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嘉应学院学报》2015,(12):69-72
在Lakoff概念隐喻理论框架下,对美国总统奥巴马2014年发表的国情咨文中使用的概念隐喻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其报告主要诉诸了"旅程隐喻"、"建筑隐喻"、"比赛隐喻"、"家庭隐喻"、"宗教隐喻"以及"商业隐喻"等六种概念隐喻。根据Mandelblit的"认知翻译假设",我们提出了在"相似映射条件(SMC)"和"不同映射条件(DMC)"两种情景下处理奥巴马国情咨文中所涉及的概念隐喻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2.
尚绮 《培训与研究》2006,23(10):122-124,121
当代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认知世界的基本方式,人类的思维是隐喻式的。在对死亡的认知上,汉英两种语言表现出了极大的共性以及各自所具有的独特性。本文正是在这一基础上试图通过对《红楼梦》及《三国演义》里死亡译例的分析来探讨在相同映射条件下及不同映射条件下译者对翻译策略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出发,对英汉颜色词"红"的概念隐喻异同进行比较。"红"的英汉概念隐喻既有共性也有差异,如都映射在心理情感、政治和经济域,且在一小部分目标域中隐喻意义相同或相近。但由于文化背景与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差异,"红"在英汉概念隐喻中所映射的部分目标域为各自独有,如英语中"red"可以映射至价值判断域,而汉语"红"则可映射至爱情、人物外表域等。  相似文献   

4.
隐喻映射包括始源域与目标域,始源域常是人们熟悉且具体的概念,目标域则是比较陌生、抽象的概念.隐喻构建了生活中许多概念,特别是诸多抽象概念.隐喻的心理映射牵涉到此事物与彼事物的外在表象联系,也可能牵涉到此事物与彼事物的内在特性的关联.不同民族之间的语言文化和生活经验具有共性也具有个性,本文选取了"黑色"这一概念,在收集了相关语料的前提下,探讨英汉语言中"黑色"的概念隐喻表现及其异同.  相似文献   

5.
以认知隐喻学中概念隐喻理论为基础,解读诗歌张力的成因,即通过突显、忽略和遮蔽的方式达到目标域和源域间子集的映射。以狄金森的三首"死亡"诗歌为例,分析了她诗歌中无穷的隐喻张力。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委婉语中也大量的存在着隐喻.借用概念隐喻的理论来分析委婉语的认知机制,并从概念隐喻的模式下对比分析英汉"死亡"委婉语,发现两者存在很多的共同点,都借用"休息"、"离开"、"与神灵在一起"、"结束"等概念来表达"死亡"的概念.同时也存在着各自的个性特点:英语中多用"最后的事情"来婉指死亡:而汉语中可以用"自然界万物的凋谢、陨落"等来婉指死亡.  相似文献   

7.
17世纪英国玄学派诗歌代表人物约翰·邓恩素以其诗歌富含奇思妙喻,思辨性强,想象奇特而著称。"死亡"是邓恩诗歌中的主题之一,有关死亡意象与死亡隐喻的诗歌占很大比例。本文拟从认知视角,借助概念隐喻理论来解读约翰·邓恩诗歌中的死亡概念隐喻,并对其诗歌中大量死亡隐喻的创作原因作进一步分析,以欣赏邓恩诗歌中死亡概念隐喻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认知语言学下的概念隐喻,对比分析英汉语言中金属"铁"相关的隐喻认知构建模式,以及金属概念向非金属概念映射过程。研究发现:不同概念域事物之间的相似性使得人们会用金属概念描述非金属概念事物。"Iron"和"铁"的概念隐喻以共性为主,其投射的共同领域主要为功能、状态、行为等方面。而"Iron"和"铁"的概念隐喻个性占少数,英语中特有的概念隐喻有"铁表示不纯之物""铁表示方式和任务""铁表示束缚",汉语中特有的概念隐喻有"铁表示牢固的关系""铁表示没有价值的事物"。"Iron"和"铁"的概念隐喻共性归因于英汉民族对"铁"基本性能的感知大致相同,而文化色彩、价值观念和历史背景导致"铁"的隐喻在认知过程中产生差异。  相似文献   

9.
概念结构的形成是概念隐喻进行映射的前提,相比概念隐喻单一的从源域向目标域映射的方式,概念整合理论提出了基于心智空间的多空间映射,即在双域映射之后概念要素进入类属空间进行相似性匹配,最终进入融合空间形成新创结构。这种更为动态全面的隐喻加工模式,对隐喻的产生机制有着更强的解释力。本文通过三个例证,分析了概念隐喻、意象隐喻和意象图式隐喻的概念整合机制,认为概念隐喻强调概念结构之间的映射,意象隐喻通过唤起心理表征突显不同意象的比较与映射,而意象图式隐喻基于图式结构及附带的逻辑关系构成隐喻意义。  相似文献   

10.
作为认知语言学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概念隐喻理论对"隐喻式语言"的诗歌翻译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中国古代诗歌中一个意象本质上就是一个概念隐喻,古诗概念隐喻英译过程中,译者应采取恰当的翻译策略,努力实现汉语概念隐喻和英语概念隐喻的"映射对等。  相似文献   

11.
汉语中"棋"的概念隐喻具有系统性,概念隐喻的隐喻映射是以人们对棋的意象及其体验认识为基础,植根于中国传统的"棋"文化。借助CCL语料库,采用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分析语料中"棋"的隐喻表达,探究"棋"的特征如何被映射到目标域"人生"的特征上,发现"棋"在汉语中有着丰富的隐喻表达,并且"棋"框架中的概念是系统地映射到"人生"这一目标域中的,而汉语中"棋"丰富的隐喻表达也体现了文化对语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隐喻起源于对世界感知信息的共鸣。本文以美国《商业周刊》商务时文精选中一则报道"IAC:TheUnracelling of an Empire"为语料,将隐喻阐释的研究置于源域事物的部分特征向目的域映射的过程中,分析其间的对应关系,论证源域不同的隐喻通过概念整合与跨域映射在语义网络建构中对意义解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采用基于语料库的隐喻认知话语分析方法去识别和阐释中美元首所做的政治演讲中的概念隐喻,剖析两国元首演讲中概念隐喻的异同,探索中美元首政治演讲中概念隐喻的运作机制。中美元首演讲语篇中"冲突"、"旅程"和"家庭"概念隐喻具有共同性,两国在应对发展、灾害、污染和反恐等领域的问题时具有相同的政治仪式性活动程序,因此始源喻对目标喻的映射是建立在经验相似性基础上的;中国独有的"圆形"隐喻是根植于国人思维的"天人合一"的社会认知方法在政治管理领域中的映射,美国演讲语篇中的以"宗教"为主导的概念隐喻体系的普遍使用是由于宗教对美国生活、风俗和语言等各个领域的全面渗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Lakoff和Johnson认为,隐喻是一个概念域到另一个概念域的映射。通感隐喻就是通过从某一感官范畴的认知域映射来认知客观世界,表达思想情感。人们常常用熟悉的味觉范畴词"酸、甜、苦、辣"等来隐喻抽象概念或其它的概念域。文章从认知的角度对比分析了英汉语中"酸"味觉概念隐喻的投射存在的共性与差异,对研究"酸"通感隐喻翻译的系统性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莱克夫的概念隐喻理论将隐喻视为一种概念方式,是源域向目标域的映射,对意义研究,二语习得等有深远的影响。但像其他理论一样,概念隐喻理论也有其自身的不足。本文以"寸金难买寸光阴"等为例证,探讨概念隐喻,建议应进行更深入的跨文化取证。  相似文献   

16.
经济新闻语篇中存在着大量的隐喻表达,这些语言层次的隐喻表达背后隐藏着系统的概念隐喻映射。这些概念隐喻植根于人们的身体经验和社会经验,人们依据熟悉的概念构建抽象概念。英汉经济语篇中主要的几种映射模式有健康隐喻、战争隐喻、婚姻隐喻。这些概念隐喻在英汉语篇中存在着概念映射层面和语言表达层面的差异,受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认知的角度出发对汉德语"前""后"两个概念的空间隐喻义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汉德对"前""后"的空间和时间隐喻的认知途径基本一致,而由于文化因素及语言本身的不同特点决定了在其它非空间映射域上的差异,最后,本文讨论了汉语中"前"和"后"映射到空间、时间以及其它非空间领域的对称性和不对称性并探究其原因。  相似文献   

18.
随着认知语言学对隐喻研究的不断深入,隐喻不再仅仅被看作是一种修辞手法,而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新事物的一种思维方式。本文从认知视角对经济语篇中的概念隐喻及其翻译策略进行研究,探讨了从源语到目的语概念域的对等映射、归化映射和映射移植三种主要翻译方法。适当的翻译策略有助于译文读者正确理解经济语篇中概念隐喻的文化内涵,获得与原文读者相同的认知体验。  相似文献   

19.
陈伟济 《海外英语》2012,(9):249-250
关于新词"晒工资"的来源,有认为是英语share的音译和源自方言粤语"晒命"等多种说法。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新词衍生的重要认知理据,文章在隐喻视角下探讨新词"晒工资"的衍生,认为"晒工资"是基于概念隐喻+公开是晒+扩展而来,并对该隐喻的映射模式进行了分析,对《汉英大词典》中"晒+X"的英译提出了商榷。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隐喻的认知研究"为理论基础,通过对奥巴马就职演说的分析,归纳总结出13种概念隐喻,并在此基础上从语篇层面探究了演说中隐喻的映射模式。分析发现,演说以非对称映射模式为主,兼有复合映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