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莉莉 《学语文》2012,(3):65-66
"上"、"下"二词在现代汉语中作为一对反义词,在使用过程中经历了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发展,在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上均有所体现。由于反义词存在的不平衡现象,以及这两个词语法化方向、程度的差别,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历时与共时角度考察"大小类"反义词"有/无标记项"与同一语素构词语义的不对称现象。"有/无标记项+同一语素"的语义不对称主要表现在:构词时语义的不对称和构词后语义发展的不对称两方面。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鬼谷子》一书中反义词的全面考察,穷尽列举了《鬼谷子》中的反义词,对其分别根据反义词内容所反映的领域、反义词语义逻辑、反义词的固定性、反义词的对应关系进行了多角度分类和分析,并探析了反义语素构成复合词的情况,对《鬼谷子》反义词的总体特点作出总结。力图通过这种尝试为上古汉语反义词研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材料,并由此窥探上古汉语反义词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标记性是结构主义语言学的重要概念,在语言分析的各个层面均有广泛的操作价值。语义层面上的标记主要体现于词汇。以反义词最为典型。基于语义标记理论,文章着重对英语反义词对的语义标记性问题进行解析,旨在揭示反义词类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5.
王山林 《考试周刊》2008,(24):47-48
本文探讨了近、反义词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引入与宏观的英语词汇习得之间的关系,指出近、反义词对课堂教学设计中的某些任务的重要性,并提出以近、反义词为横向联想的语义对或语义网,将会为英语词汇习得提供可持续的动力.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今文《周书》词汇的全面考察,统计出反义词67组,并从语法分布、音节分布、语义状况、内容分布、数量对应关系、逻辑对应关系等方面对这67组反义词进行研究,并分析了今文《周书》反义词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构式语法理论作为近十年来语言分析的主要理论,强调从整体上分析语言现象,所以传统的反义词分类出现了不完善的地方。Jones基于对语料库的研究,将反义词分类方法从词汇、语义和结构三个层面将反义词分为8类,本文介绍了这8类反义词的结构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8.
李蕊  司彩霞 《考试周刊》2010,(32):135-136
反义关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语义现象。现代语义学的大部分研究认为反义关系是建立在复杂的语义联系之上的意义对立。而有关反义词之间语义联系的研究大多从逻辑方面进行探讨,没有形成统一的理论基础。本文运用语义学理论来研究反义词之间的语义联系,希望能从理论深度来揭示反义关系的本质。  相似文献   

9.
关于反义词的界定、分类等问题学界论述颇多,至今仍存争议。阿普列相从语义元语言视角出发,对反义词进行了解读。反义词界定的唯一标准是两个词是否具有唯一的对立义素。反义词一般被归纳为可分级反义词、互补反义词和方向反义词三类,而阿普列相根据反义词所共有的义素,将其分为"P/P不""P/不P""多于/少于"三类,该分类较一般分类标准更为客观。语义元语言视角还可以为一些反义词相关特殊词语类别提供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10.
富天飞 《文教资料》2007,(14):115-116
本文把反义词分为相对反义词和绝对反义词两种类型,并阐述了其性质。而且用语义场的理论论述了反义词的不平衡性。汉语反义词在使用中地位不平衡,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并归纳了这种现象的类型。  相似文献   

11.
语义学与英语词汇教学方法探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语义学是研究语言词汇意义的一门学科。应用语义学的有关原理从分析语义特 征、语义级差、语义网络、搭配、同义词、反义词等方面来探索英语词汇的教学方法,对推动 英语教学改革将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试从语义特征的分类特别是相容性语义特征视角下,分析多项不相容反义词的语义不相容,得出多项不相容反义词在语义上非不相容.而是在具体使用中类别性不共现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学术界对反义关系(反义词)一直众说纷纭。首先根据"反义关系所指向的是对象还是关系",将反义关系分为非关系反义词和关系反义词,原因在于所有反义词都是有逻辑基础的,那就是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其次针对"反义关系体现的是矛盾关系还是反对关系",将非关系反义词分为矛盾关系的非关系反义词和反对关系的非关系反义词,将关系反义词分为矛盾关系的关系反义词和反对关系的关系反义词。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传统语法对于具有程度性质的形容词之间意义相对或是相反的语义关系,即层级反义词的解读为基础,尝试在认知语用视角下对英语层级反义词进行描写和解释,探讨层级反义词对的原级的标记性和无标记性、比较级所存在的公允和偏袒现象的理据及其在具体语境中所遵循的语用原则和相对与绝对识解等,以期对该语义关系做进一步动态性的识解。  相似文献   

15.
"冷""热"是现代汉语中经常使用的一对反义形容词,目前尚未发现关于这对"温度类"反义词的专门研究。本文通过对比前人"大小类"反义词的研究成果,以共时和历时相结合的角度对"冷""热"这对反义词从词汇、语义演变和句法三个层面的不对称进行具体描写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反义关系不仅是一种语义关系,而且还应是一种词汇关系。因而反义词聚不仅需要语义上的相反,而且还需要具有明确的词汇关系。构成反义词聚的词语之间具有紧密结合的关系,并且不能忽视语用标准。这些分析与探讨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汉英反义词聚的特点,加深对它们的认识,对拓宽汉英反义词的教学与研究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洪丹  董燕 《河南教育》2009,(6):51-52
标记性是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一个重要概念,现在已被广泛运用到语言分析的各个层面。在语义分析层面,反义词的标记性最为典型。反义词可以分成三类:互补反义词、级差反义词和逆向反义词,它们的标记性各具特点,标记性的形成也各具动因。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语义、语用、语音三个方面对近50年来的反义词判断标准研究进行梳理,并加以评论,最后提出我们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反义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语义现象,语义研究绝不可轻视它的存在。英语反义词不仅限于反义词对,也包括具有对比关系或对立关系的多项词词群。英语反义词必须具有共同的词义系统和概念系统、相同的词性和语法功能,能共同出现在某种语境中,形成对立或对比现象。根据逻辑原理,我们认为英语反义词之间只存在两种复杂关系:一种是两个概念语义上绝对相反,逻辑上相互排斥,之间可进行非此即彼、非彼即此的推演的“矛盾”关系;一种是两个概念外延不同,相互排斥,但不能进行非此即彼、非彼即此的推演的“反对”关系。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处于同一语义场两端的一对词叫做反义词,它们在词汇系统中的地位是不平等的。本文以"上""下"为例,通过分析"上""下"这对反义词不平衡的表现、原因来窥探整个反义词系统的不平衡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