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上网人群越来越年轻的趋势,网络人际交往对中学生社会化进程的影响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网络人际交往对中学生有极强的吸引力,有利于中学生知识的扩充、多元文化的形成和现代人格的发展.但中学生的身心发展尚未成熟,网络的虚拟性、开放性、随意性和自由性又容易使中学生沉溺其中,导致中学生现实社交能力下降、道德意识淡化甚至对人际信任产生危机感.  相似文献   

2.
当前,中学生网络成瘾现象十分严重,不仅影响了自身正常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而且给学校、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危害。只有通过对中学生网络成瘾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建立中学生自身、家庭、学校和社会互动的一个立体交叉的防护网,才能有效解决中学生网络成瘾问题。  相似文献   

3.
网络人际交往及其与网络成瘾倾向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运用问卷法探讨网络人际交往及其与网络成瘾倾向的关系.通过对409名大、中学生的调查结果表明:(1)QQ聊天、电子邮件和在线互动游戏,是青少年网络人际交往的重要方式;(2)女性较男性更多地将网络人际交往作为现实生活人际交往的延续;(3)在线互动游戏、网上聊天等对青少年网络成癌有一定的预测作用;(4)不断与陌生人交流以及通过这种交流结识网友,是网络成瘾倾向者人际交往的一个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4.
一、中学生的情感饥渴人际交往是健康的心理得以维持和发展的必要途径 ,也是当代中学生最感困惑的三大问题之一。有些中学生由于不能处理好与同学之间的关系 ,使其原本认同于同辈群体的心理不能找到认同的对象而感到孤独、失落 ,严重地影响了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人际交往的根本在于满足人的需要。研究中学生人际交往中的需要问题能使我们理解中学生的交往行为 ,更好地帮助他们处理人际关系 ,这对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是极其有利的。为此 ,我们对初、高中学生人际交往动机进行了开放性问卷调查。结果见表 1:表 1 中学生人际交往需要的类型…  相似文献   

5.
中学生人际交往性格类型的研究与教育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研究了中学生人际交往性格类型及其特点,以及进行教育引导的策略和措施.对帮助中学生发展人际交往,建立健康人际关系,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学生网络生活情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江西省从4个城市抽取了8所1056名初一至高三的学生为样本,从中学生上网的动机和意向、中学生网络生活情况、中学生对网络的认识和看法等3个方面,对中学生网络生活情况进行了调查和测试。通过对有关数据的分析和检验.发现了一些新的动向和特点,并由此得出相关结论:中学生对上网有强列要求;上网成了人际交往新动向;要正确引导——宜“疏”不宜“堵”;要创造适当条件;要加强网络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7.
人际交往是个体社会化过程的重要内容,也是儿童道德学习的重要途径。中学生的社会交往主要包括与同伴群体、老师、父母以及网络中的陌生化交往。正确处理与不同对象人群的交往关系对于青少年健康成长有重要影响。该研究从不同的交往对象视角出发,分析了当前中学生人际交往现状,提出建立积极性交往认知、突出学生话语权、规范引导网络道德交往和教养民主化等四方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以7所多民族混合学校和2所纯民族学校的3000名中学生为研究被试,采用中学生应对方式问卷和人际交往能力问卷探讨中学生应对方式、人际交往能力及其二者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学生应对方式在学校类型上存在显著差异,多民族混合学校中学生在问题解决、求助、退避、忍耐上显著高于回族中学和藏族中学学生,回族中学学生在忍耐上显著高于藏族中学学生。应对方式存在年级差异,每个水平上初一最高,初二最低。中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存在学校类型差异,多民族混合学校学生显著高于回族中学和藏族中学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存在年级差异,初中人际交往能力显著高于高中。问题解决对人际交往能力的三个维度都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幻想对人际交往能力的三个维度都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求助只对交往动力和交往技能有预测作用,发泄对交往动力和交往认知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9.
人际交往是指人们运用语言或非语言符号交换意见、传达思想、表达感情和需要的过程,良好的人际交往对中学生的成长进步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比如,通过交往,可以帮助中学生更便利、更直接、更迅速地获取丰富的信息;使中学生学会与人合作,能够组织、协调各种力量;让中学生从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中进一步认清自我;为中学生的自我表现提供现实性;增进与他人的情感共鸣,满足合群心理的需要等等。一在现实生活中,中学生人际交往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特别是交往态度的不端正,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业和个性发展。1只想获…  相似文献   

10.
人际交往是健康的心理得以维持和发展的必要途径,也是青少年走向社会、逐渐独立的重要手段。良好的人际交往对一个人学习、生活、工作起着重要的支配和主导作用。一、农村中学生的人际交往障碍形成原因1、家庭影响当代农村中学生中独生子女也占多数,而父母又大都远离家乡,外出打工,因此对子女的教育抚养全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承担。隔代教育出的子女在溺爱中形  相似文献   

11.
王浩 《考试周刊》2013,(67):171-172
本文从价值观念、人际交往、道德行为等方面分析了网络给中学生带来的不良影响并提出了应对策略,以期为当前中学德育工作提供一些观察视角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影响中学生人际交往的因素很多,如心理因素、生理因素、环境因素等等。但笔者认为,这其中最主要的是中学生的心理障碍。帮助中学生克服和排解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当是中学教育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3.
席卷全球的信息化浪潮表明,21世纪将是信息时代。不容置疑,谁善于利用电脑和网络,谁才能立足将来。但始料不及和令人担忧的是,电脑和网吧在都市风行之时,一些中学生不是用它来完善自己,而是沉溺到游戏或其他不良网上活动之中。面对网络时代的到来,如何引导中学生正确对待网络时代人际交往形式变化及消除“网络上瘾症”、“网络诈骗”等网络传播的伴生品对中学生成长的危害与威胁;如何引导中学生正确辨别信息网络中的“垃圾”,克服各种信息“垃圾”弱化中学生的道德、法律意识的倾向;如何在新的时代更好地把握时代脉搏,探索新的育人之路,是摆…  相似文献   

14.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它不仅与中学生的学习、人际关系相关、更与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密切相联。班集体是中学生进行学习、人际交往、发展自我的一个重要环境,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影响极大,建设良好的班集体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学生人际关系的某些认知特点与教育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和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首先依赖于人际关系的正确认识,而人际关系的认识错误,将会在人际交往中引起误会、麻烦和挫折,甚至导致人际关系的紧张或冲突。因此,学校教育管理人员了解中学生人际关系的认知特点。以形成和发展中学生的良好人际关系,是中学教育管理的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中学生人际关系的认知水平、特点,也必然与中学生的思想、感情、心理特点、道德意识水平,以及与他们在人际交往中的顺利或挫折,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息息相关,这就为主  相似文献   

16.
中学生因无节制的使用网络,影响正常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导致出现身心健康受损、不能与社会外界正常交往等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将从学生自身、学校、社会等方面作出探讨。  相似文献   

17.
随着手机和互联网的普及,中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的现象日益严重.中学生沉迷于网络之后,就会严重影响其学习、人际交往和身心健康,甚至会出现逃学、逃夜等现象.对于这些学生的教育,说教往往收效甚微,有时还会激化亲子冲突,这已经成为当前家庭、学校教育中的一大难题.本文针对一例网络沉迷学生,通过认知调整、行为改变技术以及同伴互助、游戏辅导等方法,帮助当事人成功摆脱了对网络的过度依赖,初步形成了相关的辅导经验.  相似文献   

18.
柯嘉铭 《文教资料》2007,(19):153-154
人际交往是社会关系的动态形式,人类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是以人际交往为条件的。学生的人际关系对其学习和生活都产生重大影响。教育者应针对学生人际关系的现状,积极引导中学生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特别是青春期的人际交往更应引起教育者的关注。学生正处于学习知识、了解社会、探索人生的重要发展时期,不仅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更重要的是对在人际交往中彼此该如何顺畅地沟通这一人生课题有理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借鉴国内外有关自我表露理论和研究经验,采用自我表露训练方法提高中学生人际交往水平,通过实验干预探讨自我表露训练对中学生的人际交往效能感水平的影响。实验过程采取同质分班.分前测、实验、后测三个阶段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前后测的等组实验设计,研究中学生通过自我表露训练辅导后,其人际交往效能感在各维度上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20.
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我们发现交往不良困惑着许多中学生,直接妨碍和制约着他们的学业、个性发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态?怎样指导他们进行健康、积极的人际交往呢?下面是笔者的一些认识和做法。一、中学生人际交往不良的主要原因影响中学生人际交往的因素有很多,如:年龄特点、性别差异、气质类型等,笔者调查发现,造成中学生人际交往不良的主要原因是交往主体的一些不良性格特征或不良交往态度。(一)自我中心,漠视他人。目前,我国的“四二一”家庭急剧增多,孩子成了家庭生活的中心,家长们一切的一切均围绕着孩子转,这使得不少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