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7 毫秒
1.
利益相关者环保压力与绿色创新的关系被国内外学者所关注和探讨,然而,鲜有研究同时考虑外部环境和内部组织资源两者共同对上述关系的影响。基于资源依赖理论,本研究探讨利益相关者环保压力对绿色创新的影响,分析外部知识采用的中介作用,并检验市场不确定性和冗余资源的调节作用。215家制造企业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利益相关者环保压力正向影响外部知识采用和绿色创新,外部知识采用正向影响绿色创新,且外部知识采用在利益相关者环保压力与绿色创新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另外,冗余资源负向调节利益相关者环保压力与外部知识采用的关系,市场不确定性和冗余资源共同负向调节利益相关者环保压力与外部知识采用的关系。此研究揭示了利益相关者环保压力促进绿色创新的路径,拓展了资源依赖理论在绿色创新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资源型企业因其高污染、高能耗特征而面临来自内外部环境的压力,绿色创新则是资源型企业响应利益相关者环保导向,从源头上助力企业节能减排,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良方。研究利用423家资源型企业调研数据,采用层级回归法探讨了利益相关者环保导向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利益相关者环保导向(内、外部利益相关者环保导向)对资源型企业绿色创新有积极影响,组织环境文化在二者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绿色组织认同正向调节组织环境文化与绿色创新之间的关系,并正向调节利益相关者环保导向通过组织环境文化影响绿色创新的间接效应。研究结果不仅拓展了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体系,也为推进资源型企业绿色创新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界定绿色创新的基础上,分别从环境规制、经济利益、利益相关者压力以及企业资源与能力等四个方面研究了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因素。一方面可以有效推动政府部门制定相关的绿色创新法律规制;另外一方面也有利于促使企业有效实施绿色创新,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日益增强,特别是不同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环境战略和绿色发展提出了不同要求,企业能否利用自身优势实现绿色转型是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据此,文章以2011—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讨论了组织资本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组织资本有助于提升企业绿色创新能力。考虑利益相关者压力的检验发现,投资者关注压力增强了组织资本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环境规制压力削弱了组织资本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分析还发现,组织资本能够通过促进企业绿色创新来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本研究丰富了企业绿色创新影响因素及组织资本经济后果的相关文献,对于如何引导企业提升可持续性竞争力,实现“双碳”战略背景下的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针对面临各类利益相关者压力时,企业是否会进行环境创新,而环境创新是否有利于企业的成长的问题,以及为最终揭示出"压力—行为—绩效"之间的逻辑关系,选取长三角地区279家制造行业的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利益相关者压力、环境创新与企业成长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政府压力和行业压力对企业的环境创新具有正向影响;在大规模企业中,环境创新有利于企业的成长,而在小规模中,环境创新的影响作用并不显著;在不同规模的企业中,政府压力和行业压力均对企业的成长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而在小规模企业中,社会压力会抑制企业的成长。  相似文献   

6.
利用长三角地区3 124家本土高新技术企业的数据研究FDI嵌入集群情境下本土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FDI嵌入集群情境能够促进集群中本土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投入强度的提高;内外资高新技术企业间的技术差距与本土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投入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本土高新技术企业的绝对技术水平、成立年限、已经拥有的专利数、规模大小和是否采用合作创新方式等也是影响企业创新投入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为检视不同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有效性,本文采用基准回归模型、中介效应模型、门槛效应模型分析了四类环境规制工具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对“波特假说”的中国实践进行了再检验。研究发现,与环境行政处罚、地区环境政策法规相比,排污费征缴、政府节能环保财政支出更有助于推动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反映出不同环境规制工具的选取对绿色技术创新影响的差异性。进一步通过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回归模型分析,排污费征缴和政府节能环保财政支出均可通过提升企业研发投入强度来推动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但是四类环境规制工具的效果随着各自强度提升呈现出差异化特点,排污费征缴、政府节能环保财政支出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由负变正、由不显著变显著,环境行政处罚随着强度提高却更加阻碍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而无论地区环境政策法规的强度如何,其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李怡娜  叶飞 《科学学研究》2011,29(12):1884-1894
 在新制度主义理论和生态现代化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制造企业实施绿色环保创新的驱动因素与实施效益的理论框架。以广东省珠三角地区148家制造型企业为研究对象,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企业绿色环保创新实践的制度压力及其实施效益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强制性的政府环境法律法规和竞争压力对企业绿色环保实践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激励性的政府环境法律法规和客户环保压力对企业绿色环保实践的影响并不显著。企业绿色环保实践对环境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经济绩效并没有直接的显著影响,但会通过环境绩效这一中介变量间接地影响企业的经济绩效,环境绩效起完全中介作用。最后,本文在实证研究结果的基础上给出促进我国企业开展绿色环保实践的管理启示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检视不同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有效性,采用基准回归模型、中介效应模型、门槛效应模型分析4类环境规制工具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对"波特假说"的中国实践进行再检验,研究发现与环境行政处罚、地区环境政策法规相比,排污费征缴、政府节能环保财政支出更有助于推动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反映出不同环境规制工具的选取对绿色技术创新影响的差异性。进一步通过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回归模型分析发现,排污费征缴和政府节能环保财政支出均可通过提升企业研发投入强度来推动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但是4类环境规制工具的效果随着各自实施强度提升呈现出差异化特点,排污费征缴、政府节能环保财政支出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由负变正、由不显著变显著,环境行政处罚随着强度提高却更加阻碍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而无论地区环境政策法规的强度如何,其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工业绿色技术创新受到多种要素协同影响,为辨析最有利于(1)各地区工业绿色技术创新发展路径之间存在的异同,基于协同理论厘清外部环境因素对工业绿色技术创新作用机制,以我国30个省份为对象,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以2013—2017年的有关数据均值作为评价依据,从组态视角探究多重并发因素和复杂因果机制下工业绿色技术创新的现实路径。结果发现:金融发展-环境规制主导和金融发展-政府支持主导是影响工业绿色产品创新的2种路径类型,影响绿色工艺创新的路径为金融发展-政府支持主导型,相应省份主要集中于东部;非高工业绿色产品创新和非高工业绿色工艺创新的影响路径分别为5条和8条,相应省份分布均匀且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其中节能环保支出和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以及节能环保支出和政府创新支持具有替代作用。基于研究结论,提出构建完善金融体系、加强政府创新支持、合理运用环境规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标志着各种资源要素在长三角区域内的配置效率将进一步提升,有利于形成更强的区域创新能力。本文基于2005—2017年长三角城市统计数据,考察了区域一体化对城市创新能力的驱动作用,并对其中的影响机制和异质性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显示:(1)区域一体化对长三角城市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2)机制分析发现,一体化伴随的产业集聚并未形成创新能力提升机制,但一体化推动的区域内部产业转移机制有效提升了城市创新能力。(3)异质性分析表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对非核心城市、欠发达城市、低财政分权城市具有更为显著的城市创新能力驱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实施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对于创新型城市建设具有推动作用,但是有关创新型城市建设对城市绿色发展影响的研究较为少见。文章使用2005—2019年长三角城市群24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在构建城市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熵权TOPSIS测度分析了长三角城市群的绿色发展绩效。此外,文章将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并运用空间双重差分模型研究其对长三角城市群绿色发展绩效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1)长三角城市群的绿色发展绩效整体偏低,并且绿色发展绩效均值在地区和城市之间存在空间异质性;(2)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对城市绿色发展绩效存在促进效应,同时会对周边城市的绿色发展绩效产生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并且其稳健性得到检验;(3)绿色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在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对城市绿色发展绩效的影响机制中发挥了多重中介效应,并且绿色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比例更高。  相似文献   

13.
魏江  陶颜  翁羽飞 《科研管理》2009,30(1):81-86
摘要:在对长三角地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基础上,本文对中国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创新的主要障碍因素进行了研究:首先按行业分析,发现创新保护、人力资源、创新资金等因素是三大障碍;其按公司规模分析揭示了各种规模的KIBS企业面临的主要创新障碍;最后讨论了高创新企业和低创新企业在进行服务创新决策和持续性创新时面临的障碍。  相似文献   

14.
创新资源集聚的主导因素研究:以浙江为例/FONT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菲琼  任森 《科研管理》2011,32(1):89-96
    摘要:区域创新是当前理论界的研究热点,学者们往往从产业、制度、文化和过程等方面研究区域创新行为,对创新资源的集聚和演化规律则缺乏足够的关注。本文整合几个主要学派的观点,以浙江省为例研究创新资源集聚的主导因素及创新资源禀赋对地区创新能力的影响。通过时间序列因子分析,本文发现:1人力资源因子和物质资源因子是浙江创新资源集聚的主导因素;2浙江省创新资源投入的增加会带来本地区科技创新能力的改善;3浙江省创新活动正在经历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的转变。基于上述结论,本文认为浙江省应当注重创新资源的投入和培养,遵循创新的市场化规律,以企业为主体,增强企业和高校的创新合作,优化地区创新资源配置,使创新成为浙江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15.
以绿色技术为代表的创新要素跨城自由流动是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建设的应有之意。基于2001—2020年绿色专利城际转让数据,文章分析了长三角绿色技术跨城流动演化特征,并从整体发展、绿色技术集聚和绿色技术扩散3个层面探讨了绿色技术跨城流动下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程度。文章发现,长三角绿色技术流动是由沪苏锡常镇宁城市带和环杭州湾城市群构成的长三角城市群核心区为核心的承载空间,北京、天津和珠三角地区不仅是长三角绿色技术对外销售的主要承接地,也是长三角绿色技术对外需求的主要供应地;同时,绿色技术跨城流动下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在整体层面和绿色技术销售层面已经实现,但在绿色技术供应链上快速衰退。文章系统论述了要素流动下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进程,提出加速长三角绿色技术流动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我国区域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提供案例支撑。  相似文献   

16.
环保约谈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拉开了中国“环保督政”的序幕,并对微观层面的企业环境战略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以环保约谈政策的颁布作为研究契机,结合准实验研究与倍差法,重点探讨环保约谈对企业绿色创新这一“能动式”环境战略的政策效果和作用机制。研究显示:环保约谈为地方政府引致的生态治理压力,能够驱动企业的绿色创新战略,进而产生价值创造作用;从制度供给的路径效应来看,被约谈的地方政府所采取的普惠型制度显著促进了辖区内企业绿色创新绩效,然而选择型制度的路径效应不显著,但两类制度形成的政策组合是驱动企业绿色创新的有效制度形式;从产权性质的调节效应来看,政府被约谈后,辖区内的民营企业能够通过绿色创新战略积极响应政府的环境治理压力,并且对普惠型制度供给具有较强的敏感性。相比之下,具有“政策响应刚性”的国有企业未能利用绿色创新战略响应政府的号召,这可能与国有企业对被动性的末端治理战略的偏好性有关。本文不仅能够在绿色创新视角下完善中国环境政策实施效果的相关研究,还有利于厘清环境政策对企业环境战略的影响机理,能够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7.
钱丽  王文平  肖仁桥 《科研管理》2022,43(9):127-138
   绿色创新是缓解当前资源环境压力,实现中国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区域技术异质性与创新投入共享关联特征,构建共同前沿-共享投入关联型两阶段DEA模型以测算2008—2017年中国省际工业企业绿色创新两阶段效率及整体效率。运用“技术落差比率”指标衡量东部、中部与西部地区企业之间的技术差距,并对创新无效率值进行分解以挖掘效率损失根源,定位各地区企业效率提升的关键环节与重点策略。研究结果表明:①共同前沿下中国工业企业绿色研发效率、成果转化效率和整体效率均值分别为0.774、0.831和0.647,共同前沿下各效率值均未超过群组前沿下效率值;考察期内全国及三大地区绿色创新两阶段效率并未有明显改善,呈稳中略降趋势。②三大地区间企业绿色研发与成果转化的技术落差比率差异均显著,绿色研发阶段东-中地区企业间技术差距徘徊于0.2左右,而成果转化阶段东-西地区企业间技术差距最为明显,并呈不断扩大趋势。③东部地区企业绿色创新两阶段效率损失主要源自区域内企业自身管理不当,而中西部地区企业则因技术差距无效和管理无效均造成效率损失,且由区域技术落后引起的效率损失占比超过50%。  相似文献   

18.
面对“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政策约束,长江经济带由“经济优先”战略转向“大保护”战略,工业企业的响应会给其发展带来何种影响?基于此以2012-2019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A股上市工业企业为研究对象,运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长江大保护政策对企业绩效的异质性影响,并对其影响渠道展开探究。结果表明,长江大保护政策能显著提升长江经济带工业企业绩效,这表明环境保护与企业绩效可以实现和谐共生。其次,从企业产权性质和所在地区差异视角展开异质性分析,发现长江大保护政策对企业绩效的提升作用在国有企业和长江经济带下游地区更显著。最后,验证了长江大保护政策通过引导企业绿色创新进而推动企业绩效提升,且绿色创新在其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转型升级中的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演化及其影响因素问题为研究对象,运用DEA及Malmquist指数方法,对珠三角9市2001-2017年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测度与分析,结果发现:(1)珠三角制造业技术创新综合效率呈周期性上升趋势,但城市间分类指标差异较大。广州、深圳等区域创新中心技术辐射地理约束效应明显,价值链、产业链作用有限。(2)技术进步是珠三角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主要推动因素,两者均呈周期性波动,波幅趋向平稳;规模效率、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变化指数趋势较为一致,珠三角制造业技术创新整体上仍处于规模扩展阶段。(3)珠三角制造业技术创新投入与创新效率并不同步,存在规模不经济现象。企业内部研发支出有助于技术创新效率提升,财政资金对企业内部研发支出具有挤出效应。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不足、高校及科研院科研人员产出效率偏低,是制约珠三角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提升的两个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