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4 毫秒
1.
时下动画片风靡中国,经久不衰,少年儿童们废寝忘食百看不厌,甚至许多成人也兴趣盎然。是什么原因促使他们如醉如痴呢?我认为是“魅力效应”。试想,一个没有独特吸引人的事物,你会对它感兴趣吗?这种“魅力效应”我们不妨“移植”到语文教学上。一、“演”的魅力小学低年级语文课  相似文献   

2.
解读魅力     
“爸爸,这个字读什么呀?”“读‘魅’”。 “‘妹?’那‘妹’力是什么意思呢?”“哦,‘魁力’是指一种很能吸引人的力量,让你很喜欢它。” “我很喜欢吃零食,那零食是不是有魅力呢?”“嗯……也可以这样说吧。” “魅力”这个词与我的第一次亲密接触便是在我5岁的时候。 后来,我才慢慢知道魅力的“魅”字并非我想像中的“妹”字,而是“魅”字。从那时起,我明白了不光是零食对我有魅力,这世上还有比零食更具有魅力的东西。  相似文献   

3.
千百年来,李词一直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艺术魅力究竟从何而来?这问题颇为复杂,它需要我们从词人和读者两方面作具体深入的探索。 李煜传达感情相当独特,十分清晰,极为真挚,使词作具有强大的艺术魅力的潜能;后世的不同读者根据自己的生活与体验去阅读、欣赏,终于使审美对象产生不同的美感效应,艺术魅力的潜能转化为不同的心理能量。 那种把李煜词的艺术魅力归结于“写普通人”说、“包容”说和“变成”说,未免有些牵强附会。  相似文献   

4.
日前 ,笔者有幸听了北京崇文区教研中心特级教师赵景瑞的《语言的魅力》一课 ,感到他的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张扬学生的个性 ,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的确很有魅力。上课伊始 ,赵老师出示了一幅图 ,图上有一棵大树 ,旁边有个护栏 ,护栏里还有个提示牌 ,牌上没有字 ,赵老师让学生加广告语。学生踊跃发言 ,赵老师顺势提出 :“语言有没有要求 ?”自然而然地引入了本课的学习。赵老师书写课题后问 :“看了课题 ,你想知道什么 ?”学生回答 :“什么叫语言的魅力 ?”“为什么语言有魅力 ?”“什么样的语言有魅力 ?”“语言的魅力从哪里来 ?”…  相似文献   

5.
诗的神奇魅力在于“场”效应和“混化”效应,这里所说的“场”,就是对审美主体、审美客体和时空环境三者互动的整体把握。这种“整体把握”,又叫“混化”。三者的相互渗透,能使诗句产生“易染性”,哪怕是熟语套话.甚至枯燥的数字,在整体中,也会受感染而有了诗意,产生魅力。这种“场效应”和“混化效应”,在古文论中谓之“气”,有了“气”,诗就会被激“活”。  相似文献   

6.
《辅导员》2006,(4)
新学期伊始,全国首届“魅力少先队”评选活动隆重推出了。辅导员朋友,你想参加“魅力少先队”评选活动吗?你想让自己申报的各类活动理念更先进、主题更明确、内容更丰富、形式更新颖吗?你想荣获少先队“魅力杯”和少先队“十大魅力奖”吗?《辅导员》杂志为您提供切实的服务:  相似文献   

7.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学习绝对是“智力方面的工作”,它的动力和能源就是兴趣。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呢?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宁鸿彬在《学习兴趣与教学魅力》一文中提出;“激发兴趣应凭借教学的魅力。教学的魅力从何而来?来自教师发掘教材的魅力,来自教师开  相似文献   

8.
怀着对“人格魅力”的思考,我翻了翻词典。“人格”义项有三。①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②个人的道德品质。③人的能作为的权利、义务的主体资格。“魅力”,指很能吸引人的力量。难怪有人说,“魅力”是财富,“魅力”是效益,“魅力”是地位。是的,对个人而言,“魅力”是一种资本;对团体而言,“魅力”是一种资源。“魅力”理应成为一种资源要素而存在和被利用。人的魅力要素是什么?——核心是人格。人格就是人的内在质量。有人这样诠释“人”:构成人的这些基本要素优化了,人格才能生发出“很能吸引人的力量”。如何构建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9.
魅力     
有人说“魅力”就是衣着时髦,相貌英俊;有人说“魅力”就是宝马香车,洒脱无拘;有人说“魅力”就是金钱和手指的“亲密接触”,是掉到地上而不去捡的硬币……然而这并不是真正的魅力。魅力,是一种超乎寻常的磁性品格,它像一滴晶莹的水,从洁净的天宇落入人们心灵的谷底;它是一种举手投足间不经意的风范,是牵引人们清澈视线的一种气度。大千世界,魅力无处不在,看高峡出平湖,长河落日圆,哪一种不是自然的魅力?长江的清丽,黄河的豪迈与奔放,黄山的雄伟与秀美,无不道出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魅力,这种魅力是人与自然相融的体现,是身处自然和自然零距离对…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魅力?魅力就是对人的吸引力、感染力。文章有魅力,别人就愿意读;讲话有魅力,别人就愿意听;人有魅力,别人就愿意与之接近交往。在教学中,教师是否有魅力,就可以基本决定教学的成败。身边的青年教师曾经问过我:“是什么样的魅力,使学生喜欢你的数学课?”这个问题让我首先想到魅力的修养。一、魅力的修养1.道德情操的修养。北师大的校训是:“学为人师,行为典范”。这就是说,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学生才会尊敬你、爱戴你、喜欢你,乐意亲近你、听你的话、接受你的教诲。正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一位教育学家说得好:“以…  相似文献   

11.
魅力四溅     
一次我朋友的同学说他真是“魅力四溅”,朋友纠正是“四射”,他同学有点生气了,大声说:“我就‘溅’(贱)!你不服吗?”魅力四溅!556300$贵州省台江县二中一(10)班@风铃草(陈翠)  相似文献   

12.
《语言的魅力》是北京版第八册的一篇记事的叙述文。它讲述了在法国巴黎大街上 ,一位失明老人立木牌乞讨 ,行人都无动于衷 ,而诗人让·彼浩勒在木牌上写了“春天到了 ,可是”几个字后 ,给钱的人多极了的事情。根据这一教学内容 ,我认真学习了新修订的教学大纲 ,认为这节课应体现“要让学生充分地读 ,在读中整体感知 ,在读中有所感悟 ,在读中培养语感 ,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的精神。在教学中 ,我紧紧围绕“语言的魅力”这条主线 ,即 :语言的魅力指的是什么 ?语言的魅力表现在哪儿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魅力 ?等展开教学。1.读中整体感知上课…  相似文献   

13.
在教学过程中一些同学对政治理论学习缺乏兴趣.没有兴趣的学习是被动的学习,难以消化。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和能源。如何激发学习兴趣呢?宁鸿彬老师说过:“激发兴趣应凭借教学的魅力。教学的魅力来自教师发掘教材的魅力,来自教师开发教法的魅力”。  相似文献   

14.
教育心理学上有“皮格马利翁效应”、“马太效应”、“边际效应”等十几种著名效应,可“领带效应”还名不见经传。“领带”能有什么“效应”呢?我的一位同事这样说:“我发现,当我打起领带上课时,学生们注意力非常集中,回答问题非常踊跃。”这是否只是偶然现象呢?  相似文献   

15.
艺术形象是艺术之为艺术的独有标志,一个根源于社会母系统的“自己运动”着的系统化有机实体;是辩证地包含着主体的客体、包含着理性的感性、包含着本质的具象、包含着历史的个体、包含着真与善的美的创造,“美的规律”在文艺中实际实现的主要形态:正是这样,才有文艺的全部魅力与效应;也只有这样,才是文艺的魅力与效应  相似文献   

16.
徐鹏 《成才之路》2009,(29):24-25
文学的教学美具有特殊的艺术魅力。这种艺术魅力来自于两个方面:教学美感的综合效应——文学教学艺术魅力的分析和学生审美情趣的积极参与;心理审美的“感官互通”效应是文学教学美产生的另一个途径;文学教学中的美感增值使教学中教师传递给学生的美有可能比作品中的美更强烈、更容易感染人。  相似文献   

17.
教学魅力是指教师的教学具有一种内在的、持久的吸引力。具有魅力的教学,能使学生注意力集中,乐于学习,积极思考,并且在学习中获得满足、愉快的情绪体验。目前许多迹象表明,不少中学生对数学不是“喜爱”、“乐学”,而是有“畏惧”、“厌学”情绪。这种现象如不克服,势必影响学习质量的提高。怎样才能克服这种现象呢?途径之一就是增强数学教学的魅力,变苦学为乐学。下面侧重谈谈在数学教学中怎样增强教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18.
一、何为“有魅力的课堂” 有魅力的课堂是什么样的? 有魅力的课堂鼓励学生各抒己见,是开放的;有魅力的课堂是形式多样,富有吸引力的;有魅力的课堂是气氛活跃而温馨的,是具有亲和力的. 这些都还不够.有魅力的课堂必须具备一个本质的特点:传递思想并激发思想.  相似文献   

19.
你是不是经常为自己缺少魅力而烦恼?你有没有偷偷嫉妒过班上那些富有魅力,讨人喜欢的“万人迷”同学?下面向你介绍几则打造个人魅力的小秘诀,只要依此行事,你也能在大家面前充满魅力,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  相似文献   

20.
有人说,高考让名不见经传的“黄冈”出了名,黄冈中学是应试教育的产物。真的如此吗?在倡导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今天,一度被“神化”了的“黄冈”,它的魅力在哪里?请看本刊记者发回的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