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翻译体验观以认知语言学的体验哲学为基础,对译者的翻译认知能力具有巨大的解释力。翻译体验观指导下的翻译认知能力要求译者通过认知主体的体验认知活动,增加对语言、文化及文本世界的体验经历,并以翻译实践的检验培养和不断提高翻译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2.
张涵  姜诚 《英语广场》2021,(10):29-32
认知语言学翻译观认为翻译是一种认知活动,译者作为认知主体,在理解原文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认知背景,将原文本转化为目的语表达出来。中国古诗词翻译需要译者发挥其创造性。本文基于认知语言学翻译观视角讨论诗词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体现,讨论诗词英译中兼顾作者、文本、译者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3.
认知语言学翻译观强调了翻译过程中体验与认知的重要性,坚持翻译是认知主体主观能动性和制约性的动态平衡。认知语言学翻译观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翻译研究视角,对翻译教学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本文指出了传统翻译教学模式的弊端,并从认知语言学翻译观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翻译能力培养的要素和翻译课堂教学的目标,阐明如何基于认知语言学翻译观的视域构建新的翻译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4.
典籍翻译在中国传统文化传播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如何在古与今、中与西之间找到共通点,最大限度传达原文本信息,又让译语读者易于接受是翻译是否成功的关键所在。近年兴起的认知语言学翻译观为典籍翻译的研究与评价引入了"两个世界"这一新视角,强调译本对原文本的"客观世界"和"认知世界"的还原。但该理论在具体翻译实践中仍面临挑战,本文对《桃花源记》四个译本进行了研究,为回应这些挑战提供例证。  相似文献   

5.
翻译教学的中心是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为探讨翻译本质和翻译教学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教学活动应该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再现翻译过程,培养翻译能力。本文从认知语言学与翻译相关理论入手,运用认知语言学观点及理论对高校翻译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认知语言学对高校翻译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从认知科学的角度来看,翻译是人类的认知过程。翻译能力指掌握和利用目标语知识、文本类型知识、原语知识、现实世界知识以及对比知识等,在翻译过程解决问题、做适当决定的能力。翻译能力的培养需要后天的训练。翻译能力的提升可以透过语义场中的词汇理解以及翻译错误的修正来获取。就翻译教学而言,要通过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翻译工具书的使用、翻译技巧的训练、知识面的拓展等手段,逐步实现翻译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翻译不是简单的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的转换过程,而是涉及作者、文本、译者、客观世界、认知世界等多层和谐互动的过程。以认知翻译观为基础,探讨翻译过程中的关联原则、优选原则及经济原则,并在此基础上合理地运用释义策略、转换策略及删减策略解决翻译所遇到的认知问题,有助于更好地翻译,从而达到最佳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8.
认知语言学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为进一步探讨翻译本质特性以及翻译教学之间的关系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译者的认知活动和翻译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建立在认知语言学基础上的翻译教学模式对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改进翻译教学并解决翻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黄园 《海外英语》2011,(7):169-170
通过认知科学这一角度进一步探究语言这门学科是认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特点。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为进一步探究翻译的本质特性以及翻译教学之间存在的关系构建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对翻译能力的培养作为翻译教学的中心环节在翻译教学中也显得十分重要。该文主要针对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及其对翻译能力培养所产生的启示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作为认知的载体,语言蕴含着人类的认知规律。将认知科学与译学研究相结合。对翻译过程进行研究,这为翻译研究带来了全新的学科视角。本文在回顾了不同时期各翻译流派所主张的翻译研究手段和特点之后提出了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翻译观。笔者运用图表作动态分析,以旅游文本中的“晋祠”、“圣母殿”的英译为例,揭示旅游文本翻译中认知世界对翻译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认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观点是,对现实的感知是认知的基础,认知又是语言的基础,"现实-认知-语言"之间存在依次决定的序列关系。原文作者在现实体验的基础上创作了原文本,译者又以自己对现实和两种语言的认知体验为基础对原文进行认知解读和表达,因此,翻译是一种以现实体验为背景的、认知主体所参与的、多重互动的认知转换活动。  相似文献   

12.
在关联理论的指导下,笔者从认知语境的视角出发探索翻译课堂教学新模式。笔者在翻译教学实践中发现译者的认知语境与其翻译能力呈正相关。翻译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所以笔者认为提高翻译教学质量的根本在于提升和扩展学生的认知语境。基于此,笔者将结合学生认知语境的构建特点探寻如何以提高学生认知语境的方式提高翻译教学质量,从客观上探索翻译教学改革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翻译教学的有效性在于教师能否最大限度地有效利用学生已有的语言知识,引导其完成对翻译文本语言信息的思辨性理解,减少其翻译习作中死译、僵译、呆译的发生率,并在教学过程中帮助他们逐步完成从语言学习者到译者身份的转化。但是目前“本本主义”的翻译教学并没有有效促进学生的翻译理解,学生的翻译能力发展令人担忧。鉴此,本文提出:(1)培养学生对复杂语境中呈现的目标语语言形态的识别和处理能力,促进其对语言变化性和丰富性的感知力和接受力,为准确的翻译理解奠定基础;(2)在语码转换活动中增强学生对语际差异的认知能力,唤醒他们的文化感知力和分辨力,以为翻译建构活动中适切的语料处理提供依据。(3)培养学生的翻译推导性建构能力,提高其对文本的监控能力,促进其翻译文本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  相似文献   

14.
通过认识语言学的体验认知观,以及在其影响之下所产生的翻译身体学理论,对文学翻译主体性内涵和内在结构进行了解释。在文学翻译主体性当中,包含了对基于体验的翻译认知、翻译者的翻译体验等内容。同时,在二者之间,存在着较为紧密的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对话。在"翻译本体研究回归"的讨论、"翻译理论与实践关系"的理解、"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反思等方面,体验和认知理论为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隐喻思维与翻译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思维能力是学习者迅速正确地理解隐喻所包含的信息并准确恰当地运用隐喻的能力.在翻译教学中融入概念隐喻思维方式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在翻译学习中以隐喻思维认知世界,有利于翻译教学中词汇的隐喻阐释,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6.
翻译能力培养是高校翻译教学的核心内容和目标。认知能力与翻译能力关系密切,是翻译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翻译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翻译能力,一要加深学生对英汉两种语言及文化的认知;二要完善学生知识结构;三要加强逻辑思维训练。从认知视角探讨翻译能力培养,对当前高校翻译教学具有一定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7.
翻译教学是把翻译作为一门专业来教,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翻译观,培养良好的翻译工作习惯,学会初步的翻译技巧,了解一定的翻译理论,具备基本的翻译能力.翻译赏析在翻译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基本的翻译方法和翻译原则,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基本的翻译理论.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翻译教学过于关注翻译结果而忽视了对翻译过程的理解和认识,使得毕业生懂得翻译技巧却缺乏真正的翻译能力,导致其在就业市场缺乏核心竞争力。认知语言学描述了认知活动在翻译行为中的客观存在,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为英语翻译专业毕业生核心竞争力的培养提供了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翻译的过程就是认知的过程,翻译能力的培养贯穿翻译活动的始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翻译认知思维,对于学生掌握翻译技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本文借鉴认知语言学相关理论,探讨翻译教学中的认知思维培养,并对翻译教学提出可行性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出发,认为商务英语翻译教材编者应考虑到学习者的体验与认知规律,需以理论为先导,以不同商务文体为单元,以语篇翻译分析为主,词汇句子翻译分析为辅,以翻译练习培养学生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选材要有实用性和针对性,理论应与商务语篇特点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