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赛珍珠的跨文化创作具有间性诗学的特质,从间性诗学的角度分析赛珍珠获奖的原因具有重要意义,赛珍珠的获奖在当今多元共生的全球化语境中,揭示出了和而不同应是全球化文学的理想。  相似文献   

2.
东西方传统法律文化在内容、结构及其发展轨迹上各有其特点,其差异的哲学基础在于对人性善恶的认识不同;西方为以“民法”为主体的私法精神和法治精神,东方(中国)为以“刑法”为主体的公法精神以有治国方略上“德主刑辅”的人治与德治结合的精神。东西方法律文化相结合的理想模式应为“德治”与“法治”的结合,保持法律文化先进性的关键在于保持开放性。  相似文献   

3.
跨文化交际一方面强调不同文化间的相对独立性,同时又注重彼此之间的联系与交流。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导致东西方存在很大的文化差异。四灵在中国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中被赋予了不同的象征意义,这种奇特的文化现象反映了不同民族深刻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从创作第一部小说《东风.西风》起,赛珍珠--这位生于美国长在中国的伟大女性就致力于中西文化的沟通与交流。如果说在《东风.西风》里,赛珍珠更多地赞美西方文化,是"西风"压倒"东风",那么到创作《大地》三部曲之一的《分家》时,她则更加成熟地、客观地看待东西方文化,甚至给予了东方文化更多地理解,"东风"与"西风"达到了平衡。  相似文献   

5.
赛珍珠以东方文化叙事风格细腻地描绘了民国初期中国的农民与土地、女性与家庭、官匪与科层等社会存在,她是在与西方文化的比照中打量着中国传统农村的;她对中国农民生活进行了史诗般的描述,为中国题材小说作出了开拓性贡献。  相似文献   

6.
人文精神强调以人为中心,但东西方强调的侧重点明显不同。语文教材是人文精神的物质载体与信息载体,东西方人文精神并行于中学语文教材中,其碰撞表现于文本选择以及对文本的多元化、个性化解读视角。在东西方文化日渐交融的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善于挖掘、展示教材中东西方人文精神的碰撞,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多元化、个性化的解读,从课文汲取充盈的人文性精气,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全球化视角下的西方体育文化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西方体育文化的哲学起源以及其演进历程的探讨,试图找寻东西方体育文化的差异所在,为我国体育文化的发展提供一些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8.
服饰文化是直接服务于人的社会文化,不论东方还是西方,都在各自的社会背景下形成独具民族特色的服饰文化形态。东方服饰的核心理念重在体现"天人合一",其服饰文化为一元文化,具有大一统的观念。西方服饰则以彰显个性的人体美,其服饰文化属于多元文化的范畴。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使西方人走在时代的前列,东西方服饰文化的交流、碰撞,直接导致了世界服饰的西化。如何看待二十一世纪东西方服饰文化的交融,通过交融又如何保持各民族服饰文化的多元性,是当代服饰文化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东西方文化中都有着丰富的动物隐喻现象,但同一种动物的隐喻却大相径庭。本文从东西方文化差异入手, 通过具体文化典故实例来初步探讨动物隐喻在东西方文化中的差异,进而论述了正是这种差异性才使得人类的各种 文化如此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0.
赛珍珠以写中国题材的小说而闻名于世,她的第一部小说《东风·西风》主要描写了两代人的三种婚姻家庭观念.赛珍珠希望通过塑造书中的人物,从婚姻家庭这个角度切入,来体现她对异质文化所作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东西方体育文化交融与未来人的人格塑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文献综述方法 ,对东西方体育文化进行比较。旨在吸取精华 ,去其糟粕 ,进行东西方体育文化交融。形成东方独特的体育文化 ,并为塑造未来人的人格服务  相似文献   

12.
赛珍珠的文学创作与中国文化杨金才赛珍珠对于中国文化的兴趣,可追溯到她的孩提时代。幼年时她是由乳母王妈照顾的,从她那里赛珍珠学到了无穷的中国文化故事。“这一切在她敏感的记忆中,留下了很深的好奇和印象。” ̄①无疑这些平凡而片断的中国故事为其日后的创作提供...  相似文献   

13.
从价值观念、表现形式、科学性质等角度探讨了东西方体育文化的差异,认为东西方体育文化价值取向的不同是武术入奥失利的根本原因。指出中华武术要在保持自己文化信念和价值取向的基础上,勇于创新,走适合自己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论世界性民族性相统一的武术“竞和”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传统与现代武术文化的基本问题,结合东、西方传统文化与观念特征,从宏观上阐明了武术"竞和"思想是当代中、西方文化的契合点,微观上论证以"竞和"思想为核心的现代武术观念是武术走向世界并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subject”一词在西方语境中有两层意思 :“主体”与“主观”。现代性主体哲学正是通过“主观”而建立了“主体” ,从而对他者在各种意义上的霸权。与此相应 ,2 0世纪对主体哲学的拯救或批判就有了两条思路 :一是海德格尔—伽达默尔的以反方法论为旗的反认识论的“本体论转向” ,一是拉康的精神分析和法国后结构主义对作为实体存在的绝对“主体”的解构。从以上两层意义的内在勾连中展开对“subject”的西方哲学史考察 ,可以看出 :“主体”是“主观”的产物 ,“主体间性”是“主观”的认识论哲学的最高成就 ,但同时“主体间性”在胡塞尔那里的终于失败 ,则意味着我们必须修正现代认识论或者在它之外另辟蹊径。  相似文献   

16.
东亚体育文化圈在古代是以中国为主体,包括了朝鲜半岛、日本和越南3国。以华夏文明为核心的古代东亚体育文化圈,经过南北文化的交融建立起文化主体,并通过中国传统文化向外辐射,最终建立起以儒家思想为根本,在体育精神价值、体育道德观念等方面都趋于同一的体育文化圈。近代,东亚体育文化圈由于受到战争、成员国分裂、西方现代体育文化冲击等因素的影响,发生了分离和裂变。上世纪70年代以来,伴随着全球化的兴起,以中华文化、大和文化和大韩文化为代表的东亚体育文化与西方现代体育文化相融合,由东亚各国政府和人民共同建立了新的体育交流与文化传播的平台,为现代东亚体育文化圈的重构提供了有利条件。但重构东亚体育文化圈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关注现代文化的多样性、差异性和缺失性,并在尊重和提倡文化的多元发展与合作等方面继续努力。  相似文献   

17.
在物欲横流的工业化时代,南方的寻根文学作家力图从巫文化中寻找超越世俗的力量,北方作家力图从传统儒道文化和自然的发掘与崇拜中去寻求摆脱世俗的力量。东西方社会制度的差异决定了东西方寻根文学的差异,两者都试图找到超越世俗的灵性。  相似文献   

18.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比较法,通过对中国传统冰雪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梳理、现代冰雪运动在中国传播与普及的分析,就2022年北京冬奥会背景下东西方冰雪文化如何实现对话进行了全方位的探讨。研究认为,创造东西方体育文化融合的新篇章、构建现代性世界意义的冰雪文化、赋予世界冰雪文化新的内涵,为大众滑雪文化的兴起提供新的文化支撑以及提升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是实现缘起于不同环境中的东西方冰雪运动文化跨越时空文化对话的最终目的。唯有如此,才能让更多人享受到世界不同形式冰雪文化的盛宴,才能让更多人亲身体验注重人性自然表达的中国传统冰雪文化,感受和欣赏注重人性竞技潜能展示的冬奥冰雪竞技文化。  相似文献   

19.
少林寺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少林功夫更是我国传统武术的瑰宝。以少林功夫为核心的少林文化历经千年沧桑后,在新的求和平共发展的社会历史时期;在东西方文化交流日益向纵深化发展的时期,本着“扬弃”的发展观,本着体现少林功夫本身所具有的东方性、系统性、独特性的文化特性为宗旨,兼收并蓄完善自己,在西方世界引起巨大反响,被世界各国文化界所肯定,被广大信徒和武术爱好者所青睐。当今,少林文化以少林功夫为传播载体,以传播佛教信仰为精神核心向全世界人展示着她独特的“禅武”文化魅力。  相似文献   

20.
东西方不同的民族文化,突出地反映了东西方民族语言方式的差异性。正是这一差异性,形成了民族文化“传通”的种种译名误区,致使一些少数民族风情译名寓意荡然无存。为此,文章论述其译名误区的形成及其必然产生的负面影响。同时,还就如何有效跨越其误区的途径问题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