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多年来,作文教学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一提到写作文,学生们就会头痛,不知道写些什么,更不知道怎么写。那么,怎么才能解决学生的“不知写什么”和“不知怎么写”的问题,以提高学生们的写作水平,把中学作文教学搞上去呢?先谈解决前一个问题,即不知该写什么的问题。首先就要丰富学生的生活,指导他们积累生活中的材料。社会生活是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库”,是源头活水。正如法国艺术大师罗丹所说:“美是无处不在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所以在指导学生写作时,首先要扩大学生视野,培…  相似文献   

2.
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最感到头疼的是所教的学生作文成绩不高。相当部分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几乎都是出力不讨好,辛辛苦苦教了几年,学生也写了不少作文,但是却总感到水平不高,成绩总不令人如意。这其中的关键是:学生感到无从下笔,不知从何写起,不知写些什么。笔者将自己的作文教学实践写出来,与同行探讨,意在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3.
作文教学是现在许多语文老师所困惑的一个难点;作文也是学生的一个难题。学生一提到写作文,往往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拿到题目后不知写什么,无从下笔;只要一写作文就胡编乱造,漏洞百出,而且故事情节都编得千篇一律;看书少,脑中没有太多的词汇。想表达却不知用什么来说;没有良好的作文习惯.缺少对生活的发现。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难点,学生嚷着没什么可写,不知怎样写,老师也常常被如何教学生作文所困扰着,总有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感觉。其实,只要我们能在思想上、内容上、形式上开放,作文并非难事。  相似文献   

5.
共同作文:作文指导新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作教学形式,弊端较多,主要表现在:学生缺乏写作热情,大多是当任务似的完成。要么弄一堆散乱的“字”凑数;要么囫囵吞枣地抄上一通;要么确实不知如何下笔,怎样去写,索性不写……教师则成天忙于圈圈点点,给学生“当秘书”;即使下的功夫很大,可因为大多数学生不知其“所以然”而收效甚微。总之,师生双方多处于无效劳动状态。  相似文献   

6.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作文开头更是如此。有些同学对作文的开头发憷,不知如何下手,有的同学随意性很强,想起什么写什么。其实作文的开头也是有规律可循的,有办法训练的。一般说来对文章的开头有三条要求:  相似文献   

7.
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最感到头疼的是所教的学生作文成绩不高。相当部分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几乎都是出力不讨好,辛辛苦苦教了几年,学生也写了不少作文,但是成绩总不令人如意。这其中的关键是:学生感到无从下笔,不知从何写起,不知写些什么。笔者将自己的作文教学实践写出来,与同行探讨,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语文,听、说、读、写,而让孩子头痛的是写。尤其是写作文,总有各种各样的拦路虎:不知写什么、不知怎么写、写不了几句、写不出真情实感……到最后只能是东拼西凑,将文字堆起来,而不是砌起来。这一切都在于孩子写作文总是被动的,满心无奈。如能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让他们自主地爱上写作这件事,那“作文”二字也就不再使她们头痛了。  相似文献   

9.
谢生容 《小学生》2011,(5):15-15
由于林林种种的原因,当今的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着老师难教,学生难学,老师怕教,学生怕学的怪现象。学生作文时觉得无话可说,不知从何下笔,时间久了,甚至开始害怕写作文。如何提高作文教学效率,使学生想写、乐写、会写,甚至“期待”作文,就成了许多语文教师长期探讨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10.
高伟 《广西教育》2007,(12A):19-19
一年多来,我对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对有关材料作了认真分析,发现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状况令人担忧。一是大部分学生作文无话可说,有话写不出来,作文内容空洞;二是有些教师不知如何指导作文,任凭学生信笔涂鸦。如何充分开发农村的教学资源,改进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切实提高农村学生的作文水平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1.
小学生作是一种习作,它和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是紧密相连的。我们经常发现作要求写小制作、小发明;写一次活动,写动物、植物或气候。我们也经常发现体育课、音乐课、美术课、自然课有很多的活动,需要学生动手,需要学生观察,需要学生细细体验;我们还发现自然老师不知如何指导学生写观察记录、实验报告等。显然学科教学有丰富的作素材,关注学习生活又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沟通学科问的联系,拓宽学生的写作素材,让学生逐步养成反思学习、总结经验的习惯,提高学习能力,愿写作,会写作,写好作。  相似文献   

12.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令广大语文教师头痛的事。许多教师在作文课上大谈特谈写作理论,结果学生还是不知如何作文。针对当前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的问题——即不知写什么,不知如何写,笔者认为,作文教学可从具体人手,或许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李明有 《考试周刊》2011,(39):98-99
写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一个人的语言驾驭能力,所以一个人的英文水平也可以从写作这个层面上体现出来。现在许多学生一提起写英语作文就很头疼,甚至是英语专业的学生对此也是一筹莫展:不知怎么去写,不知写些什么。在这种情况下,写出来的文章往往表达简单,差强人意。  相似文献   

14.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搞好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现在,小学生写作文时出现的一个突出的问题是不会选材。由于选材方面的欠缺,学生的作文写得并不是很好。不会选材并不是说学生掌握的材料少,而是太多了,多得不知该说什么才好,于是就东拼西凑,使文章杂乱繁琐。如何培养学生正确灵活地选择材料,是提高作文水平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15.
在作文教学中,最让人头疼的问题就是学生感到无话可说。许多学生面对作文题目,不是抓耳挠腮、搜肠刮肚,不知到底该写些什么和怎么写,就是左顾右盼,心神不宁,进入不了状态。一节课转眼间已匆匆而过,而作文纸上依然是乞丐的家当——空无一物。  相似文献   

16.
初二年级的作文训练,主要以说明文的写作训练为主,而在此之前,学生虽阅读过一些不同类型的说明文,但从未真正写作过说明文。因此,对他们而言,写好说明文,就有相当的难度。不少学生不知从何下笔,有的写着写着,就不知写啥了,或说明时失去条理,或将说明变成记叙。为此,教者也颇感困惑:说明文的写作究竟该怎样教?怎样教才易于学生接受?在这一点上,经过不断摸索实践,在教法上我一反以往只是读范文讲技巧的陈旧模式,而采用全新的教法。这就是:实物展示,诱导点拨。结果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17.
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不会写作文,令许多语文老师头疼,为了让学生学会写作文,就鼓励学生去背范文。这种作法也许可以让那些面对作文题目不知从何下手的学生能尽快找到一种格式去套用。但是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学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别人的思想,不会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和观点。他们所写的是一些硬挤出来的、笨拙的、背诵下来的句子和词组,使学生作文走人误区。只要写作文,学生就赶紧从自己的记忆中去寻找背诵过的范文来套用。  相似文献   

18.
黄树藩 《中学文科》2007,(12):13-14
“作文难,怕作文,提起作文就头疼”,是中学生中常见的现象。每到作文课,学生咬着笔头,茫然四顾,不知写什么,也不知怎样写,久而久之,对作文也就失去了兴趣,甚至产生畏惧心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记得几十年前巴金就对当时的年轻记者萧乾说过“只有写,你才会写。”鲁迅先生在谈到自己的写作经验时也说:无他,唯多做而已。叶圣陶在《略谈学习国文》一文中指出“写作的历练在乎多做,应用从阅读得到的写作知识,认真地做。写作和阅读比较起来,尤其偏重于技术方面。凡是技术,没有不反复历练的。”以上几位大家的经验和论述,充分说明了学生作文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要靠多做、要靠历练。但在科学主义泛滥的今天,或在理论操弄者面前,我们一线的老师总是怕说多读、多写;总是忌讳这些不知机理但又谁也推翻不了的经验。追溯其原因,一是我们自己愿意从科学的角度找出学生写作多快好省的有序的致胜法宝:二是担心既然学生的作文能力靠多读、多写,而淡化了我们老师的作用,三是怕理论家们的聒噪。其实多写的前提是愿写,愿意写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前提和基础,“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而让学生愿写便是很值得探讨的学问。现在不少学生怕作文,不愿写作文。这原因一是作文前的指导之故:二是作文的评改所导致。比较两者的作用,评改大概更甚,因此把握好作文评改的导向成了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20.
隋庭升 《辽宁教育》2007,(10):35-36
一、“新思路作文”的提出 长期以来,由于作文教学不甚得法,每当上作文课时,很多学生感到困难。久而久之。他们对作文不感兴趣,甚至望而却步,“不知写什么,更不知怎么写”。纷纷叫苦。一直以来,小学从三年级开设作文课,“起步晚,坡度大。欲速则不达”。而从方法上入手,为小学生解决作文“难题”是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