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的语文教学,课堂教学方法的探究固然重要,而抓好学生规范性的预习,对调动学生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精神,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也是尤为必要和迫切的。所谓规范性预习,笔者认为,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章法地自学课文的学习活动。这种学习活动因为有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避免了学生自学过程的盲目性;  相似文献   

2.
小学生的预习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章法地进行。这种预习因为有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才避免了学生自学的盲目性;因为有步骤、有章法,才避免了学生自学的随意性,才使学生用较少的时间达到较高的学习效果;因为循序渐进,  相似文献   

3.
小学生的预习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章法地进行。这种预习因为有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才避免了学生自学的盲目性;因为有步骤、有章法,才避免了学生自学的随意性,才使学生用较少的时间达到较高的学习效果;因为循序渐进,才使学生在预习中能积  相似文献   

4.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规范性预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振华 《学语文》2010,(1):18-18
预习是学生自主地学习将要讲授的课文,而规范性预习则强调学生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对欲讲授的课文进行深前有目的、有计划、有策略的自主性学习。有了教师的指导。学生的规范性预习避免了盲目性和散乱性,  相似文献   

5.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教学来说,此"预"当指预习。从心理学的角度看,预习是一种学习的心理准备过程,是指在教师上课之前,学生自学新课内容,做到初步理解教材,并做好上课的知识和技能等方面准备的过程。预习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课堂学习的基础。"结构化预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整个教材、各个单元及新课的预习活动。  相似文献   

6.
潘东 《学语文》2013,(5):78-79
我在“自育自学”实验教学中.从自学策略、自学习惯和自学动机三方面入手逐步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教给多种自学策略教给学生自学的策略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基础。首先,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自学能力的重要措施,故教师要备好预习课.要具体指导好学生如何做预习。具体做法是在上新课之前以书面作业的形式进行自学,主要内容有:  相似文献   

7.
预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的自学活动,预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在已获得知识能力的基础上,在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指导下,利用各种学习条件和途径,有目的、有计划地主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那么教师如何通过课前预习更有效地为教学服务?笔者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搜集相关内容的研究现状,针对日常工作了解到的存在问题,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以供大家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8.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如何指导学生自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呢?第一,指导学生的课前自学,学会预习;第二,指导学生的课内自学,学会听课和参与课堂活动;第三,指导学生的课后自学,学会复习和课外拓展.  相似文献   

9.
学生自学,也应在教师的引导下去自学,教师的引导、点拨,既给学生点明问题的关键,同时又可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思维解决问题,锻炼独立探索讲座问题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做到"自化""自得"。在数学教学中,应注意预习指导,为课堂学习做准备;创设问题情境,开启学生自学的动机;安排多样的自学活动,提高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一、函授教育中的自学 函授自学是在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的指导下,有计划、有要求、有日的进行的。具有较强的计划性、规定性、针对性等特点。 函授自学系统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 1.准备环节:任课教师选定教材,制定自学指导书和自学进度表,编制教学大纲;教学管理部门部署总体教学安排和安排答疑辅导时间;学生根据教学安排,协调工作、学习的关系,制定个人自学计划。 2.实施环节:学生根据教学大纲,结合自学指导书研读教材,完成规定的作业。 3.检查环节:学生在一定的学习阶段,根据教师编制的自测习题或结合工作实际检查自学的…  相似文献   

11.
预习是课堂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是准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预习能够使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另一方面,又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指导学生学会预习并根据需要进行预习是教师按照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帮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新内容进行预先自学的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12.
第一节:指导预习,自学字闭,初读质疑 三年级,大纲规定:“学生按要求预习课文。能借助字典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提出问题。”一般来说。三年级下学期预习宜分两部分,一部分在课前,在家里自学。内客有二。一是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掌握生字在本文的组词;二是读课文,要达到正确、流利。另一部分就是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借助字典,学习新词。  相似文献   

13.
何谓预习?《现代汉语词典》的注释为:学生预先自学将要讲授的功课。也就是说学生在教师还没有讲授的新课程之前去自学。一般来说,学生的预习如果离开了教师的引导,往往是零散的、没有明确目的的、不规范的,  相似文献   

14.
真预习,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掌握自学的方法,形成自学的能力,以实现学生“会学习”为最终目的。那么怎样让学生用积极的心态去对待预习,从而真正收到预习的实效?  相似文献   

15.
预习是学生在学习新的教学内容之前,自行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自学活动。它是教学全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预习可以提高学生听课的质量,有利于听、说、读、写基本功训练的进行.可以培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小学生年龄小,自我控制能力差,教师如不恰当指导,预习往往流于形式,难以奏效。  相似文献   

16.
<正>预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的自学活动,预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在已获得知识能力的基础上,在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指导下,利用各种学习条件和途径,有目的、有计划地主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那么教师如何通过课前预习更有效地为教学服务?笔者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搜集相关内容的研究现状,针对日常工作了解到的存在问题,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以供大家  相似文献   

17.
一、有效预习的概念界定 有效的预习,是在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同时,又加入了教师的指导,防止学生在自学中因为盲目没有方向,而影响了自学的效率,同时,也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8.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习主体的积极性,无视个体差异,不利于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无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逐步让学生自己去学(叶圣陶语),有计划、有目的上自学课或自学指导课,  相似文献   

19.
于文利 《语文天地》2012,(14):14-15
在指导学生开展语文课堂预习活动中,教师只有深入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选取恰当的预习方法进行指导,学生才能有效掌握预习内容的关键信息,推动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一、移情生趣——培养学生自学兴趣是搞好语文课堂预习的基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谓兴趣又称兴致  相似文献   

20.
刘洁 《新疆教育》2012,(13):226-226
预习是学生在教师讲读课文之前的预先学习,它是学生自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预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因此,教师应当要求学生先预习后上课。如今教师布置语文预习作业,有的同学或是家长认为预习作业就相当于没留作业,有的同学误认为语文预习作业就是读读课文,画画生字,蜻蜓点水,应付敷衍。这都是一种不好的取向和误区。那么如何指导小学生有效地预习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