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5 毫秒
1.
本文总体围绕江西产业集群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的构建,分别讨论了产学研发展的现状、整体框架和功能设计。通过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的建设,构建以政府主导、行业引领、企业参与、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合作的协同创新体制、机制和运行模式。平台的实现有助于各类主体之间资源整合、优势互补,促进江西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将政产学研合作理论应用于工程项目管理领域,结合工程项目管理领域的特点,借鉴虚拟组织的思想,提出了工程项目管理领域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构建框架,并给出了平台的概念与特性,分析了政府、企业、高校及相关研究机构在平台中的地位与作用,提出政产学研协同创新研究委员会这一虚拟组织,同时给出了以流程为主线、以协同为机制的平台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3.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我国正在通过实施"2011计划"构建国家层面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欧洲的EIT(欧洲创新工学院的英文缩写)是启动较早且较成功的旨在振兴欧盟创新经济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通过平台结构分析和协同创新路径分析两方面对EIT案例进行研究,深入挖掘其实现协同创新的内在机制。在此基础上,为我国基于"协同创新中心"构建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构建风车模型应用于产学研协同创新,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和李雅普诺夫判别法分析市场驱动机制、政府引导机制、资本支持机制以及平台联动机制对产学研协同创新优化模式并进行比较分析,并使用MATLAB软件对产学研协同创新主体行为策略的演化过程进行仿真研究。研究表明,与政府引导、资金支持以及平台联动作用机制相比,市场驱动下产学研协同创新各参与主体之间合作意愿更加明显,激励效果显著。通过对比各主体演化博弈策略,构建循环式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为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分析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政府主管机构以及中介机构等产学研协同创新主体的界面冲突及其表现,提出解决产学研协同创新主体间界面障碍的优势互补、动态性、兼容性、主体竞争性等原则,进而通过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界面管理平台,构建基于协同创新主体间(内)的关系联结、互动行为以及制度保障等内容的联结机制,建立协同创新主体之间的共识性,促进协同创新组织平台的开放性,达成协同创新主体之间的约束性,构建协同创新主体之间的约定性,从而有效地解决界面管理问题,进而提高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绩效。  相似文献   

6.
产学研协同创新组织稳定性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确定影响创新组织稳定性的关键因素是产学研协同创新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命题。基于适应性管理理念,从资源整合与互动2个维度出发,依据产学研之间核心主体与基础主体地位的转换,将产学研协同创新组织的生命周期细化为组建期、运行期、收益期,以动态过程视角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组织稳定性影响因素阶段性演变概念模型,结合调查问卷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伙伴选择、制度建立、文化融合、利益分配各维度对组织稳定性的维系均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总结分析了产学研协同创新及其知识协同的概念与特性,基于知识协同的前提条件从准备、运行、终止三个阶段构建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知识协同过程模型,并对其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予以描述。同时从环境因素、协同意愿、产学研合作模式、知识差异四方面探讨了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知识协同过程的影响因素,建立了影响因素作用的框架模型。  相似文献   

8.
基于湖南省222家企业、26所高校、43所科研机构、24家金融机构和28家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调查发现,湖南省产学研协同创新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日趋多元化、协同创新RD投入稳步增长、协同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但也存在产学研协同创新动力不足、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服务能力不足、高校科研成果市场对接能力不强、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应通过加大支持力度、优化外部环境、加快建立公共信息平台、完善中介服务体系、完善投融资机制等措施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9.
基于知识流动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涂振洲  顾新 《科学学研究》2013,31(9):1381-1390
产学研协同创新目前已成为我国推动重大知识与技术创新的前沿创新模式,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可以视为企业和大学(或科研机构)两类异质性知识组织之间知识流动的过程。因此,本文基于知识流动的视角,将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分为知识共享、知识创造和知识优势的形成三个递进演化阶段,分析了各阶段运行的内在机理,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的协同特征,初步构建了基于知识流动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0.
将物联网产业视作一个产业创新系统,构建物联网产业协同创新系统结构模型,分析多要素协同创新的内在原理,并提出战略协同、制度协同、组织协同、知识协同、服务协同、竞争协同、市场反馈等七大协同创新机制;进而对无锡物联网产业协同创新经验作了分析,认为无锡在推动规划制定、多部门协作、政产学研联盟建设、知识协同平台建设、服务联盟建设等方面先试先行,取得效果显著,但是企业的主体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市场反馈机制亟待完善。  相似文献   

11.
半导体产业技术密集程度高、创新链条长,因而研究我国半导体产业联盟的协同积极性问题需从更为广阔的产业生态链视角展开。以产业生态链理论为分析框架,从生产方、学研方和服务方角度构建半导体产业生态链三方演化博弈模型,探究影响产业生态链稳定发展的各项要素;同时,基于我国半导体上市企业2016-2021年我国半导体上市企业的面板数据对博弈模型进行仿真分析。研究发现:产业生态链的协同运作受各主体不同策略行为的共同作用,与协同收益相比,各方对成本的变化更敏感,且生产方与学研方积极合作意愿对配套服务企业策略选择的影响相对较大;成本和收益分配机制影响主体的参与意愿,且存在最优的收益分配系数使生产方与学研方采取协同策略的意愿最强;配套服务价值的增加虽然提高了产业协同收益,但难以促进各方积极合作;提高产业创新效益并约束主体行为是促进半导体产业生态链积极合作运行的关键。因此,需在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同时,强化政府对于产业生态链的引导与支持,建立健全产业生态链利益分享机制。  相似文献   

12.
针对当前高校产教对接中存在的问题,以CZ大学为例就地方高校与企业合作创新发展展开实证分析,探索设计一个由"政府引导,行业组织催化,企业与高校双向对接服务"的校企合作创新发展的共同体,提出基于校企合作创新发展的产教相互服务应用的建议.通过政府调控,最终促成校企合作共同体下产教双方自组织服务对方,营造出适宜合作萌芽和生长的良性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面向协同创新的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对于高校图书馆实现内在价值最大化、促进形成基于知识产权战略的紧密型协同创新体系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过程]本文对比了国内外高校专利信息服务的现状,剖析了国内高校专利信息服务存在的问题。探讨了高校图书馆参与专利信息服务的必要性和优势。[结果/结论]在理论和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以南京工业大学图书馆为案例,对高校图书馆面向协同创新开展专利信息服务提出了建议,最终形成了面向高校内部、面向协同创新产业链和面向区域协同创新网络的三层螺旋上升的专利信息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本文从情报工程的视角探讨政、产、研和以科技服务为主的第四股力量共同构成的四螺旋模 型下的协同创新信息平台建设思路,以期促进协同创新并进一步促进高质量发展。【方法/过程】在辨析情报工程特 点和协同创新要求的基础上,本文阐明第四螺旋的内涵,提出四螺旋协同创新信息平台的定位、建设运营原则与功 能模块设计,着重分析如何将情报工程的理念方法从数据资源、信息技术与软件工具、专家智慧、系统网络等方面 贯穿到平台建设中。【结果/结论】四螺旋模型是比三螺旋模型更为广泛和深入的协同创新方式,基于此的信息平台 将促进四螺旋各创新主体间的互动与合作,本文提出了建设思路和框架方案。  相似文献   

15.
日本自第四期科学技术创新基本计划启动以来,助推创新生态系统建设成为其产学官合作的核心目标。为全面系统把握日本“产学官”纵深推动创新生态系统建设的合作机制,从驱动因素、规划设计、落地实践三方面入手进行分析,并以在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建设计划中被评为优秀等级的“筑波创新生态系统”项目的建设实施为案例,具体分析其运作模式。分析结果表明,在创新驱动方面,科技创新作为产学官合作主体的利益联结点推动了政府、学术界、产业界持续深入地参与产学官合作活动;在制度举措方面,日本政府从构建“产学官”知识循环体系、提升产学官合作的规模与效能、加固并拓宽产学官合作桥梁、加速推进跨界主体的深度融合入手,对产学官合作政策进行了进阶优化。案例分析表明,立足区域优势规划设计、强化中介力量以推动跨界交互、促进协同运行以实现从知识生产到创新制造的循环迭代是日本产学官合作的实践特征。借鉴日本经验,未来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推进应在顶层设计上建立完善产学研融合发展机制、在驱动主体方面推动构建多元协同创新合作体、在动力核心方面充分发挥大学的知识生产作用、在运行保障方面注重引入中介协调力量。  相似文献   

16.
基于国家专利数据,依托专利合作与转让网络构建城市群创新超网络模型(UAI-HN),并运用该模型以中原城市群先进材料产业为对象分析揭示创新簇、创新元组、主体创新协同力与空间覆盖度、城市创新协同力与载体支撑力等协同创新机制特征。结果表明,中原城市群协同创新关系集中化程度较低,创新主体协同水平不均衡,自发性技术合作较为活跃;企业及所属研究平台协作能力突出,校企协同机制较为成熟,而科研院所创新支撑力不强且协作水平不高;群内城市间的创新协作分工清晰,同群外城市的创新协同度较高;以大学和以科技服务机构为中心的创新簇是中原城市群协同创新体系的核心。  相似文献   

17.
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本质是以知识转移为核心,整合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用户的优势资源,以人为载体实现知识创新、扩散、融合与增值。欠发达地区协同创新主体间信息传导机制缺失,创新要素在创新网络内循环流动受阻,各网络结点成为信息孤岛,不能有效实现资源整合。典型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在欠发达地区存在局限性,不适应欠发达地区发展的需求,本文创新性地提出在欠发达地区系统性构建以新型服务平台为桥梁的协同创新模型,实现柔性引才,创新要素能够以高层次人才为载体在创新网络内实现循环流动,产生非线性叠加效用,提升创新绩效。最后总结了与模型较为相符的院士工作站和人才驱动中心的实践模式,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针对京津冀科技资源配置因各地区行政壁垒导致三地形成相对独立运行的配置机制系统、相互关联程度不紧密现状,为提升京津冀协同发展能力,依据系统理论和协同理论,基于科技资源配置的目标、主体、客体、环境、方式与机制等模块关联和相互作用,构建京津冀科技资源配置系统分析框架,并在主体、空间、环境、市场、服务5个维度上构建科技资源优化配置机制;结合京津冀科技资源配置中存在的跨区域产学研合作机制和政府配置作用亟待加强、市场配置作用发挥未充分等问题,从产学研合作、科技资源空间优化、科技成果市场化、科技创新服务联动、创新环境协同提升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基于系统科学相关理论,聚焦平台企业开放式服务创新涌现性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构建模型,以企业、需求市场和金融机构等为主体,利用ISM解释结构模型构建开放式服务创新平台系统复杂单元关系图,基于复杂系统及其特征进行涌现性研究.研究发现,开放式服务创新平台的涌现性与平台自身的复杂性有着密切关系,平台主体之间通过复杂的非线性关系涌现出平台新的结构、功能和特征等.从而得出强化需求导向,集产学研创于一体;以市场调节为主,政府扶持为辅;扩大对外合作,学习开放式创新新型模式的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20.
运用三螺旋理论,以中国在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获得授权的专利数据为依据,从时间序列和行业领域两个维度对中国大学、企业和政府在协同创新中的互动关系进行测定。研究发现:我国较为稳定的官产学协同创新体系已初步形成,但近几年创新体系的自组织性有所下降;企业在创新中表现活跃,政府参与程度不高;电子电气和计算机通信领域所获专利数量最多,但官产学合作关系相对松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