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在中德职教合作30周年到来之际,"中德职教合作30周年庆典暨中德职教合作发展论坛"2009年11月29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出席开幕式并宣读国务委员刘延东的贺信.  相似文献   

2.
2009年11月29日,“中德职教合作30周年庆典暨中德职教合作发展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教育部、财政部、外交部有关负责人以及来自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的教育行政部门、职业院校、行业组织、企业、中德双方合作项目单位的代表共500余人参加了这次大会。  相似文献   

3.
在中德职教合作30周年到来之际,中德职教合作三十周年庆典暨中德职教合作发展论坛2009年11月29—30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活动期间,会议还开设了校企合作、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法制建设4个分论坛。其中,教学改革分论坛发言以中德两国相关职业教育教学借鉴与交流中的实际经验为依据,涉及职业教育教学理论的研究与应用、职业教育办学与教学模式的迁移等,从不同角度为我们提供了多方面的借鉴和有益启发。  相似文献   

4.
2009年11月29日,中德职教合作30周年庆典暨中德职教合作发展论坛在京举行。 教育领域的交流合作一直是中德人文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稳固和推动两国关系起到了积极作用。30年来,中德在联合设立职教合作项目、联合培养职教师资、共同开发教材及教学大纲等方面开展了密切合作。截至2008年年底,双方合作为中国培训了中高等职业学校教师2000余名、校长700多名。  相似文献   

5.
为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加强职教师资队伍建设,学习国外职教师资培养培训经验和相关专业教育的先进理念和方法,教育部将与德国国际继续教育和发展协会合作,启动“中德职教师资进修项目”。教育部11月3日印发了《关于启动中德职教师资进修项目的通知》,主要精神如下:  相似文献   

6.
为了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推动职业教育更好更快发展,不久前,《人民政协报》教育在线周刊联合“十一五”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国1979-2008年职业教育要事研究与编纂》课题组举办了“中国职业教育30年的回顾、思考与展望”论坛。论坛上,《中国1979-2008年职业教育要事研究与编纂》课题组组长、原教育部职成司司长杨金土对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30年作出了这样的评价:“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起伏跌宕,波澜壮阔。我国的职教事业,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直接推动下,通过若干具有中国特色和鲜明时代特点的重大决策和举措,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已经是中国教育改革大潮中的主要亮点之一。最近五六年发展的深度和广度,则是史无前例和更加鼓舞人心的。”这一席话,精彩地概括了中国职业教育30年发展的光辉历程,鼓舞了广大职教工作者的士气。为了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反映职教事业在改革开放大环境中的发展历程,本刊将陆续摘编此次论坛上教育部领导及职教专家的演讲,供广大读者学习、参考。杨金土的文章为开篇之作。  相似文献   

7.
袁旭 《广西教育》2008,(27):4-6
5月21日至6月6日,自治区教育厅副厅长黄宇率中德合作行动学习项目“广西职业教育充分发展研究”团赴德国学习培训。本期我们特意编发由该团学员、广西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袁旭(博士、研究员)撰写的学习培训成果《中德职教比较研究及对广西职教的启示》一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中德职教合作十年──成果与展望刘来泉一、中德职教合作十四年的回顾中德两国职教合作始于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政府派出的经济、教育考察团几乎同时对德国职业教育经验发生了兴趣。出于通过改革发展职业教育,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社团     
中国职教学会召开年度工作会;“助学政策助我成才”活动各奖项评出;第二届西部职教论坛举行;2008中澳医药职教合作交流论坛举行;交通行业将发展多样化工学结合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10.
社团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举办农职教改革发展论坛,中国职教学会推动研究与学科建设,中华职教社培育百万管理者,中国成人教育协会纪念成人教育改革发展三十年,高职“211”院校展示两周年建设成果  相似文献   

11.
今天,来自德国和辽宁的100多名职业教育界及企业界的人士汇聚春意盎然的东北工业重镇——沈阳,隆重举行“中德职业教育论坛暨展览会”,交流中德两国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推动中德两国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合作与交流,这次活动是中德两国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史中的一件盛事,必将对中德两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在此,我代表辽宁省人民政府,向论坛暨展览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  相似文献   

12.
声音     
《教育与职业》2008,(4):20-21
“职业教育要把提高质量作为发展重点,前提是加快与行业、企业的合作。校企合作是职教发展的方向性改革。”—日前,在中国职教学会管理工作委员会召开的校企合作论坛上,教育部职成司司长黄尧这样表示。  相似文献   

13.
3月中旬,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以《职业教育在平度》为题,连续三次报道了山东省平度市利用中德“双元制”合作项目,为当地经济社会做出的巨大贡献。 中德合作平度“双元制”农业职业培训项目自1991年正式实施以来,作为德国唯一一个在华农业“双元制”项目,在中德双方的共同努力下,项目持续健康发展。十三年来的实践证明,借鉴实施“双元制”职教办学模式,对于加大教育与经济的结合力度,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有着独到的作用。因此,平  相似文献   

14.
真诚的合作丰硕的成果──借鉴德国“双元制”创办新型职教基地的几点体会(摘要)天津中德培训中心天津中德培训中心创建于一九九0年,一九九三年达到满负荷运转。几年来,我们坚持中德双方的密切合作,坚持学校与企业的紧密结合,坚持灵活运用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5.
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被誉为战后德国经济崛起的"秘密武器",也被我国职教界所推崇.中德职教合作已有31年历史,中德职业教育交流大会自2006年以来,今年已成功召开5届.透视德国职教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职教与行业、企业的紧密联系,而行业则搭建起了职教与企业沟通的"桥梁".当"校企合作、产教结合"成为困扰职教深入发展的羁绊时,植根于行业的德国职教无疑为中国职教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从国际比较角度看“双师型”职教师资培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前,我国虽已建设了一批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和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并多次提出依托高等工科院校培养“双师型”职教师资,但职教界对“双师型”的含义还十分模糊,对高等工科院校开展职教师资培养缺乏深入系统的理论研究。本文基于中德两国政府合作在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开展的“职教师资培养项目”,提出“双师型”的内涵,研究“双师型”职教师资的素质结构,以确定其培养目标、培养要求和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7.
从国际比较角度看“双师型”职业教师资培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我国虽已建设了一批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和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并多次提出依托高等工科院校培养“双师型”职教师资,但职教界对“双师型”的含义还十分模糊,对高等工科院校开展职教师资培养缺乏深入系统的理论研究,本文基于中德两国政府合作在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开展的“职教师资培养项目”,提出“双师型”的内涵。研究“双师型”职教师资的素质结构。以确定其培养目标,培养要求和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8.
2023年12月24日至25日,由中国—东盟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举办的“2023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发展论坛”在广西南宁召开。本次论坛以“集聚开放·合作创新”为主题,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中国与东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职业教育国际产教融合、职业教育国际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研讨,并就强化职教发展模式交流互鉴、创新中国与东盟职业教育合作机制、共创职业教育国际产教融合新范式和加强职教智库合作等方面形成了广泛共识。  相似文献   

19.
《当代职校生》2012,(11):3-3
近日,受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邀请,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参加了首届德同“中国职业教育展”。本次教育展是对2011年6月教育部与德国联邦教研部签署《关于共同设立“中德职教合作联盟”的联合声明》的落实。  相似文献   

20.
中德职业教育合作已经走过了三十多年的历程,两国政府与组织间、院校间在联合设立职教合作项目,培养职教师资和开发职教课程体系等方面紧密协作。总结中德职业教育合作的成果和经验,不仅能促进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职业教育战略,而且能加速职教全民终身化进程。本文通过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来展望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未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