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浙江之声“新闻110”是一档周一至周五全天5小时直播的新闻节目,也是一档全省78家地方台共同参与的新闻直播节目,节目中播送的新闻几乎全部是记者从现场发来的口述连线报道。半年多来,随着浙江之声“新闻110”新闻直播节目的成功运作,被视为“弱势”媒体的广播,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在新闻口述连线报道中发挥出前所未有的威力。县级电台也在参与浙江之声“新闻110”口述连线报道的实践中,重新认识到了自己的媒体特性和优势。  相似文献   

2.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采取板块+轮盘的基本模式,快字当头、策划为先。同时加大新闻评论的力度,做有思想的媒体。从2008年开始,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简称央广)以资源整合为载体,以世界眼光、开放胸怀、内合外联、多元发展为主导,开展了新一轮改革。新一轮改革以强化新闻宣传为价值取向,把增强舆论引导能力作为重中之重,大力推进新闻改革,强化新闻立台。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套节目中国之声为例:领导班子和机构人员重新调整,频率定位、编播流程、指挥机制等重新确立,报道与事件同步,解读(评论)与报道同步成为中国之声的新闻追求,中国之声在追求具有时效性、现场感的新闻语态之外,还努力兼顾深度与权威。几年的新闻改革下来,中国之声实现了广播新闻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也实现了广播新闻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由市民担任记者采写新闻的新闻网站在韩国、日本出现,市民踊跃参与,影响力不断扩大。如韩国的"Ohmynews"、日本的"JanJan"。这一新事物已引起新闻业界的关注。去年6月,美国的一些主流媒体就对此进行了报道。《今日美国》在报道中这样评价: "Ohmynews创造了一种新的新闻形式。它在韩国是如此受欢迎,卢武铉就任总统后第一个接受采访的媒体竟是Ohmynews。" 《圣何塞新闻纪事  相似文献   

4.
"做有思想的新闻,做有温度的新闻,中国之声责任至上",是中国之声始终秉持和坚守的新闻理念,也是中国之声在"改文风"活动中着力强化和积极推进的方向。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这些理念成为中国之声报道创新的内生动力和活力源泉。本文围绕中国之声两会报道的具体实践展开分析与阐述,探索主流媒体在重大活动报道中如何践行"改文风"、不断增加民生落点、强化对社会热点的引导力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当前新闻反转报道事件发生率越来越高,公众对于媒体公信力的质疑之声日渐严重。新闻媒体行业亟待找到反转报道形成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规制避免出现反转报道,提高新闻媒体行业责任感,同时增强行业自律。对此,本文结合现状分析了新闻反转报道的形成机制,并从媒体、受众和社会维度入手,探讨了新闻反转报道的规避策略,以期为新闻媒体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朱萍 《视听界》2013,(4):95-96
每年全国"两会"都是媒体比拼竞争力的平台。2013年中国之声"两会"报道亮点纷呈,以民生为核心,以创新为动力,在牢牢把握正确导向的前提下,打造新闻品牌,值得地方台学习和借鉴。亮点一:主专栏大"变脸",更贴近民生《新闻和报纸摘要》、《全国新闻联播》是中国之声知名的两个主题报道栏目,今年"两会",这两个栏目首次大"变脸",改变了沿用多年的"两会"报道"大综合"旧形式,推出了专栏《2013,我离梦想有多远》,每天求解一个普通百姓感受最强烈、最期待能有所改观的民生焦点问题,从当前和过去一年中最热点的新闻事件入手,  相似文献   

7.
侯森 《记者摇篮》2009,(6):20-20
虽然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已经发生一年了,但回想灾难发生之后,媒体速度之快,报道之全面,内容之深刻,是历次灾难报道中没有过的。但是,在众多报道中,一些媒体和记者违背新闻伦理、缺乏人文关怀的现象仍然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8.
张勤 《中国广播》2016,(7):43-46
融媒体时代的广播新闻如何运作?浙江之声、浙江新闻广播变革新闻运作模式,从原有的"媒介传播格式转型为按照新闻本身的格式做新闻"。"新闻宣传从稿件时代迈向多媒体运作时代",把互联网的"链接""放大""互动"等传播理念植入广播新闻运作,以新闻行动强化频率的新闻品牌。  相似文献   

9.
深度报道,作为一种"对新闻事件作深入分析并预示其发展趋向"的报道方法,已成为新闻发展的一大趋势。有资料显示,在英国、法国、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的媒体上,深度报道已占到了50%以上的新闻版面。而美国的一些媒体,深度报道甚至占到了70%以上的版面。我国的深度报道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央和地方各大  相似文献   

10.
在2007年4月16日对"美国校园枪击案"的前期报道中,部分媒体为追求新闻的轰动性而忽视了报道的真实和准确,造成虚假新闻.此事件在民众中引起强烈反响.  相似文献   

11.
新闻报道的新鲜有趣,需要一双发现新闻的眼睛和长期知识的积累.湖北日报对武汉市持续7年的山体保护报道,新闻线索的发掘始于一次"两会"新闻通气会,持续的关注热度则来自媒体建立的长期化、穷追不舍的机制.媒体的这一关注视角,不仅为山体保护起到监督作用,而且为美丽武汉贡献媒体力量.  相似文献   

12.
一年一度的两会是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也是媒体各显其能的大好时机。特别是今年逢换届之年、奥运之年、十七大开局之年,媒体激战尤酣。中央台中国之声高度重视两会报道,精心策划,推出了全天8小时的两会特别直播《春风起神州》,与早《新闻和报纸摘要》、晚《全国新闻联播》、《两会专题》以及早中晚三档《做客中央台》相呼应,根据两会议程选取关注程度高、可听性强和新闻价值高的内容,采取进行式报道方式,加大直播的力度,大大提高了大型时政报道的水平,受到了有关领导的高度评价和听众的广泛称赞。中国之声两会特别直播《春风起神州》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3.
2008年7月中旬,一位新闻发言人的离职引起网上热议.在中国的新闻发言人中,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是最独特的一个,每次公开表态,均引发公众关注.任职5年来,王旭明经历了100多场新闻发布会和上千次记者采访,持续与一些媒体及评论人唇枪舌剑,"教育买衣论"、"媒体无知论"、"中国教育成功论"、"名校生养猪论",是媒体对其表态之浓缩.  相似文献   

14.
美国与他国之间发生的战争历来是新闻媒体注的焦点和专家学者讨论的热门话题。美国媒介在战争新闻报道方面的立场片面性、以及美国媒介屈从于本国政府而阐述的观点而大多是在反映华盛顿和五角大楼所倾向的看法,一直受到学者的批评和指责。近年来由具有国际战事记者背景的英国学者率先发起的"和平新闻"报道思路,倡议新闻学教育在课堂上向未来的记者传授如何试图做到与"战争新闻"大相径庭的"和平新闻"报道,在国外新闻传播教育界正在逐渐形成一种"气候",但目前似乎尚未引起国内有关学者的注意。本文拟在梳理美国媒体于近年来的战争新闻报道现状的同时,也试图对"和平新闻"这个新生理论及其职业实践的可行性和科学性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5.
2016年1月,《安徽商报》报道了安徽宿州"贫困生请吃饭"事件,引起社会关注,相关单位的深入调查揭开了事实真相,将涉事记者和媒体机构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本文从新闻媒体职业道德的失衡与错位进行剖析,重新审视新闻职业伦理道德,探索媒体职业道德失范的治理之道。  相似文献   

16.
战争,作为矛盾冲突的焦点历来备受人们关注,因而也成为新闻界报道的热点。有人说,战争是新闻之母,也有人说,战争的第一个受害者就是新闻。纵观美国现代新闻史,可以看出一条清晰的脉络:美国政府用一只无形但却威力巨大的手越来越紧密地控制了美国媒体,尽管它一再标榜给媒体“以世界上最充分的新闻自由”。与此相对应的,则是美国新闻界新闻道德的日渐堕落,尽管它也是一再宣称“客观、公正、准确地报道新闻事实”。 美国政府在战时对新闻的控制由来已久。早在南北战争时期,就已经有了新闻界自动接受强制检查的先例。第一、二次世界…  相似文献   

17.
《新闻导刊》2008,(1):10-10
"同步式"跟进就是当一个新闻事件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时,地方媒体通过调动本地新闻资源,就同一事件同时进行关注的一种报道方式。这是  相似文献   

18.
"三公消费"早已是社会的关注对象,而真正引起公众广泛关注并由媒体大规模报道,却是在去年2月温家宝总理与广大网友在线交流谈及"三公消费"之后.因为人们的关注,"三公消费"成了新闻焦点,关于它的任何作为和不作为都是新闻,各大媒体大面积,不间断报道,颇有"席卷而来"之势.  相似文献   

19.
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广播业快速发展、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广播新闻作为广播媒体的重头戏,在寻求创新中有了新的发展。以中国之声为代表的新闻频率在传播理念、传播内容、传播渠道、报道方式上均有新的举措,努力寻求广播新闻的多元化革新和全方位突破。传播理念:新闻立台、观点强台、三贴近原则的强势回归新闻立台,倾力打造专业新闻频率。广播的社会属性决定了广播的喉舌功能和桥梁作用,而广播这种喉舌功能和桥梁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新闻传播发挥出来的。其  相似文献   

20.
评论被称为媒体的旗帜和灵魂,是增强媒体公信力的重要载体。从2012年8月开始,本溪广播电视台《本溪新闻》节目中推出了《今日关注》专栏,运行两年多来,已经成为新闻节目的看点和观众喜爱的亮点。笔者认为,坚持"三贴近"原则,力求新颖精当,注重情理交融,彰显声画优势,这是市级台办好新闻评论的关键所在。一、坚持"三贴近",是办好新闻评论的源头活水新闻战线开展"走转改"活动,让记者们把身心沉到了基层,捕捉到了鲜活的新闻,跟上时代前行的脚步,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