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芳 《教育科学》2021,37(4):41-47
从场域的视角审视学校道德生活,将道德置于广阔的学校生活中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依据学校社会组织理论,构建了学校场域道德生活的基本分析框架,分别从关系、组织、行为、课程四个方面理解"此在"与"彼在",关注作为存在者的学生"此在"的学校场域道德生活困境与探寻"彼在"的学校场域道德生活出路."此在"的学校场域道德生活困境表现为师生关系场域道德生活疏离、班级组织场域道德生活枯燥乏味、课堂行为场域道德生活功能失调、品德课程场域道德生活欠缺生活质感等."彼在"的学校场域道德生活出路有关心学校场域中学生的整全生命存在、实现班级组织的道德教育价值、建构课堂行为场域的道德教育意义、传承品德课程场域的道德内容.  相似文献   

2.
教学场域中的课程知识:对象、呈现方式及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军 《教育导刊》2010,(4):19-21
教学场域是通过教师、学生及其他参与物以知识、情感、方法等为中介,以达到培养人为目的而形成的客观关系网络。课程知识进入教学场域之后,对象将由虚拟的群体转换为真实的个体,呈现方式将由静态的存在转变为生命的体验,价值取向将由国家的意志落实到个体的发展。理解这些变化将对理性认识教学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人工智能正在对教师的专业性存在发起有力挑战,"何以为师"成为教育研究的热点.已有研究主要从教师智能教学素养的视角进行阐述,而忽视了从社会学意义上对教师面临场域变革挑战的观照.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本质上是传统教育场域的解构,是新的智能教育场域的建构.基于此,文章以场域中的变革性能量"资本"为统领,剖析了场域演进的"蝴蝶效应",对比了传统与智能教育场域在价值取向、运行逻辑、教师角色定位等方面的差异,提出智能教育场域中教师专业资本是教师重构专业身份的能动力量,是教师用以实现智能时代创新人才培养价值的价值,它包含三个要素:智能教学人力资本,表征教师个体系统的主体实践力;智能教学社会资本,表征教师人际系统的能动整合力;智能教学决策资本,表征教师人机系统的协同决策力.在价值意蕴上,智能教学人力资本赋予教师从传统到智能教育场域跃迁的能量,社会资本赋予教师借助他人专业资本开展智能教学的权力,决策资本赋予教师合理、合法地开展智能教学的专业自主性.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存在过多强调培养"知识人"的倾向,对获取具体知识及在学科考试中获取高分的片面追求给基础教育学校的发展带来了诸多问题,使基础教育迷失了应有的价值目的,失却了道德追求和审美意义.基础教育应当以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为着眼点,社会公众、学校、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以及教师自身都应秉承培养"素质人"的价值追求,以实现基础教育为学生夯实基础并促进其综合素质成长发展的责任与功能.  相似文献   

5.
人类对美学的探索表明,绘画是绘画者自我生命和心灵的艺术化投射,是以审美为基础的创造过程。绘画教学必须建基于审美取向之上,以审物之美、审意之美和审形之美为基础改进现有的教学范式。在绘画的审美过程中,美学场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它通过物理场、心理场和文化场的融通为绘画者带来了美感体验。实证研究发现,个体在美学场中的美感体验是由内趋性等8个因素构成。绘画教学的审美取向要求教师重视美学场域的价值,从物理场、心理场和文化场三个方面做好绘画教学美学场域的建构。  相似文献   

6.
“人的意识觉醒”是《被压迫者教育学》一书诠释的关键概念。通过剖析“人的意识觉醒”的内涵,进而揭示其在教育场域中的价值。作为教育的逻辑起点,“人的意识觉醒”是人批判性地认识世界并改造世界的开始。教育的对话方式,作为唤醒“人的意识觉醒”的途径,是以生活世界为中介开展的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生成主题”的教育课程内容意味着教育对话作为自由实践的真正开始。通过真实存在的、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生成主题”来唤醒人的意识,使人在更充分人性化的过程中得到解放,实现压迫者与被压迫者双方的生命发展,这也是“人的意识觉醒”的教育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7.
在整体观照东北作家群创作的基础上,认为东北民俗生活场域影响了东北作家群的审美思想、审美心理、审美价值,东北作家群在创作时往往不自觉地成为东北民俗生活场域的记录者,传承者。指出以地缘关系为纽带的游牧文化,外来文化影响下的多元文化,粗犷雄强的绿林文化是东北作家群民俗生活场域的独特特征。  相似文献   

8.
教学研究不可能回避教学场域和价值问题.在教学研究的场域及其方法中,教学哲学研究显现出其空疏化的征兆;教学技术研究显现了技术化的困境;教学心理学研究则凸显其实验性的限定.教学研究的场域与方法需要变迁、转换,应该转换到学校、课堂教学场域中来,也就是要转换到教师"教"的场域和学生"学"的场域中来,使学习研究与教学研究在课堂与学校里合流,重建教学价值观,才能实现教学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实境学习力求在"教室"这个特殊空间场域,围绕学生在"生活现场"中暴露的真实问题开展学习活动。通过制造、还原、再现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浸入生活现场,生成真知真思、真认同真行动,由真出发,向善向美成长。实境学习提倡在真实生活场域中开展教学,实现学校德育课程与社会德育资源的整合,凸显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方向性、思想性和实践性。  相似文献   

10.
教育正义是教育活动追求的首要价值。班级教学场域是践行教育正义基本理念和受教育正义引导、规范的基本单位。由于相关不良因素的影响,在现实教学活动中存在许多违背教育正义基本理念的现象,如过度地干预学生的自由、忽视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和个性、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参与的不公正、教学内容僭越儿童的生活等。转变教育观念,优化教学环境和改变教学模式是促进教育正义在班级教学中更好实现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