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研究采用《中学生应激源量表》和《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对遵义市桐梓一中的400名应届高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考察高三学生各项压力状态及其与应对方式的关系,以便为引导学生正确应对压力提供实证依据。结果表明:(1)高三学生的压力与应对方式在性别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表现为男生社会文化压力显著高于女生,女生使用发泄的应对方式显著高于男生。(2)在成绩排名上,成绩较差的学生学习压力显著高于成绩中等和成绩优秀的学生;成绩较差的学生相比成绩中等的学生更多采用退避的应对方式。(3)高三学生压力与应对方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高中生应对方式的不同对其压力状态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
高承慧 《科教文汇》2013,(6):188+190
本研究通过对180名中学生的焦虑倾向进行抽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中学生焦虑倾向总体处于轻度焦虑状态,不同年级的学生,因为学校适应、学业压力等方面的不同,在各维度上呈现出不同的焦虑水平。男女性别之间的焦虑倾向存在明显差异,女生的焦虑倾向明显大于男生。  相似文献   

3.
高承慧 《科教文汇》2013,(18):188-188,190
本研究通过对180名中学生的焦虑倾向进行抽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中学生焦虑倾向总体处于轻度焦虑状态,不同年级的学生,因为学校适应、学业压力等方面的不同,在各维度上呈现出不同的焦虑水平。男女性别之间的焦虑倾向存在明显差异,女生的焦虑倾向明显大于男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高职院校大学生焦虑、心理压力特.点及相互关系,为增进高职生身心健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应激量表》(CCSPSS),《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对石家庄市763名高职生进行测查。结果高职生状态焦虑水平高于一般人群常模,与心理压力呈正相关,特质焦虑水平无明显差异,与心理压力不存在相关关系。状态、特质焦虑在性别、年级、城乡变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职生学习、生活、发展、社交、家庭压力及压力总分低于大学生常模群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生社交压力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农村来源的学生学习压力高于城市来源学生,(P〈0.05)。不同年级在学习、生活、发展、社交及心理压力总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一年级学习压力最高,二年级总的心理压力和发展压力最高,三年级总的心理压力及各方面压力最低。结论心理压力是状态焦虑的重要相关因素,应针对不同情况,加强高职生学习、社交、生活适应教育,从而缓解心理压力,减轻焦虑。  相似文献   

5.
康继超  张萍 《内江科技》2023,(2):114-115
<正>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21年7月24日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这个政策不仅发挥学校的主要阵地作用,秉承合理安排学生的教学任务,保证教学质量不被降低和课后作业的合理安排、对课后的教学计划合理安排。学生可以通过“双减”政策的实施,缓解学习和考试的压力,完善教学质量评价。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学校体育的发展迎来了新的契机,学校体育应通过“双减”助力补齐学生体质健康短板,建设体教融合相关特色学校,实现体育课程“教会、勤练、常赛”,促进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德智体美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张灏 《科教文汇》2013,(36):189-189,191
目的:调查芦山震后1个月当地初中生焦虑状态在年龄和性别上的分布。方法:在四川芦山4·20地震后随机选取370名初中学生,采用状态——特制焦虑量表(STAI)中特质焦虑部分进行调查。结果:(1)芦山地区初中学生在震后出现较为明显的焦虑状况,初中学生总体焦虑得分平均数为43.65,标准差为7.66;(2)该地区初中学生焦虑水平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初二年级明显高于另两年级,初一年级焦虑水平显著低于其余两年级;(3)性别维度焦虑水平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易娟  尚忠明  赵庆  李枚梅 《科教文汇》2013,(16):203-204
目的:了解地震后汶川县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为震后开展心理援助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应用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对汶川县第一中学的1500名在校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地震后汶川县中学生的SCL-90得分整体高于中国青年常模。男生SCL-90得分整体低于女生。不同年级学生的SCL-90总分存在差异(P=0.001)。其中初一年级的SCL-90总分最高,高二年级的SCL-90总分最低。结论:①灾后心理援助必须持续进行,特别关注女性的抑郁、焦虑和恐怖情绪。②灾后心理问题生大大增加,重点是低年级的学生。③学习压力与地震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适当的学习压力或许有助于地震后学生心理状况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为考察体育院校大学生考试焦虑水平与气质类型之间的关系,采用《陈会昌气质量表》和《考试焦虑简表》进行测量。结果显示:体育院校大学生中混合质气质类型人数最多;体育院校大学生的学科分类、是否独生子女、出生地、年级对考试焦虑水平无显著性影响;体育院校大学生的性别和气质类型对考试焦虑有影响,抑郁质与考试焦虑有显著相关,其他气质类型对考试焦虑水平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初高中学生心理压力事件的相关性组成因素,初步了解及分析中学生的心理压力事件及相关因素。方法:使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2015年7月2日到2017年2月10日寒、暑假期间就诊于重庆市新桥医院心理门诊的12岁到18岁在校中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1.中学生心理压力事件中学习压力比例较高、其次是人际关系、情绪波动性;2.中学生总体心理压力事件有城乡差异,农村大于城市;3.中学生总体心理压力事件有学校层次差异,普通中学高于重点中学。4.高中学生心理压力事件比例大于初中学生,女生心理压力事件大于男生;结论:中学生心理压力事件与多因素相关,学习压力为主要心理压力事件,其次是人际关系、情绪波动性,这些压力事件可导致学生出现紧张性头痛、轻度神经衰弱、焦虑等心身症状,对中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造成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体育社团活动对初中生自我意识水平的影响,为促进初中生自我意识水平提供依据,培育校园体育社团文化.方法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中学生体育社团调查表(社团成员、随机)进行测定并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不同年级学生自我意识差异无显著性,体育社团学生与非体育社团学生自我意识差异显著.其中行为、身体与外貌、焦虑、合群、幸福与满足各因子分差异显著,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而智力与学校因子分差异无显著性.其结论为参与体育社团活动的学生自我意识水平明显高于非体育社团学生.  相似文献   

11.
胡勇滨 《科教文汇》2007,(9S):149-149,153
目的了解体育社团活动对初中生自我意识水平的影响,为促进初中生自我意识水平提供依据,培育校园体育社团文化。方法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中学生体育社团调查表(社团成员、随机)进行测定并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不同年级学生自我意识差异无显著性,体育社团学生与非体育社团学生自我意识差异显著。其中行为、身体与外貌、焦虑、合群、幸福与满足各因子分差异显著,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而智力与学校因子分差异无显著性。其结论为参与体育社团活动的学生自我意识水平明显高于非体育社团学生。  相似文献   

12.
张灏 《科教文汇》2013,(12):189+191
目的:调查芦山震后1个月当地初中生焦虑状态在年龄和性别上的分布。方法:在四川芦山4·20地震后随机选取370名初中学生,采用状态———特制焦虑量表(STAI)中特质焦虑部分进行调查。结果:(1)芦山地区初中学生在震后出现较为明显的焦虑状况,初中学生总体焦虑得分平均数为43.65,标准差为7.66;(2)该地区初中学生焦虑水平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初二年级明显高于另两年级,初一年级焦虑水平显著低于其余两年级;(3)性别维度焦虑水平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学业不良学生的情绪行为问题,以245名河南省学业不良学生为对象,使用长处和困难问卷测查.结果表明:(1)河南省学业不良学生情绪行为问题较多,除情绪症状,学业不良学生的情绪行为问题检出率均在20%以上;(2)女生的情绪症状得分显著高于男生,男生的品行问题和亲社会行为问题得分显著高于女生;(3)小学生品行问题和同伴交往问题得分显著高于初中生,初中生多动问题得分显著高于小学生;(4)学业不良学生品行问题、多动、亲社会行为问题和全量表得分显著高于非学业不良学生.最后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大学生的情绪智力与一般学业情绪的关系。方法:用大学生一般学业情绪问卷和青少年情绪智力问卷对山西某两所大学267名学生进行测验。结果:男女生在焦虑情绪上有显著的差异,女生比男生体验到较多的焦虑情绪;不同年级在厌烦、自豪、愉快、希望4种情绪上的得分有显著的差异;不同专业在厌烦、自豪、愉快3种情绪上的得分有显著的差异。大学生情绪智力的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积极学业情绪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大学生的一般学业情绪以积极情绪体验为主;大学生的情绪智力总体上表现出积极的趋势,但其内部因素的发展不平衡;大学生的情绪智力与积极学业情绪之间关系极为密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江西省高中各年级、不同性别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为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整体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江西省3000名高中生,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进行评价。结果:学习焦虑因子上不年级间有显著性差异,高二年级的学生学习焦虑程度最高,其次为高一,最低为高三,在其他因子上不同年级没有显著性差异;女生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及恐怖倾向的得分均显著高于男生,在其它因子上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高二是一个关键期,较之高一与高三更易出现问题;女生较之男生更易出现问题,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针对学习焦虑这类重点问题,采取有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6.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中学生》、《中学生理化报》、《散文诗世界》、《素质教育》、《武当》、《初中生学习技巧》、《小天使报》、《开心学习》、《芝麻开门》、《科技知识画刊》、《少儿知识》、《学语文》、《校园歌声》等多家报刊社将于2006年暑假联合举办“韶山——张家界”中小学师生创新之旅,凡订阅了上述报刊的读者,只要把订阅报刊的凭据复印件寄来,就可以申请参加创新之旅活动。说明:(1)申请参加创新之旅的学生或老师,可随信寄一件作品或教学论文(不超过3000字),作品全部经修改后无条件结集出版;(2)随机抽奖选出20位全…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以92名中学生为被试,采用自制的词表,运用因素分析的方法研究中学生上网的原因,并比较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学生的上网原因有何差异。结果发现当代中学生上网原因有四类:宣泄情绪,交友;学习,跟上时代;玩游戏,寻求刺激;娱乐,放松自己;在“娱乐,放松自己”这个因素上,性别间差异显著;在“宣泄情绪,交友”、“学习,跟上时代”、“玩游戏,寻求刺激”这3个因素上,年级、性别间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西部地区县域内少数民族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情况,以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量表为工具,对西部某县少数民族中学的初中生795人做了有效调查,结果发现县域内少数民族初中生总体心理健康水平较好,突出的心理问题是学习焦虑、过敏倾向、自责倾向和对人焦虑,初二和初三学生的自责倾向和过敏倾向显著高于初一学生,女生的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过敏倾向、恐怖倾向显著高于男生。针对上述结果,提出以下建议:加强对西部地区县域内教育资源的投入和支持;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及时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性别平等,及时给予女生群体关注和支持。  相似文献   

19.
方筱莉 《科教文汇》2009,(26):72-73
学习的“烦心事”是学生负担过重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选取三所初中学校开展“基于心理减负的初中生学业减负行动研究”。两年来,研究围绕学习策略、学习动机和学习情绪三大内容,综合运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团体辅导、学科渗透、朋辈互助等方式,显著提升了初中学生学习效能感、学习自我监控能力和学习情绪管理能力,学生学业负担主观感受有所减轻,学校生活幸福指数有所上升。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是相对详细地了解大学生日常生活所面临的压力,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些依据。研究以《大学生日常生活压力调查表》为研究工具,在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随机抽取160名在校大学生为被试,进行调查研究。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日常生活压力的分布特点是:年级、是否为独生子女在总压力感上存在显著差异;性别、来源、年级、是否为独生子女在经济交往上存在显著差异;年级、是否为独生子女在学业成就与前途上存在显著差异;性别在异性交往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