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语文教育教学固然没有定法.但语文教育教学必须得法。语文教育教学有无效益,并不是指语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是否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因此有效教育教学需要教师具有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语文教育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语文教育教学有效吗?”“我的语文教育教学方法合适吗?”“有没有更有效的更适合学生的语文教育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
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即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学必须关注每一个有差异的个体.适应每一个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最大限度地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智慧潜能。然而教学发展到今天,在班级授课制的前提下。一个班的人数动辄五、六十人,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大都是平行班,如何因材施教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教师面前的难题,如何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差等生“吃得了”.这就决定了现行的教育必须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实行分层教学。  相似文献   

3.
《教师博览》2009,(7):F0002-F0002
“每一个孩子都将是一朵盛开的花,教师的责任和义务是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只要老师给足他们阳光、空气和水,并耐心地等待.就一定能够听到花开的声音”,这是申淑敏的内心感悟。“一个失败的教师只能用一种方法教育一百个学生,但一个成功的教师可以用一百种方法教育同一个学生”,这是申老师从多年教学经验中总结出的制胜法则。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怀柔区第二中学在新课程改革中倡导“让每一位教师都成为研究者,让每一堂课都充满生命的活力,让每一个学生都以自己的方式走向成功,让每一位教师都树立‘教学就是对话’的课程理念”,使得教育教学因“自主而有序,合作又高效”而领跑一方,在北京市新课程改革中异军突起。  相似文献   

5.
在新课程背景下,北京怀柔二中倡导“让每一位教师都成为研究者,让每一堂课都充满生命的活力,让每一个学生都以自己的方式走向成功,树立教学就是对话”的新的课程理念,使教育教学“自主而有序,合作而高效”。  相似文献   

6.
教师的一次鼓励、一句表扬,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不断上进的信心和动力.在这种得到肯定后成功的喜悦中,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浓烈,为更好的教学奠定了基础.可见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不是命令,而是激励.激励教育,是根据人文主义哲学思想,秉持“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的信念,相信每个人都想进步、想发展.建立以激励机制为中心,面向全体,努力创造适合每一位学生潜能发展的条件和环境模式,关心和激励每一个学生,利用一切积极因素促进学生成长与进步.  相似文献   

7.
新课标对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树立新课程理念,强化课程意识,优化教学方式。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学生对英语学科的兴趣,能够在课堂中充分参与,享受到课堂成功的喜悦,从而实现课堂的高效率。那么,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如何让学生享受每一节课成功的喜悦,收获每一节课的希望,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呢?一、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传统的教学,教师采用“灌输式”的教学  相似文献   

8.
邱卫国 《语文天地》2010,(10):58-59
《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教学公平”就是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时,关注每一位学生,给予每个学生发展的机会;针对每一位学生的知识、能力等个性差异,以“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为标准来评价学生。那么,如何把“教学公平”渗透到城郊学校语文教学中呢?  相似文献   

9.
耐心是一种爱的表现.也是语文教师教学成功的保障。一个有耐心的老师从来不会对学生失望,一个有耐心的老师也从来不会让学生失望。耐心是教师自内而外的一种人格修养,这种人格修养似“春风化雨”般潜移默化地教育着学生,影响着学生,塑造着学生。自从坚持以“耐心”教学语文以来,作者所教的每一届学生。没有语文考试不及格的。取得了班级语文全县全优的成绩。在此与同行分享教育心得。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做到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过程,课堂上对学生的关注就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否及时地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动态,  相似文献   

11.
初·名师     
教育格言尊重赏识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成功。教学主张张宗方主张语文课堂要体现“本色语文,快乐语文”的特点,追求课堂“语文味”及行云流水、自然流畅,注重在亲近语言、反复朗读、情感充盈、快乐学习等方面下功夫。他认为语文课堂就是语文教师自我成长的主阵地。多年来,他立足课堂,积极探索,在践行“本色语文,快乐语文”的教学主张中享受着语文教学的诗意。  相似文献   

12.
“激励性评价”是指在教育教学中,通过教师的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育教学方式,不失时机地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激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诱发其学习兴趣,内化学生的人格,是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一种策略。在体育教学中,适时、及时、得体的表扬和激励。能使学生找回自信,体验成功,获得愉悦。新课标实施以来,广大教师从“为了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理念出发,已经认识到激励性评价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周士平 《考试周刊》2010,(46):198-199
新课程理念给每位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它对一线教师而言,既是一种机遇,又是一种挑战。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标准抓做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努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业设计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对巩固新知识,联系旧知识,为教师提供教学反馈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传统的教学理念以“偏、难、旧、多”作为作业设计的出发点.使学生处于作业的阴影之中,扼杀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4.
新一轮的课程标准改革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发生了深刻的改变,其中教师如何实施教学成为了这次新课标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如何才能使自己的生物教学符合新课标要求是每一位生物教师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笔者认为,要使自己的教学符合新课标要求.教师应该具备以下几点素养:  相似文献   

15.
“激励性评价”是指在教育教学中,通过教师的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育教学方式,不失时机地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激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诱发其学习兴趣,内化学生的人格,是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一种策略。在体育教学中,适时、及时、得体的表扬和激励,能使学生找回自信,体验成功,获得愉悦。新课标实施以来,广大教师从“为了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理念出发,  相似文献   

16.
新课改倡导的是有效教学.它的前提是有效课堂教学设计。无疑就是要求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精心地进行课堂教学设计.使学生们在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即教学效益的生成。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曾写道:“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师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三百多年来.这种以“少教”而“多学”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7.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化简”书本知识,是每一位想成功的教师都要思考的问题。同时。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环境建设强调体现生活化。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需要,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学习,形成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方式.这是新课程特别强调的。具体来说。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激活课堂教学,可以从以下...  相似文献   

18.
赵代容 《考试周刊》2010,(18):184-184
新课改推行到现在有些时间了,通过教学实践,我对新课改的教学有几点思考,下面加以阐述。一、怎样认识新课改的“新”新课改的“新”在于教学理念的新。它以一种全新的教学目标来指导教学,以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来指引每一位教师,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要求教师必须学会用新的思想去解决遇到的问题,充分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完成从教会学生学知识到教会学生学习的转变,从而建立终身学习的社会机制。  相似文献   

19.
海南师范大学关文信教授说:“理念是行为的内核.行为是理念的外延.改变行为先要从改变观念做起”。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更新教育观念.按照新课程的要求.“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课堂教学充满创新活力.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下面我即新课理念下.教师如何按照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的关系上好历史课.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乌申斯基说得好:“如果你厌恶学生,那么,教育工作刚刚开始时就已经结束了。”这说明在体育教学中,教帅的教育只有溶解在爱的情感里,才能转化为学生自身需要,引起学生积极反应,体育教学才能够取得成功。体育教学的专业特点决定教师经常要手把手教授学生动作,与学生情感交流更为直接、具体。教师的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都传递着教师不同的情感,都可能引起学生情感产生巨大的变化。师生情感和谐融洽,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学其道”。因此,体育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稳定的、最有利于教学的情感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