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目前,纸质体高校学报的发行量越来越小,除了呈送上级主管部门、赠送给作者、学报编辑部互相赠送、学报编辑部库存[1]外几乎没有其他发行量.纸质体学报所遭遇的发行困境一是缘于网络环境下阅读习惯的改变;二是缘于高校学报"内向性、综合性、学术性"的特点.其实,作为一种文献资源型期刊,在当前的网络环境下,高校学报以数字化出版不仅...  相似文献   

2.
《传媒》2014,(12)
正高校学报是我国学术期刊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服务学科建设、推动高校学术研究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步深入,高校学报的数量与日俱增,但与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相比,我国高校学报的整体出版质量还有一定差距。这也成为困扰我国高校学报寻求突破、实现良性发展的重要障碍。  相似文献   

3.
在激烈的期刊出版竞争中,高校学报如何扬长避短,发挥自身的优势,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促发展"?此论题似乎讨论得很多,但根据高校学报的出版特色,以系统论、控制论的研究方法去分析、探索却不多见,本文着重在如何实现学报出版质量系统的最优控制方面进行论述,以期达到内容质量系统与形式质量系统优化组合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4.
李勤 《新闻知识》2007,(6):82-83
目前,我国高校的办刊模式主要有四种,第一种是知名大学和规模较大的师范大学主办的人文社科综合版学报和自然科学学报。第二种是专业性理工科大学或人文社科大学创办的本校学科方向的学报。第三种是部分高校主办的以本校专业方向命名的专业性学报。第四种是地方性综合大学或师范专科高等学校  相似文献   

5.
吴海霞 《出版广角》2021,(10):43-45
报纸、期刊质量主要包括内容质量、编校质量、出版形式质量、印制质量,其中,内容质量包括政治质量和学术质量.高校学报应从行政管理、学术管理、程序管理等方面入手,建立和健全相应制度,以确保期刊的出版质量.通过加强学报党建和制度建设,确保学报的政治质量;通过建立和健全主编负责制下的学报编辑委员会制度,确保学报的学术质量;通过完善高校学报采编审校程序建设,严格落实"三审三校"制度,加强对编辑综合素质的培养,以确保学报的编校质量、出版形式质量和正确的编辑出版导向.  相似文献   

6.
王露 《出版广角》2014,(5):38-39
正全国高校学报层次不一,各学报必须清楚自己的定位,层次高的学报可以走高端学术探讨路线,层次普通的学报就要做好服务青年教师和学生的工作。如何处理好学生稿件,做到点石成金,编辑在工作中就要承担重要的工作。1906年,我国第一份大学学报《东吴月报》创刊,这是高校社科学报百年历史的开端。民国时期相继创刊的《清华大学学报》《北京大学月报》《燕京大学学报》  相似文献   

7.
徐梅 《出版广角》2015,(7):87-89
高校学报的出版是一种文化活动。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主导文化的发展理路、高等教育的改革及发展和学报自身的发展,这些都决定了高校学报文化取向的必然性。我们应淡化功利性目的,将高校学报的出版工作由工具论逐渐转向本体论,由技术理性转向价值理性,以更好地为高校的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和学校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8.
陈火祥 《编辑之友》2010,(11):49-51
运用哲学、控制论分析高校学报的空间要素,研究空间差异对学报品牌编辑出版质量的影响,无疑是从一个新的视野探寻对学报空间的开发利用,有效拓展学报的空间辐射力,实践学报的良性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学报品牌出版质量的主观空间、客观空间及影响 (一)高校学报品牌出版质量的客观空间及影响 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世界的运动必须在一定的空间中进行,空间是物质存在的位置和广延性.一切物质都存在于一定的位置,都具有一定的体积、形状、规模.没有空间规定的具体事物是根本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9.
自"垃圾论"之后,大学学报的生存与发展问题,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大学学报的编辑,尤其应该认真思考这一问题。一准确定位是办好社科综合类大学学报的基点高校学报究竟该如何办,不少学者提出了很好的见解。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应该把学报的类型、性质、任务、功能以及办学报的目的思考清楚。(一)大学学报在学术性期刊中的类型划分及基本界定我国的学术期刊基本分三大类:A类是中国社科院办的一些经济、社会研究方面的刊物,其他各省社科院办的刊物是B类,学报类一律是C类。新闻出  相似文献   

10.
地方高校学报是学术期刊的主要群体,但其学术出版市场是弱势的.文章运用经济学理论对学术市场和学术出版市场的特点进行了理性分析,基于期刊分层的现实分析了地方高校学报的学术出版市场空间,认为地方高校学报的学术出版市场是缝隙市场,需要用心找寻和经营由核心期刊之外的市场.最后,从在缝隙市场中"探矿"、确定"矿藏"的开发潜力、以"多角化"解压风险、量身打造等方面提出了地方高校学报的学术出版市场空间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1.
地方高校学报是学术期刊的主要群体,但其学术出版市场是弱势的.文章运用经济学理论对学术市场和学术出版市场的特点进行了理性分析,基于期刊分层的现实分析了地方高校学报的学术出版市场空间,认为地方高校学报的学术出版市场是缝隙市场,需要用心找寻和经营由核心期刊之外的市场.最后,从在缝隙市场中"探矿"、确定"矿藏"的开发潜力、以"多角化"解压风险、量身打造等方面提出了地方高校学报的学术出版市场空间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2.
孙俊青 《编辑之友》2011,(12):63-65
近些年来,关于高校学报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从新闻管理部门到教育主管部门到主编、编辑都在思考和探索学报的改革问题。比如2011年4月,《光明日报》发起了关于高校学报走向的广泛的大讨论。2011年第4期的《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就刊登了几位学报界的资深专家对于学报改革的争鸣论文,就学  相似文献   

13.
高校学报:繁荣表象与学术危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颖 《现代出版》2000,(4):51-51
近年来,在国家大力整顿报刊市场、大量压缩报刊数量的背景下,高校学报却得到了格外优待,不仅没有被压缩,而且数量大增。许多为争取公开刊号奔波了多年的专科高校学报,如今纷纷“转正”,喜不自禁。一些办刊历史很短、办刊经验相当缺乏的成人高校、职业高校的学报也有幸搭上了车。更有一些理、工、农、医类的高校不满足于只有品种单一的学报,纷纷申请创办社科类学报,竟也一一如愿以偿。如今,全国各类高校基本上达到“一校一刊”且均为公开发行,一校两刊、多刊的也不在少数。  高校学报的空前繁荣,体现了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高度…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报刊体制改革背景下,高校学报实行开放存取,可以强化高校学报对科研宣传、培养及存储的作用,也顺应了报刊体制改革的方向。本文拟从开放存取的概念与作用分析入手,探讨高校学报在出版理念、特点、发行方式与加入期刊数据库的现状,研究高校学报如何实现开放存取。  相似文献   

15.
陶舒亚 《编辑学报》2012,24(3):225-227
反映高等学校最新科技学术成果、培养科学研究人才是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的使命。这一使命源于"学报隶属学校"的特殊属性。高校学报目前所面临的困惑有着主、客观方面的原因,而究其根本则在于对高校学报本身使命的背离。  相似文献   

16.
吴星 《出版科学》2011,19(3):48-52
在当前报刊退出机制环境下,以57家河北省高校学报为研究对象,从类别分布、区域分布、创刊时期、出版周期、传播途径、影响因子和特色建设等方面对河北省高校学报的出版状况进行统计分析,指出只有增强高校的科研实力,借助积极的市场元素,向专业性方向发展,才能提高高校学报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从社会文化出版的整体视角看学报出版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据国家新闻出版署1996年统计,全国经正式批准注册的期刊有8000多种。我国有1000多所高校,几乎每校都办了一份学报。学报占了全国期刊总数的八分之一。就期刊的总体而言,这是个不小的数目,表明了学报在全国期刊中的份量。社会文化出版是关于社会文化选择、积累、传播的精神生产活动。高校是社会文化创造、积累、传播的重要基地,高校学报出版是社会文化编辑出版大格局的重要版块。在社会文化选择、积累、传播流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实践表明,高校学报出版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发挥了文化选择、积累、传播的社会功能。但由于学报之间水平的悬殊差别、层次的参差不齐,致使高校学报的总体质量仍不高。  相似文献   

18.
陈波 《中国出版》2013,(6):35-38
根据新闻出版总署颁布的《关于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的实施办法》,提出高校学报编辑在工作中要增强创新意识、效益意识、增强经营意识,增强竞争力,促进高校学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编辑之友》2010年第2期刊登了一篇题为"高校学报集团化之构想"的文章,从学报"集团化"发展的"必要性""可行性"与"网络化运作"三个方面,论证了高校学报"集团化"发展之构想。这个构想无疑是大胆的,却不可行;粗看起来颇为振奋人心,但细细琢磨之后,事情却并非"构想"之简单,更无"构想"之必要。为什么说不可行呢?笔者拟从两个方面谈起。一也说高校学报集团化发展之不可行  相似文献   

20.
湛江  朱宝林 《出版广角》2015,(12):67-69
文章研究不同类型的综合性高校学报的现状并与所有的高校学报进行比较,对学报转型问题进行思考.结果显示:自科类综合性高校学报的总体情况与社科类相差不大;综合性大学学报的情况略低于所有大学学报;综合性学院学报的情况明显低于所有学院学报;高职高专等学报整体情况较弱.提出综合性高校学报的发展和转型是必要的,我们应因地制宜,探索适合自身的综合性学报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