;不同运动水平运动员的无氧代谢能力差异明显,男子之间的差异程度大于女子运动员。提示,武术散打项目运动员的运动水平与运动员的无氧代谢能力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4.
优秀武术散打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我国优秀散打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的水平与特征。方法:以我国35名优秀散打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递增负荷运动过程中各时段气体代谢指标、生理、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情况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运动员水平越高,VO2max越大,散打运动项目要求运动员具备较强的有氧代谢能力。有目的通过身体训练提高有氧代谢能力促进运动员整体供能水平的提高;通过递增负荷运动中RQ、HR、O2-pluse和BLa的动态变化规律,显示优秀组运动员有氧、无氧代谢能力、心肺功能和耐受乳酸能力均优于一般组运动员,揭示散打运动水平与运动员有氧和糖酵解供能能力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资料、历史分析、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分析武术散打赛事发展现状与困境,寻求武术产业化背景下散打赛事现实发展策略。搏击赛事市场项目同质化竞争激烈,散打项目比较优势不足;赛事运营体系不健全,缺乏持久性赛事品牌;市场培育不足,群众社会基础薄弱;运动员职业化程度不高,上升渠道不通畅;传统文化表现力不足,项目特色不明显。提出以下对策:以武术散打项目+产品的双向思维引领散打赛事的发展;引入赛事运营人才,打造赛事竞争品牌;建立散打职业化发展体系,引导优秀运动员转型;发挥中国武术协会的作用,整合项目发展资源;推广武术散打段位制,提高项目普及水平;挖掘传统武术文化;重视新媒体运用。  相似文献   

16.
以散打和套路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功率自行车对其进行30s最大持续运动能力测试与分析,旨在探讨散打与套路运动员磷酸原供能、糖酵解供能和混合无氧供能能力的特征异同,为研究散打与套路运动员在无氧代谢方面的差异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以前直拳、后直拳、后鞭腿三个动作为研究题材,对不同水平12名散打运动员的视觉选择反应时进行了测定和对比研究,一方面为散打运动员反应时进一步研究提供相关数据;另一方面为散打运动员科学训练的针对性、训练手段的有效性的动作视觉判断反应能力提供参考。研究结论得出:视觉选择反应时可用做比较不同水平散打运动员的一个参考指标。运动员预知一个动作与预知有两个动作中选择一个动作时,其反应时延长。而当运动员预知二个动作中选择一个动作与预知有三个动作中选择一个动作时,其反应时延长。  相似文献   

18.
散打和拳击运动员运动损伤特点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拳击和散打都属于格斗对抗性项目,均以击中对方有效部位而取胜,在训练和比赛中运动损伤的发生较为常见。运动损伤的发生,尤其是运动技术伤的发生与运动项目特点密切相关,类似职业病。通过对不同项目损伤的特点比较,探讨不同项目损伤发生的规律,能为指导损伤预防提供理论依据,进  相似文献   

19.
为了了解优秀女子散打运动员无氧代谢能力的水平与特征。文章以我国32名优秀女子散打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30s Wingate无氧功率中最大功率(PP)、平均功率(AP)、最小功率(MP)、疲劳指数(FI)、30s各时间段输出功率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运动员水平越高,ATP-CP系统供能能力越强;在评价时以30s Wingate功率自行车的PP和AP的相对值评价更为客观。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武汉体育学院、湖北散打队等160名优秀散打退役运动员退役前各阶段年龄特征的调查与分析,得出我国优秀散打运动员的退役类型,提出了我国优秀散打运动员成长过程中各阶段的年龄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列出我国优秀散打运动员运动最佳运动成绩保持年限的界定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