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谈中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认识规律临夏县中学杨占林“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的途径。”列宁的这段话概括了人类认识的两个飞跃,中学生学习掌握数学知识也符合这个认识规律。下面从四个方面谈谈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列宁指出:“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辨证途径”。由此可知,感知、理解是人类认识活动的规律。传统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是将教科书中归纳好的知识照本宣科地讲授给学生,致使学生被动接受。这种“填鸭式”教学不但束缚了学生的思想,加重课内负担,而且使学生身心难以得到健康地发展。因此,语文教学要抓住“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思维”这一环节,着重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不是一下子完成的,它总是表现为一个过程,“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在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①在这一过程中,主体既要对客体的自然属性及其规律进行认识,又要对客体属性和主体需要之间的价值关系进行认识。前者称为认知过程,后者称为评论过程。认知和评价都是人类认识过程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但是,传统认识论认为,认识过程不能包括评价。因为认识要掌握的是评价的客观内容,越是远离主体的需要和目的,反映的内容才越真…  相似文献   

4.
教学过程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认识、掌握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过程,是传授知识和学习知识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从不知到知,从少知到多知的过程,因而它应该遵循认识过程的一般规律,即列宁所指出的:"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它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是学生在教学条件下的认识过程。  相似文献   

5.
要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掌握规律,确实是一件十分重要、复杂而困难的工作,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本文就如何形成概念、掌握规律等方面加以阐述。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怎样才能使学生形成概念、掌握规律呢? 列宁指出:“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的途径”。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形成概念、掌握规律,一般说来,必须从感觉和经验开始,即生动的直观是形成概念、掌握规律的基础。但是,这  相似文献   

6.
1 教学过程的组成具有明显的系统工程特征  教学过程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认识、掌握人类社会历史经验及自然科学规律的过程。它是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 ,是教师引导学生从不知到知、从少知到多知的认识过程 ,因而它应该遵循认识过程的规律 ,即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 ,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的认识过程 ;同时 ,学生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一个积极能动的过程 ,必须调动学生在这一认识过程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所以 ,“教”与“学”是整个过程中最主要、最活跃、联系最紧密地两个因素。其主要特点在于 :(1 )学生的认识主要是学习人类长期积累…  相似文献   

7.
儿童的思维发展是从直觉思维、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发展到抽象逻辑思维.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组织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探究发现规律,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从感性到理性,从实践到认识,引导学生积极动脑、抽象、概括、分析、推理,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而且可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下面谈谈本人在教学中的点滴做法.  相似文献   

8.
一堂课上得成功与否,开头相当重要。在小学数学课中,针对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思维发展的特点开好头,可以使课堂教学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人的认识过程是:“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的过程,小学生的认识过程,从总体来说,就是从认识个别的具体事物和现象出发,经过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形成概念、法则、规律的过程。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缺乏直接经验,在形成概念,掌握基本的法则、规律时,往  相似文献   

9.
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是人类认识事物过程中的两大思维。由于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规律总是从感性认识再上升到理性认识,在思维过程中总是从形象思维走向抽象思维。所以,很多人认为形象思维是低  相似文献   

10.
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根据思维活动的层次性,遵循思维递进规律,发展学生思维能力,谈谈个人的思考。一、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即从实践到认识,从感性到理性,这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也是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写,明显地体现了这个特点,如概念的形成、公式的推导、计算法则的得出、数量关系的分析等等。教学中要准确把握并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直观材料,加强实验操作,强化形象感知,进而对具体…  相似文献   

11.
培养学习数学必需遵循“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再由抽象的思维回到实践的认识规律”。直观教学的正确应用能保证从“生动的直观”向“抽象的思维”的转变,它是思维的支柱。正确地使用直观手段不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积极思维,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而且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能启发“寻求真理”的求知欲,发展智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但逻辑思维能力是一个整体,各种思维形势和方法只是相对独立,它们又是互相联系,互相补充,互相作用的。少年儿童是用形式、声音、色彩和感觉来思维的。数学这门学科的基本特…  相似文献   

12.
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与其他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一样,都不能脱离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法则,即不能离开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的途径。具体地说,就是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获取感性认识,然后经过一系列的科学抽象,从现象到本质,从感性上升到理性,最后获得对客观世界的规律性认识,形成物理学理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幼儿的认知规律总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意象图式理论恰好契合了儿童的认知规律,它主张从形象直观的图式出发,把空间图式映射到抽象的认知域,形成隐喻投射,从而认识抽象的概念。将这一理论运用到幼儿英语教学中,有助于克服空间认知这一幼儿英语教学难点,让幼儿轻松愉快地掌握英语方位词汇。  相似文献   

14.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 :“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 ,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 ,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在《小学数学教法研究》第三讲“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中 ,提出了“直观性原则”和“实践性原则” ,这两条原则都强调了学生操作实践的重要性。我们知道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应当有计划地让学生进行观察、操作、实验 ,在多处活动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并逐步掌握学习的方法 ,形成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这才符合教学心理从动作、感知到表象再到抽象符号的认识规律。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充分积累了感性经验 ,就便于正确地抽象出数学概念的本质特…  相似文献   

15.
规律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化学教学规律是指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手段等诸多因素之间本质的、内在的联系。教师能否遵循教学规律进行教学,关系到教学的成败。本文对以下教学规律进行讨论。 1.感性——理性——实践的认识规律化学教学过程是学生的一种认识过程,它虽然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但总是要受认识规律制约的,列宁曾经精辟地指出:“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的途径”。化学教学遵循这一认识原理,把教学当作自有其客观规律的过程来研究,教师在  相似文献   

16.
分析与综合是人类最基本的认识方法.人们只要思维,就离不开这一方法的应用.但是,随着人类认识的发展,分析与综合就呈现出两种主要的类型——抽象的分析综合与辩证的分析综合.抽象的分析综合方法属于抽象思维的领域,是认识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的逻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指出:“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是每一位教育者都应该遵循的规律。面对现在的学生,我们应该如何将这一规律应用到实践中去呢?我认为应从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入手,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理论联系实际是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环节,使其科学化对于提高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应把理论联系实际作为“具体——抽象——具体”的发展过程来认识和对待,理论联系实际要追求达到“思维具体”的认识,因此必须尊重一般的认识规律,使对实际对象的认识由“感性的具体”上升到“抽象的规定”,再上升到“思维的具体”。实现理论联系实际由“感性的具体”到“抽象的规定”再到“思维的具体”应把握三个转变。  相似文献   

19.
列宁指出,思维是人的理性认识,是主体把握客体的高级认识活动和形式。“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的途径。”(《列宁全集》第38卷,第181页)。实践是思维的基础,思维离不开实践,实践的变化,要求思...  相似文献   

20.
教学是一门科学。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物理课的课堂教学既要把间接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交给学生掌握知识的途径和能力。因此课堂教学必须符合辩证的认识规律,才能让学生主动地、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我认为,认识规律首先表现在人类对总的知识的认识规律,也就是科学发展史,其次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认识规律。下面谈谈在物理课上浅谈科学发展史的体会。科学发展史本身是符合“实践——认识——实践”这一辩证规律的。近代、现代的科学如电学、光学、原子物理等,更生动地说明了这一点。因此在备课中,必须将具体的知识纳入这一系统中去,掌握这些知识的内在联系,在讲授时,就能从某一观察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