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一些学者对词类活用提出质疑,一些学者认为形容词是可以带宾语的。笔者穷尽性地考察了《老子》、《论语》、《孟子》中所有的单音节形容词的句法功能,其中形容词带宾语所占比例分别为22%、20%、40%,所占比例较大,不应视为活用。笔者认为先秦汉语单音节形容词是可以带宾语的。  相似文献   

2.
“有少数形容词可以带宾语,所以也有些形容词谓语句是带宾语的。如:从读文艺名著,我‖明白了(一些运用语言的)原则。”这是人教版卫星电视教育小学教师培训教材《语文基础知识》(以下简称《语基》)第二册第173页上讲的。照此说法形容词谓语句就有了“主‖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网络流行词语"雷人"的出现和高频率使用,引起了我们对这类词语法特征的思考,通过分析,本文把它归纳为"单音节动词性成分+人"式形容词。本文主要探讨这类形容词词汇化的过程及形成机制,共性条件包括去词汇化的内部语义特征,"单音节动词性成分"和"人"的高频率紧邻出现,使动意义的凸显和不带宾语四个方面。同时,这类形容词词汇化的内部发展历程与机制又存在着个性差异。而且,它们词汇化并不是孤立的,它与汉语发展史上的双音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金瓶梅词话》中带“儿”尾现象十分常见,尤其是动词重叠后“儿”尾现象更见特色。本文分析了十三种形式,有单音节的动词重叠,也有双音节的动词重叠,还有双音节和单音节结合的动词重叠,其中尤以单音节的数量为多,形式也多种多样,而且更具特点;动词重叠带“儿”尾的语法作用,与一般动词重叠的语法作用也有差别,即前者没有带宾语的,而后者带宾语常用。  相似文献   

5.
《鼓掌绝尘》共使用299例动词重叠.在《鼓掌绝尘》中,有的动词重叠可带补语或"着"等助词性成分,双音节动词重叠一律不带宾语,代词作宾语时总是中嵌,动词重叠极少带"儿"尾.单音节动词重叠中,"V-V"格式占统治地位,没有"V了V"格式;双音节动词重叠中,"AABB"格式最多,"AB-AB"格式次多.与同期的北方作家创作的白话小说相比,《鼓掌绝尘》中的动词重叠有不少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6.
心理形容词是形容词的一个次类,它们从形式到语义上都与普通形容词有区别,一个明显差异是汉语中存在大量心理形容词带宾语的现象。心理形容词虽然与心理动词在语法分布上有交叉,但其所带宾语充当的论元角色和意向力的方向均不相同。以此为基础,《语法讲义》关于谓词小类的划分可以进一步细化。  相似文献   

7.
能否带宾语是区分动词和性质形容词的一条重要标准,但这条标准并不能区分所有的动词和性质形容词。本文所研究的词的范畴是这一类能够受程度副词修饰,也能够独自带宾语;带了宾语之后不能同时受程度副词修饰的词,叫作带宾形容词。带宾形容词有动态化的趋势,这一趋势是渐进的,比较缓慢。在此前提下,本文认为"形容词+宾语"中的形容词词性仍为形容词,研究了带宾形容词的用法,对"形容词+宾语"结构中宾语的语法角色类型和意义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形容词带宾语时标记元素进化的三阶段,以及"形容词+宾语"结构的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论语》是先秦儒家的经典著作,内容包罗万象,真实反映了上古汉语的真实面貌,具有很高的语料价值。本文以《论语》单音节同义形容词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系统梳理和描写,结合相关训诂材料来考察其存在及使用状况,旨在为先秦汉语专书研究提供一些经过整理的文献语言材料和经过分析、阐述、论证的关于先秦汉语同义词的一些理论与规律。  相似文献   

9.
《论语》是语录体散文的名篇,反映了先秦时期的口语使用情况,对研究先秦口语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论语》中宾语前置现象极为典型,本文概述了《论语》中的宾语前置现象,从四个方面总结了《论语》中宾语前置的主要特点,并分析了《论语》中宾语前置现象形成的原因,帮助我们更深入的理解先秦口语,对我国现代语言的研究也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现代汉语中的形容词能否带宾语,对于这个问题一直存在分歧。笔者首先肯定了形容词可以带宾语,然后对形容词带宾语的情况进行分类描写,最后对动、形兼类和形容词活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通过分析考察,以期对形容词语法功能的研究产生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与性质形容词相比,ABB式形容词的语法功能具有独特性,体现在A的性质和ABB的构词形式两个方面,A既可是单音节的形容词,动词,名词,也可是一些半自由,不自由语素,这说明ABB式形容词具有词义的丰富性,构词的复杂性和用法的灵活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从词法和句法层面细致地分析了拉祜语形容词的构词方式。重点描写了包括重叠法构词、附加式构词、音变式构词和句法构词等四大构词类型。通过对拉祜语形容词构词方式的分析,将有助于加深对拉祜语形容词结构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博白地佬话形容词的重叠式十分丰富,有单音节重叠和双音节重叠等。单音节重叠有AA式、AA啲式、AAA式、ABB式、A死冇咁A式。双音节重叠有AABB式、ABAB式。各种重叠式都有不同的音变形式,一是纯声调变化,一种是变调的同时改变韵尾。  相似文献   

14.
同音删略是一种音系操作,它是语言经济性原则在音系层面的反映。通过对取得义双宾句中的同音删略现象的分析,说明了取得义双宾句并不是由相对应的单宾句去掉“的”转换而来的。单宾句和取得义双宾句的事件结构是不同的,单宾句只蕴含了一个事件,而取得义双宾句中蕴含了一个事件链。含有“的”的取得义双宾句可以分析为两种不同的句法结构。  相似文献   

15.
《论语》半月刊的常与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语》半月刊是论语派的主要阵地,在20世纪30年代备受瞩目。其办刊规律主要表现在“常”与“变”两个方面。“常”是指它有着自身一以贯之的精神;“变”是指在不同的编辑手中,它又有着不同的精神。办刊者提倡中间道路,提倡幽默,但随着编辑和时代的变化,《论语》半月刊有时消极,有时积极。正是由于这些“常”与“变”使得《论语》半月刊风行一时。  相似文献   

16.
《论语》中的“美”的含义尚未凝固和确定,具有某种不确定性。《论语》中的“美”的观念和功利目的性紧密相关,善对美具有统辖作用。孔子讲求美的中和性;中和性就是一种和谐性。这是孔子伦理道德理想在审美中的体现。《论语》中的“比德”方式体现了原始思维或日诗性思维的特征。孔子的美学思想既是历史的产物,也对后世审美历史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7.
文章对状语形容词句式的源句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应分清状语形容词句式的源句的两种不同类型:主语的定语形容词句式或宾语的定语形容词句式。  相似文献   

18.
文章对状语形容词句式的源句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应分清状语形容词句式的源句的两种不同类型:主语的定语形容词句式或宾语的定语形容词句式.  相似文献   

19.
介词of用于形容词后是一个值得注意的语言现象,但尚未在任何著作中得到专门讨论,本文将of这一用法分成三类:of意思为“由……表现出的”,其补足成分为形容词所表示的某种行为的实施者,或称逻辑主语,of意思为:“在……方面”,它与后面的名词一起作为句子的方面状语;of用来表示形容词的应用情况,其补足成分为形容词所表示的动作或行为的逻辑宾语,文章随后提供了大量搭配和实例,对of的这种用法作了较为详尽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