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生命周期评价(LCA)是对产品从原材料采集,到生产、运输、销售、消费使用、回收处理等整个生命周期阶段中对环境影响的一套系统评价方法。文章介绍了生命周期评价的概念和思想,从产品生命周期评价的发展历程,分析该方法的特点,及其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液晶显示器在其生产制造和使用等阶段将产生对环境和人群健康不利的各种因素。应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其制造和使用阶段原辅材料、能源和污染物质进行影响评价分析,减少环境影响贡献最大的影响因子使用量。该结果对消费者进行产品选择和生产者进行改进产品结构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生命周期成本: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的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的政府采购通常以产品的购置成本作为评价标准,这很可能导致实际上错误的购买决策.生命周期成本为政府采购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介绍了生命周期成本的概念与基本框架,阐述了生命周期成本的计算方法,以及在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中如何应用生命周期成本计算方法,探讨了生命周期成本在应用中存在的障碍,包括成本计算、政策、态度和认知等方面的障碍,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从生产者视角将产品生命周期成本划分为设计成本、制造成本和售后服务成本,针对生命周期成本及其成本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的滞后性与复杂性,利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仿真模型。以广州某液压泵厂的YB-E高性能液压泵为例构建仿真模型,模拟出成本项目与成本要素的变化过程,找出关键成本要素,通过调整关键成本要素的取值进一步研究其对总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将系统动力学应用于企业LCC控制能较好地反映所研究系统内各成本要素间的复杂关系,指导企业有的放矢的采取成本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5.
孙万佛  庄宇 《软科学》2005,19(4):5-7
针对材料工业生命周期评价中普遍存在的数据不完全问题和环境负荷数据向环境成本转换问题,在清单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材料工业产品生命周期环境成本评价模型,并以西北地区一个材料工厂生产的某种化合物为例,把通过实地调查的直接计算结果与模型输出结果相比较,证实了模型的可靠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一种采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方法研究建筑材料的最佳绝热厚度的模型,该方法是一种基于度日数方法和生命周期成本分析的分析优化方法,目标函数是生命周期成本最小化,控制变量包括绝热厚度、绝热材料和墙体材料的热导率;采用该模型对玻璃棉绝热的粘土砖墙体材料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粘土砖墙体材料采用玻璃棉进行绝热时,最优绝热厚度为37.4mm。  相似文献   

7.
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以某机械加工厂房的排风系统为研究对象,将系统的生命周期分为部件的生产加工组装、系统的运行和系统的报废处理三部分,应用生命周期评价软件SimaPro分析了排风系统的各部分在生命周期中对环境影响的指标,结果表明:通风系统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为12594.36Pt,其中电力的使用对评价指标具有重要的消极影响,废弃物的处理对于环境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应用生命周期评价(LCA)方法,以最具代表性的景德镇釉下青花瓷为研究对象,对青花瓷生命周期过程——原料制备、成型加工、烧成生产、产品使用等过程进行了能耗、水耗及污染物排放清单分析,并计算评估出污染物的环境影响负荷。结果表明,青花瓷生产中气体污染物排放对环境影响最大,且主要集中在青花瓷烧成阶段。本研究为青花瓷实现清洁生产和生态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基于全生命周期成本视角,以废旧产品的收集、拆卸到再出售这一回收处置流程为基础构建成本-收益计量方法,采用Eco-indicater99法得到生态指数,建立回收处置过程的综合模型。最后通过模拟回收阶段不同材质的废弃发动机缸体的经济效益数据与生态效益数据,表明通过对环境影响大的材料尽可能重复利用等方法能够降低产品LCC及对环境的影响,从而优化产品设计。  相似文献   

10.
基于循环经济的化工产品生命周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品的生命周期设计是在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推动下,为降低产品对环境的影响而又满足用户的需要提出的.循环经济理念的产品生命周期设计受到社会、政府以及企业,特别是对环境影响较大的化工企业的重视,它将综合预防污染和节约资源的战略用于产品的设计中,以开发生态的、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产品体系.  相似文献   

11.
炼油企业环境成本核算模型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炼油企业环境成本分为内部环境成本、外部环境成本2个单元,建立了一套炼油企业全生命周期环境成本的核算模型。通过实际案例应用表明,加工规模为1000万吨的L炼油厂全生命周期环境成本为10.03亿元,单位环境成本为100.3元/吨,其内外部环境成本的关键成本点是炼油生产。该模型能快速有效核算炼油企业全生命周期环境成本,为企业生产决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因可针对产业活动的物质流、能量流及其环境效应进行系统地量化与优化,已成为国际公认的进行环境管理、可持续发展评估和生态设计的必备工具.受制于尚未完善的生命周期清单和生命周期影响评价模型,当前中国生命周期评价研究存在应用面狭窄、溯源困难、结论冲突、源头减量化难控制等诸多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指出基于过程的...  相似文献   

13.
城市生活垃圾和污水污泥是重要的城市固体废弃物,对环境质量和人体健康均造成重要影响。由于组成中可燃物比例高,对它们的能源化处置研究成为热点。本文系统应用了一种可持续的环境管理工具——生命周期评价软件Simapro,采用Impact 2002+和ReCiPe Endpoint 2016两种生命周期影响评价方法测算了垃圾和污水污泥单独焚烧的线性加和与垃圾、污水污泥混合焚烧两种处置方案的生命周期环境影响,揭示不同处置方案下的环境负荷,探究两种处置方案的优劣;同时,分析这两种生命周期影响评价方法的不确定性。研究结果表明:①城市生活垃圾和污水污泥的混合燃烧方案在化石能源消耗、气候变化和人体健康方面的有益影响均明显高于单独燃烧方案,混合燃烧方案不仅缓解能源压力,同时降低气候和健康压力;②对于本文方案,Impact 2002+方法的中间点影响类别和终点损害类别评价结果都比ReCiPe Endpoint 2016方法更能突出混合燃烧方案的环境影响优势,但ReCiPe Endpoint 2016方法的不确定性更小。上述结论可为垃圾和污水污泥能源化的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的选取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4.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火力发电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不仅要控制工程造价,还要实现在项目运营期内对环境的破坏最低.经济上最优,社会效益最大化.火力发电项目既是资源消耗型项目,又属于重污染行业,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是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全寿命周期成本的分析和评价,有利于发电企业进行横向、纵向的比较和挖潜,进一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在强制分类背景下,不同分类收集方式会改变生活垃圾物质流向与后续收运处置过程,进而影响回收处理系统的生命周期碳排放和经济表现。本文针对北京社区垃圾源头分类与综合处理系统的不同情景,开展减碳效率分析与优化,为建立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收集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物质流分析方法(MFA)对回收处理全过程的物质流向和流量进行分析,结合生命周期碳排放量核算(LCCA)和生命周期成本分析(LCC)分别评估碳足迹和经济成本,在此基础上提出减碳效率指标并进行优化分析。【结果】基准情景(S1)和优化情景(S2-S5)的生命周期碳排放量分别为-148.14 kgCO2e、-236.44 kgCO2e、-251.25 kgCO2e、-297.06 kgCO2e、-343.51 kgCO2e。相对于S1,4种优化情景均表现为正向的减碳效率,减碳效率值依次为S5(2.20)>S4(1.66)>S3(1.38)>S2(1.31)。S5对应的“垃圾分类驿站+可回收物智能回收箱+垃圾分类指导员”优化模式具有最高的减碳效率。在垃圾综合处理能力和各组分处理能力充足的前提下,随着准确分类比例增加,减碳效率也逐步提升。【结论】源头分类收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增加了前端基础设施运行成本、人力成本和环境影响,但有效提高了后端分类处理效率及再生资源产出率,带来生命周期碳减排效益的提高。随着今后居民垃圾分类自主投放参与率和准确率上升,收集阶段经济成本将大幅降低,减碳效率可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6.
郑昱 《科教文汇》2011,(19):200-201
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在工业革命之后,工业设计在为人们带来了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和环境的同时,也加速了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在此过程中,消费者和设计师们也开始了对于人类自我发展的反思,开始重新发现自己的定位以及对于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自身的职责,思考产品的设计如何更加符合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更加适合人类的生存,生态产品设计也就应运而生了。本文在研究国内外生态产品设计理论的基础上,介绍了生态产品设计的概念;生命周期评估及生命周期成本法等环境评估工具;并结合了具体的不同类型的产品设计实例,用系统的观念和方法进行分析,揭示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与自然相协调,二是以人工再造自然建立人工与自然相适应的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7.
生命周期方法论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朱晓峰 《科学学研究》2004,22(6):566-571
在解释生物生命周期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生命周期方法的内涵,明确了生命周期方法的适用对象,探讨了生命周期方法的理论基础,最后研究了生命周期方法的适用模型,旨在准确理解和正确使用生命周期方法。  相似文献   

18.
“原材料案”和 “稀土案”的败诉,迫切需要政府采取更为合规有效的关税替代性政策,推动金属矿产开采加工过程中的外部性成本内部化。但现有研究只考虑了资源税对关税的替代,且用税收转嫁模型分析替代效果时,相关参数值也都是外生给定的。本文以战略性矿产资源稀土矿为例,从全生命周期的完全成本视角出发,测算出稀土外部性成本的理论税率区间为28.5%~48.0%;构建变换后的勒纳指数和SMR模型测算出中国稀土上游企业三个时期的市场势力值分别为1.0、0.8、1.2,下游企业分别为0.1、0.2、0.4。将测算出的稀土外部性成本、市场势力内生于税收转嫁模型中,发现稀土外部性成本的传递机制、转嫁幅度以及等效替代税率与中国稀土出口企业的市场势力、稀土上游企业供给弹性以及外国进口企业的需求弹性有关。本文得出的结论为中国政府制定更为合规的资源政策和环境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构建的分析框架也为其他战略性矿产资源类似问题的研究提供分析的范式。  相似文献   

19.
钢结构建筑因自重较轻、施工方便成为主流的建筑类型,但过去对该产业评估研究较少,缺乏对其资源生产率及环境影响的充分认识。本文选择中国西部、东北和中部地区的15个钢结构建筑设施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物质流分析钢结构建筑物质流动过程中输入、输出物质种类和重量,结合钢结构建筑所产生的经济价值,核算其资源生产率,同时对钢结构建筑中钢铁的物质流全过程进行生命周期评价。结果表明:①生产过程中95%的钢铁得到利用,5%成为废钢铁,钢结构建筑中单位建筑面积资源消耗量从高到低排序为矿物、水、氧气、化石能源、生物质,其中东北地区钢结构建筑的矿物质消耗量最大,达到107 kg/m2;②根据钢结构建筑直接输入物质所占比例,西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钢结构建筑资源生产率分别约为692元/t、512元/t、610元/t;③钢结构生命周期对环境影响最大的阶段为钢铁生产阶段;如果考虑循环利用,其环境影响最大出现在钢结构加工阶段,且钢铁循环利用可显著降低钢结构产业的环境影响。依据以上研究结果,东北地区钢结构建筑资源生产效率最低,应提高其资源生产效率,大幅度促进循环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