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西的苹果     
初三的时候,我有一个好朋友,他的名字叫做郝朋友。郝朋友长得很帅,我那时候也不像现在这么丑,也挺帅,帅到后来,一个叫做小西的女生暗恋上了我。她经常从家里带苹果给我吃,要不就非要借几本故事书给我看,再不就守在走廊里面,等着我经过的时候忽然打我一下,装做跟我生气。估计是这样的场景多了,就被一些觉悟高的同学报到老班那里去了,当时的情形可能是这样,也可能不是,总之我被老班喊去谈话了。喊没喊小西我不知道。事后我就天天躲着她,不跟她讲话也不看她。我想她也许看出来了,再从家里带苹果的时候也不给我,一个人坐在离我不远的座位上,一个…  相似文献   

2.
我奶奶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家庭妇女,今年已经63岁了。每到深秋时,她那鬓发花白的头上戴着一顶棕色的毛线帽子。她很爱干净,家里被她收拾得一尘不染。但是我发现她很少看电视,即使偶尔看一下也是什么京戏、黄梅戏、越剧等一些戏剧片。我想:那么多好看的电视剧她都不喜欢看,偏偏看那些我最不爱看的戏剧,是不是人老了都是这样的呢?有一天,我禁不住问:“奶奶,是不是人老了就不喜欢看电视了?”奶奶伤心地对我说:“不是哟,小时候我家里穷,没钱读书。电视上的字没一个认得的,电视里的话又听不懂,看也没味道。”我听了同情地说:“奶奶,不用难过,我现在…  相似文献   

3.
炸双料肉卷     
蕾子胆子非常小,可好奇心却无人能敌。前天夜里,她躲在自己的被窝里看书。见她看得津津有味,我也钻进她的被窝。“看的啥书?”“《鬼故事》。”于是我俩便一起看,后半夜别人都睡了,我们的呼吸声格外清晰。我说:“初三都下晚自习了,明天再看吧。”她说:“好,睡觉。”在被窝里我差点被她弄死,她说害怕,便死命地抱住我。我威胁道:“你再抱我,我就回自己床上。”其实说这话我心里也毛毛的,我也害怕啊。她更加拼命地抱住我:“不要!不要!我害怕!”“嘘,小声点。”就这样,我被她抱了一整夜。终于不堪忍受这样的折磨,早上5点我卷起铺盖爬回自己的床…  相似文献   

4.
我女儿佩佩,5周岁,在幼儿园大班,平时喜欢学习,特别喜欢认字、背诗、算数。有一次我从幼儿园接她回家,一路上她都在嘟嘟囔囔地背东西:“瓷器唐瓷器,牛羊山喂羊,爸妈不生气,里外要看好。”仔细一听,这既不是诗也不是儿歌。回到家里,我按我所听到的写到纸上,问她是不是背这些字。她一看就急了说:“我是背老师教的字,不是跟你这样写的。”第二天我去送她入园,到教室里看了看,原来黑板上写着这样几  相似文献   

5.
果果这学期接连碰上了很多美事,这不还被小队的队员选上了小队长,你看她可高兴了。本来她是一个爱说、爱笑,走路也是一蹦一跳的少先队员,可是自从被选上小队长以后,满睑严肃,一副深沉的模样,平时也不和同学开玩笑了,走路也像大人似的。你要问她,“你为什么变成这个模样?”她会认真地告诉你,“我现在被大家选上小队长了,我要把小队工作搞好,我要用实际行动换来在同学中的威信。”为了在同学中间树立威信,果果这样做对吗?应该怎样在队员中树立小队长的威信?我们一起来请教小龙辅导员,听听他是怎样讲的?  相似文献   

6.
我的母亲是个平凡的人,但是我一生最感念的人,她不仅学业上把我培育成才,在人品上也给我做出了榜样。小学一年级,我记忆中的第一次考试,却拿到了一张不清楚的试卷。在我问同桌试卷上的题目是什么时,她说她给我看她的卷子,但是我也得给她看我的卷子。考试还可以这样考,惊奇之余,  相似文献   

7.
我的女儿三岁的时候,一位朋友送给她一本图画书《骄傲的小鸡》。这是她生下来所拥有的第一本书。这本不知道被她翻看了多少遍的图画书,伴随她读完了幼儿园。我也很喜欢这本书。我最早对“图画书”这个概念的认识,也是得之于这本书。现在,为了写这篇文章,我特意找出了这本图画书,又看了一遍。书中最后一页上有一行字“:鸡妈妈朝小鸡跑来,她怜爱地抚摸着小鸡,把小鸡搂到自己怀里。就是这样。”看到这里,我仍然感到一阵激动和温暖。这使我想到,虽然并非所有的图画书都是写给小孩子看的,但是,也只有图画书,才是真正属于小孩子的书。可以说,世界…  相似文献   

8.
问:我家宝宝3岁了,话还挺会讲的,就是非常胆小。那天,她看一个专给儿童看的关于天文方面的DVD光盘,当看到许多星球在转时,突然说怕,接着就哭了。可这个片子她平时是常看的呀。接下来的好几天晚上她都说害怕。她自己也想克服,叫大人把DVD放给她看,可一看就哭,平时还会不停地说怕,并且连以前不怕的东西也怕了,笑容都没了。我本来想淡化此事,但她一直说怕。我向她解释,画图给她看,效果也不太好。看着宝宝这样,我心里很难过,怎样才能让她开心点,不再害怕呢?一个心急如焚的妈妈  相似文献   

9.
每一次到培训学校接孩子,我都会碰到一位特别的妈妈。 她是那样安静,在培训学校的家长等候大厅里,很是与众不同。绝大数家长不是三五成群地聊天,就是闭目养神。只有她,每次,选一个角落,看书。今天她看的书我也看过,名为《好孩子是家庭的财富》,她不仅看,还做了记号。我想,有这样的母亲,她的孩子一定很优秀。  相似文献   

10.
一小A很不自在地坐在我面前的椅子上,头使劲地往下低着,一声也不吭。我强压住心中的怒火,用冷冷的眼神盯着她,却一字也吐不出——哎,对她,说什么好呢?这样的"对峙"持续了足有三分钟,空气仿佛都凝滞了。她微微抬了抬头看了我一眼又匆忙低下,继续很不自在地坐着,一声也不吭。这样的"对峙"真让人压抑,  相似文献   

11.
柔和的力量     
有一天早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校园里散步,突然看到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在花房里摘下了一朵玫瑰花,然后拿着它从容地走了出来。小女孩偷花被苏霍姆林斯基抓了一个现行,事实确凿无误。一般人也许会立刻生气地进行批评教育,但苏霍姆林斯基并没有这样做。他俯下身,亲切地问小女孩:“孩子,你摘这朵花是送给谁的?能告诉我吗?”小女孩有些害羞地说:“我奶奶病得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有这样几朵大玫瑰,她有点不信,我现在摘下一朵送给她看,  相似文献   

12.
修表     
《生活教育》2013,(2):1-1
一位朋友的夫人来看陶行知,生气地从包里取出一个纸包。她打开纸包,一只被拆得乱七八糟的表呈现在陶行知眼前。 “陶先生,这只表是昨天刚买的,还没戴上手,竟被我儿子拆成这样。我实在生气,狠狠揍了他一顿,他还犟,把我的手也抓破了。你看,他五岁就敢拆表,将来大了只怕房子也要被他拆掉了。这不,我正要去找修表店,还不知修得好修不好。”  相似文献   

13.
和朵朵之间的第一次书信往来,是在五年前,那年她六岁。 朵朵因为记不住作业是什么,被我狠狠地训了一顿,她抹着眼泪回到自己房间,一会儿,她手里握着一张卡片,往我眼前的书桌上一放,不说话,也不看我,转身走掉了。  相似文献   

14.
一天下晚自习后,我走进办公室放书准备回家.这时听到有轻轻的敲门声,打开门一看,原来是语文课代表小A.我让她进来坐下.她很紧张,低着头,欲言又止.我知道她有话要对我说,但又有点不敢说.就轻轻地说:"你有什么想告诉老师的就说吧,老师经历的多,可以帮你分析一下."等了一会儿,她终于断断续续地说了起来:"我不知道该怎么办,这些天脑子里一直想着他,他是体育课代表,我喜欢看他在篮球场上矫健地投球和在足球场上潇洒地射门的身姿.上课时也不由自主地往他那边看,夜里也梦到他.我知道这样会影响学习,也在努力控制自己不去想这些闲事,可总是不由自主.  相似文献   

15.
五岁的女儿好不容易用积木玩具在她的房间里搭好了一座“桥”,兴致勃勃地喊我去看。正在客厅满头大汗拖地的我不耐烦地对她说“:知道了,自己玩吧。”女儿噘着嘴,怏怏地走了。几秒钟后,就听见女儿房间里哗啦一声。冲进去一看,女儿已把“桥”推翻,正眼睛红红地看着我。一下子我醒悟到,原来女儿只是要我“关注”她搭起的桥,“关注”她的劳动成果“,关注”她这个个体的存在。这样的要求实在不算高!我们家长常常这样,在忙碌和疲乏之中,给予孩子应有的关注往往太少了。心理学家认为,孩子有一种被重视的欲望。就是刚刚会爬行还不会说话的婴儿,在安…  相似文献   

16.
春雨无声地洒落大地,被滋润的种子沉睡中渐渐发芽;春风无痕地吹过树林,被轻抚的树枝萌发点点绿意.这是我向往的理想的教育境界,也一直努力地朝着这个方向前行. “每个学生都各自是一个完整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没有不愿成为好孩子的儿童”.20多年来一直任教低段,低年级的孩子有着色彩斑斓、纯真无瑕的内心世界,有着被肯定、被赏识、被激励的稚嫩童心.有一件事让我感触颇深:楠有一张圆圆的可爱的笑脸,眼睛弯弯的,含着笑意,经常发现她偷偷地看我,问她你看什么呢?她一下涨红了脸,羞涩地摇摇头,躲一边去了,我笑笑,也就随她了.  相似文献   

17.
避免偏见     
近来,我发现怡怡越来越频繁地往地上坐,往往要等我看到后请她起来,或是扶她一下,她才肯起来,并告诉我是某某给她撞倒了。今天也是这样,我看到大鹏从她身边经过后,她又一次像是被撞倒似  相似文献   

18.
黄斌 《生活教育》2012,(9):39-40
我碰到过一件挺尴尬的事儿。 一次出差归来,刚搬来的邻居小女孩跑过来串门,活泼的孩子像只小鸟一样在我前后飞,一会儿一声“叔叔”,叽叽喳喳问个不停。当看到我从包里捧出一堆花花绿绿的巧克力时,她惊奇地瞪大了眼睛。当明白这是送给她的,小女孩并没表示出应有的欣喜,也未伸出双手来接,只是犹豫地摇了摇头说:“叔叔,妈妈不让我要别人的东西。”尽管她嘴里这样说,可她的眼神分明告诉我她非常想得到这份礼物。于是我开导她:“小朋友,你看叔叔是不是坏人?”她肯定地摇了摇头。我说:“既然这样,你就收下吧,你妈妈不会陉你的。”也许是我的话为她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借口,也许是她太喜欢这诱人的巧克力了,小女孩终于把巧克力装进兜里,一蹦一跳地唱着歌走了。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节语文课,上的是一年级的《司马光》,学完课文,我问了一个问题:“如果当时你也在那,你会用什么办法来救那个小朋友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精彩迭出,我及时地表扬了他们。学生们个个情绪高涨,兴致盎然,气氛十分融洽。这时,我见一个同学将手偷偷地举起来,又飞快地放下。这是一个在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平时上课绝少发言,能举手一定是鼓足了勇气的。我连忙微笑着示意她发表意见,她站起来时满脸通红,还朝四周看了看,小声地说:“老师,我认为还可以大家一起用力,把缸推倒,这样水流出了,小朋友得救了,而且缸也不会被打碎…  相似文献   

20.
周五的晚课是我一周的最后一节课。学生的几次"骚动"都被我及时制止了,课很艰难地进行了一半,当我正想继续讲下去时,我发现张力正非常认真地写着什么。我停下来,注视了她一会,她还在埋头写,根本没有意识到我在看她。我走过去,发现她正在抄袭别人的化学作业。其他同学都盯着我看,好象是等待着一场暴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