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3 毫秒
1.
<正>2011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课程性质中明确表述:本课程是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这里的"体育与健康方法"笔者有两种理解,一种为"体育与健康的方法",另一种为"体育与健康学习的方法"。既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将"学习体育与健康方法"作为本课程的教学内容,那么在实际体育课堂教学中是否将此作为内容进行教学呢?怎样进行教学呢?值得一线体育教师反思。下面就以上两  相似文献   

2.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在体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认真贯彻课程标准,积极投身改革实践,课程改革呈现生机勃勃的大好局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将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定义为“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高中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它具有鲜明的基础性、  相似文献   

4.
陆洪良 《生活教育》2008,(11):40-41
体育课程是一门以实践活动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基础课程。新的"课程标准"要求体育教学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并树立终身体育理念,教学时应强调健康意识,以发展学生基本活动、掌握基本运动技能为目  相似文献   

5.
从2001年开始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统一使用新修订的《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对于有效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深化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改革,就很有必要研究学校实施新课程标准所应进行的学校的体育工作改革。新大纲对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有如下一些表述: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与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中小学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对原有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1教师要正确理解新课程标准要求的课堂教学一堂好的体育课标准在于教的有效、学的轻松…  相似文献   

6.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对原有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体育老师要认真落实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即: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等。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只有正确理解新课标的性质和理念,才能更有效地上好体育课。  相似文献   

7.
一、确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根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规定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标准和评价等.课程标准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定义为以身体锻炼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学生的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融入健康教育的有关内容,并突出健康为目标的一门课程.有关课程的目标、内容标准和评价等也都是紧紧围绕着增进健康这一主题进行陈述的.  相似文献   

8.
一、科学地制定教学目标是实现体育有效教学的方向《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例如:学习体操技巧——前滚翻:1.认知与技能目标:初步掌握前滚翻的技术动  相似文献   

9.
<正>体育课程是新加坡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59年以来,新加坡的体育课程一直以为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身体运动做好知识、技能与态度等方面的准备为奋斗目标。而2014年新的体育课程标准也将继续在这一目标的指导下制定并实施。新加坡2014年新体育课程标准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六点。(1)小学体育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通过一系列有  相似文献   

10.
高巍  刘祥 《教学与管理》2021,(12):73-76
发展积极向上的品格,增强青少年体质,学习体育技能是我国小学阶段体育课程的关键,也是我国小学阶段体育课程的最终目的.美国在小学体育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以及课程评价体系等方面已有丰富的经验.其课程从课标的高度推动体系建设,注重每个学年段的标准由易到难,由增强体质、学习运动技能向培养健康的社会价值观过渡,以此保障每一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值此我国加强体育课程改革之际,深化小学体育课程内容建设应进一步加强小学体育课程标准建设,构建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小学体育课程内容与评价体系,健全小学体育教育社会联动机制,形成小学体育教育合力.  相似文献   

1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因此,学校体育要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因为体育课程的最高和最终目标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更重要的是通过体育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的健康水平得到提高,并在各方面有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有人说新一轮的体育课程改革是“技术与健康之争”。本人不同意这一说法。《新课程标准》强调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并不排斥运动技能教学。《课程标准》明确了新体育课程的性质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学生的健康为主要目的,并专门设有“运动技能”学习领域,提出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内容框架。由此可见,  相似文献   

13.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小学阶段不过分追求运动技能教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应重视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灵动"体育是指基于对新课程理念和体育教学深刻的反思,提出的带有鲜明个性的发展性课程概念。运用"灵动"理念实施运动技能教学,可以激发学生运动兴趣,促进学生较好地掌握运动技能,发展学生体能,让体育教学走向轻松高效。  相似文献   

14.
一、提出制订体育教学课时教学目标存在的问题《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要实现这一要求,作为体育教师就必须在课堂上下工夫,  相似文献   

15.
2003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同年,《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出台。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高中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课程,它具有鲜明的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是高中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正过去10年的课程改革成绩显著,构建了有中国特色、反映时代精神的课程体系。但在改革中还存在一些标准的内容、要求有待调整和完善的地方。如具体到各个领域和水平阶段的内容标准很笼统、不便于操作;缺乏比较明确的课程内容,评价体系可操作性不强。《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把义务教育阶段的体育学科课程正式命名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性质的变化正式稿将实验稿中对本门"课程价值"部分的内容删除,重点放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性质方面。在课程性质中加进"以学习体育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正  相似文献   

17.
本文探讨国外体育课程标准的设置及其对我国体育教学带来的启示。利用文献资料、比较研究与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国外中小学体育课程标准进行归纳分析。主要结论:国外体育课程标准主要呈现出体育与健康合一模式、体育与健康分设模式、体育课程与生命安全教育课程分设模式三种;国外体育课程的共性特征在于:健康与人的身心发展是课程的目标和内容,重视运动习惯与积极生活态度的养成,强调培养学生运动参与和提高运动技能,注重以学习领域划分课程和积极倡导户外运动。建议充分吸取其在课程理念、课程内容、课程目标与课程实施与评价等方面的先进经验,促进我国体育新课程全国性顺利实施与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8.
《小学体育课程标准》把增进学生身体健康,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作为小学体育教学的核心任务。要实现新课程的要求,小学体育教学必须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践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中提高学生的体质和身心健康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导思想和理念为依据,指出目前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角色错位为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的施予者和控制者,课程的执行者;在此基础上,提出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体育教师角色应重新定位为.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体育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能力为主要目标。体育课首先要让学生在课上动起来进行备种身体练习,尤其要增加学生参与较为剧烈活动的时间,这样才能达到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