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英 《考试周刊》2010,(26):74-75
一堂课上得好坏,关键是执教者能否设计出完善的教学过程。在课改中,我以新教育理念设计教学。下面我就以华师版教材《有理数乘法法则》这节课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2.
霍桂霞 《教育文汇》2008,(10):43-44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从开始执教那天起不知上了多少节课;但有一堂课至今让我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3.
去年10月,深圳市举行了一次初中语新课程优质课大赛,参赛中有四人执教的是同一首诗《你是我的同类》。由于“兴之所至”,市教研员程少堂先生也当场给与会上了一堂示范课,课题仍是《你是我的同类》。这堂课赢得了不少人的喝彩。被誉为“大开眼界”“大获成功”的一堂课,程先生本人也把这节课视为自己的“经典课”之一。但看完课堂实录,笔却实在不敢恭维。  相似文献   

4.
"好久没有这么紧张了!""我这堂课是否偏离了新课改的要求?""本来这节课我想用多媒体课件的,可惜我不会制作啊!"……这便是中老年教师展示课后执教老师说的最多的话语。  相似文献   

5.
已是多年前的一堂课了,但时至今日当年听过课的学生,仍念念不忘,自己也感触颇深.那次市教研室让我执教一节文言文实验课,目的是探讨解决文言文课堂教学"少、慢、差、费"的问题,讲的课文是<鸿门宴>.  相似文献   

6.
一位教师试上了一节"认数",请我一起参与磨课.这节课不乏亮点,看得出教师查阅过很多资料,也请不少人把过脉,作过很多次修改.可是,当我以一名学生的视角来审视这堂课的时候,我发出了这样的慨叹:"这堂课什么都不缺,唯独丢了'人'."  相似文献   

7.
有人曾说,教育的艺术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教师精心地设计细节、科学地处理教学细节上.笔者有幸在浙江省特级教师送教下乡活动中聆听了浙江省特级教师陈彤执教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课.课中,陈彤老师以他那精湛的教学功力给与会的听课者展示了一节精彩的科学课,许多教师都为陈彤老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所折服,学生也在教师艺术式的组织下愉快轻松地掌握了知识.课后,笔者思考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也上过这一课,为什么我上得不成功呢?反思自己上课的经历,细细回味着陈老师的这节课,在寻找自己与陈老师之间的差距时,"细节"一词出现在笔者的脑海中.显然,陈老师的成功与他深厚的教学功力是分不开的,细节的成功处理是这堂课的精彩之所在.  相似文献   

8.
2004年10月,深圳市举行了一次初中语文新课程优质课大赛,参赛者执教的是同一首诗《你是我的同类》。由于“性之所至”,市教研员程少堂先生也当场给与会者上了一堂示范课,课题仍是《你是我的同类》。这堂课赢得了不少人的喝彩,并被誉为“大开眼界”“大获成功”的一堂课,程先生本人在课后访谈中也把这节课视为自己的“经典课”之一。但看完课堂实录,笔者却实在不敢恭维。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2010年小学数学优秀课评比活动于10月29日在常州落下了帷幕。我作为第二学段的评委,一共听了来自全省各地青年教师所上的14节优秀课。执教老师们流畅的课堂教学语言,亲切自然的教态,精彩的教学设计,有效的师生互动,使每一堂课都各具特色,精彩纷呈。这从一个侧面展现了江苏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10.
颜霄虹 《现代教学》2008,(12):64-64
常态课就是按日常课表进行的课堂教学,一般来说,它的教案是由执教教师个人设计的,课题是不能选择的,也没有试教的环节,教学过程更简约、更真实、更朴实、更务实。现在,如何更好地上好每一节音乐常态课已经成为高中音乐教学的一个十分重要而现实的课题。这里我试析市东中学关悦老师执教的《五声调式》一堂课中所体现出的三个特点,以求引起更多教师对常态课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正>在今年的全省"杏坛杯"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活动中,我校高莉娟老师执教苏教版四上《可能性》一课,获得了较高评价。正如评委和听课教师评价的那样,这是一节以学生游戏活动为主要形态的课,活动多,道具多,学生玩得开心、投入,活动开展得有序、紧凑,整堂课体验丰富、生动有趣。然而,我们不能仅仅从浅表层面——这堂课的活动很丰富——来评估这节课的设计,而要看到活动背后究竟有什么  相似文献   

12.
教学背景:在一次合作教学的教研活动中,执教者用严谨的教学风格使整堂课充满了和谐的氛围.课后评课中,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将这堂课的可圈可点之处进行了评述.突然,出现一个异样的声音:"这堂课我觉得这几个环节处理得很好……可是这节课教学内容有价值吗?""教学内容有价值吗?"一石击起千层浪,也引发了我对环绕在我头脑中"为什么现在的孩子不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呢?为什么学生总不能真正走进数学课堂,在数学学习中体验到快乐……"等问题再度深思.于是我走近学生,做了个小小调查,发现原来他们需要的是发生在他们身边的生活情景,愿意解决的是他们身边的数学问题.  相似文献   

13.
吴青  王喜勃 《成才之路》2012,(20):13-13
最近有幸聆听了张伟老师执教的《尊严》一课,张老师幽默机智的教学风格,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环环相扣的教学设计无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给我感触最深的是张老师在课堂中的巧妙引导,带领学生一步步地深入课文主旨,去触摸语文的本真,整堂课朴实而又处处凸显出教者的独具匠心,让人回味无穷.下面就这节课谈谈我的感受。  相似文献   

14.
案例一天,我去听我校一位骨干教师的推门课。这是一节数学练习课,整堂课下来,教师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的习题正确率也在98%以上,但是我总感觉这节课没有达到这位教师应有的水准。评课时,我让这位教师把本节课的教案拿给我看。她愣了一下,吞吞吐吐地说,这节课是教研员在分析教材时要求增加的一节练习课,因此,她只是  相似文献   

15.
看了许多成功的案例,听了许多耐人寻味的课,总想着自己也能上出一节好课,但往往是事与愿违,想象与实际总有一定的距离。看了好多的案例,都是以"成功"与读者共分享,而我所写的,是一节由两个人执教的课,而这节课之所以说是"蹩脚",是因为这节课由我与我的校长共同执教,也就是我打"前阵",我的校长替我"断后",扫清"障碍",让学生到达"目的地"。  相似文献   

16.
教学背景:在一次合作教学的教研活动中,执教者用严谨的教学风格使整堂课充满了和谐的氛围。课后评课中,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将这堂课的可圈可点之处进行了评述。突然,出现一个异样的声音:“过堂课我觉得这几个环节处理得很好……可是这节课教学内容有价值吗?”“教学内容有价值吗?”一石击起千层浪,也引发了我对环绕在我头脑中“为什么现在的孩子不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呢?为什么学生总不能真正走进数学课堂,在数学学习中体验到快乐……”等问题再度深思。  相似文献   

17.
最近,听了刘德武老师执教的“口算与推理”一课(这是一节关于表内乘除法的练习课),我不仅钦佩他的钻研和探索精神,而且为他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和精湛的教学艺术所折服。这节课对于解决我在课改实践中的一些困惑有很大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8.
听课随感     
从教十余年 ,听的课可谓不少 ,但真正能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却寥寥无几。然而笔者最近所参加的一次听课活动 ,却使我终身难忘。在听课的前一天 ,我们就收到了有关这节课的教材、教学参考资料 ,以及执教老师的教学设计和这样设计的理由。于是 ,我们就抓紧时间熟悉教材 ,理解“教参” ,比照设计 ,进行换位思考 :如果我来执教这节课 ,我又会怎么设计呢 ?所以 ,第二天听课时 ,我们谁也没有忙于记听课笔记 ,而是认真学习思索 ,并在教学设计旁边注上适当的批注 ,写下自己在听课中的点滴随感。评课时 ,大家发言热烈。因为有了对教材的深刻理解 ,讨论…  相似文献   

19.
2010年10月20日,我作为红花岗区第三届语文教师技能大赛的参赛选手,因参加大赛的第三个比赛环节,到遵义市某中学听了一节公开课,是该校教师执教的<我的老师>一课.课后,不论是从参赛选手需要对这堂课作出评价的角度,还是作为一个普通教师的要求,都深感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扎根文本,在教学设计上必须要巧设问题,让学生通过对教材这一例子的学习,形成深厚的语文素养.通过教师的巧设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20.
一、课例回放课例一:《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进位)》二年级(下册)这是一节随堂课,执教者是一位年轻的教师。课上,教者借助教材主题图创设了一个同学们到图书室借书的情境,引导学生根据图书室老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