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利用电容器放电测电容》是高中物理(甲种本)第二册的实验,实验电路如图1所示。图中电源为学生电源,被测电容器C为470μF电解电容器,微安表量程为0~500μA,放电电阻R为27KΩ。根据实验要求,按照电路图1连接好电路后,先合上电键K′,调节变阻器R′使伏特表指示到实验需要的电压值12V。这里所说的实验需要的电压值12V,实际上就是合上电键K对电容器C的充电电压,也是打开电键K的瞬间,电容器C刚开始放电时的电压,亦即根据公式C=Q/U,求电容器的电容C时的U、显然、这个调节好了的电压值,在合上电键K时是不应该改变的。然而事实上,当合上电键K给电容器C充电时,  相似文献   

2.
一次高中物理毕业会考实验操作考查时 ,笔者发现 ,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实验操作的学生在用游标卡尺测摆球直径 .遂问任课教师 :为什么要用游标卡尺 ?回答说 :测摆长准确 .在一些练习题册中 ,经常看到“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练习题 ,要求用刻度尺测摆线长度 l,用游标卡尺测摆球直径 d,再由 L=l d/ 2求出摆长 .理由是为了提高测量准确度 .翻开“必修本”第一册学生实验五“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一节 ,测摆长的要求是 :“用刻度尺测量摆长 L.量摆长的时候 ,摆长的下端应从球心算起 .”这里 ,明白无误地说明用“刻度尺”测量 ,没有说要用游标卡尺 .况且 ,在“必修本”中 ,到高二第二学期才学游标卡尺的使用方法 ,怎能在高一就让学生使用呢 ?那么 ,这种测法是从何而来的呢 ?当然 ,也不是空穴来风 .1 984年启用的“甲种本”里 ,测量摆长的方法是 :“用米尺量出悬线长 l,准确到毫米 .为了测量方便 ,可以用游标卡尺测量摆球的直径 ,然后算出摆球的半径 r,也准确到毫米 .单摆的摆长是悬点到球心的距离 ,所以 l r就是摆长 .”其根据大概就在这里 .这里要指出 :( 1 )在“甲种本”...  相似文献   

3.
一般我们在做电容器充放电的演示实验时,在给大容量的电容器充电后使电容器正负极接触放电,放电过程中产生明亮的火花和一声巨响,给学生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感受”.在引起学生一阵惊呼后,便认为已经达到了实验的目的,实验也随即收场了,很少再去考虑怎样把这个实验做得更好,怎样对这个实验再进行拓展利用.  相似文献   

4.
《高中物理读本》(即甲种本)第二册的“电场”一章详细阐述了静止电荷所激发的电场——静电场的特性,并在学生实验之五——“电场中等势线的描绘”实验中用脚注说明由于静电场和稳恒电流场遵守的规律相似,实验中是用在导电纸上形成的稳恒电场模拟静电场来做实验;在第三册(甲种本)的“电磁振荡和电磁  相似文献   

5.
我们在指导学生做高中乙种本“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时,常发现这个实验误差很大,甚至有的学生得到实验的结果是增加的动能大于减少的重力势能,即1/2mv~2>mgh,这既不合理也达不到证明“守恒”之目的。经研究,我们认为教科书上用来计算即时速度的公式v=gf是与实验实际情况不相  相似文献   

6.
为了加深学生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高中教材在“机械能”一章中安排了学生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一、实验所用的两种方法的比较 甲种本和甲种本以前的试用本,在该实验中是通过重物自由下落和小车沿斜面下滑两种情况来进行,而乙种本和现行的必修本中则只有重物自由下落一种情况。  相似文献   

7.
灵活变化实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晓青  陈燕 《物理教师》2001,(12):21-21
我们认为 :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训练学生的创造能力 ,就要打破常规 ,对教材中安排的实验 ,不妨灵活地加以变化 ,以便进一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开发学生的智能 .下面举例说明我们的点滴做法 .1 变实验目的用同样的器材和方法可以达到不同的实验目的 .在做“验证玻意耳定律”的实验时 ,问学生利用这个实验能不能来测大气压呢 ?在做“研究平抛物体运动”的实验时 ,问利用这个实验能不能求出物体的落地速度 ?在做“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时 ,问利用这个实验能不能研究在失重时小砂桶对绳…  相似文献   

8.
高中物理甲种本中讲电源电动势,主要是通过分析公式U_外+U_内得出的。然后又从此公式与部分电路欧姆定律总结出全电路欧姆定律。要讲好以上两个内容,关键是做好测电源内、外电路电压的实验。按甲种本上的装置,由于内阻很小,所以实验不易成功。我们因陋就简用下述装置很顺利地完成了这个实验。一、实验装置(如图)  相似文献   

9.
1 金属在氧气中燃烧 我们实验室购置的燃烧匙大都是铜制的,在做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实验时,常因铜的干扰产生黄色烟雾,另外非金属磷在氯气中燃烧也产生类似的干扰,给学生造成错觉,有的学生误认为钠或磷在氯气中燃烧本应就是有黄色火  相似文献   

10.
翻开课本,首先看到的是“目录”。“目录”居于课本之首,但它的作用却常常被忽视。有的学生(尤其是学习比较差的学生)对它根本不屑一顾;多数学生也只能用它作为查找课本内容页码的参考;能认真研究和应用“目录”的极少,这与“目录”的“之首”地位实在不相称。我在教学中比较注意从以下四方面引导学生发挥“目录”的作用。 第一,在新学期或新课本开始使用时,运用“目录”介绍新学期学习内容或全书内容、篇章结构,做到“纲举目张”。例如,开始学习高中《物理》第二册(甲种本)时,结合课本第一章的“引言”,让学生阅读目录,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改革后,我们化学教学的方式、观念等都发生了改变,出现了众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但化学实验教学却依然问题较多,如“讲实验代替学生做实验”“播放多媒体视频中实验操作代替做实验”等现象依然存在.实验是化学的基础,教师应该努力运用各种实验方式,提高学生多维能力.笔者结合“探究金属化学性质”中运用多种实验方式的实例,对实验教学进行了以下探索.  相似文献   

12.
电容器是无线电技术中应用广泛的电子元件之一 ,通过“电容器、电容”一节的学习 ,学生应对电容器有比较确切的了解 .高中《物理》(必修本 )教材中该节的内容侧重于对电容器的认识和了解 ,对“电容器”和“电容”的定义较抽象 ,学生缺乏必要的感性认识 ,难以建立起正确清晰的概念 .教师有必要对教材的内容进一步加工和延伸 ,使得教学效果更好 .为此 ,笔者在本节教学中精心设计了一组实验 ,充实了教学内容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弄清电容器基本性质教材对电容器的定义、电容器的性质只作了简要的说明 ,留给我们教师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  相似文献   

13.
中学物理教学中 ,实验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但目前教学普遍存在重讲授 ,轻实验的现象。特别在农村初级中学 ,受经费、人员、设备 ,还有应试教育的影响 ,教师只是讲“实验” ,学生也就是写“实验” ,“做”实验题。有的学校甚至未开过一次学生实验课。学生进入高中后 ,做实验时无所适从 ,出现了各种心理障碍。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各种心理障碍 ,迅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是高一物理教学的重要问题。1 学生实验的常见心理障碍(1)怯———恐惧型。表现为“前怕老虎后怕狼” ,怕损坏仪器 ,怕实验操作出错 ,甚至怕有危险。如使用打点计时器时不敢…  相似文献   

14.
在高中物理“交流电”部分,增加一个“研究交流电路中的感抗和容抗”的学生实验,是很必要的。这一实验,利用现行《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理科教学仪器配备目录(试行草案)》中所规定的仪器,就可以完成,并不需再增加新设备。一般用频率一定的交流电、用伏安法测定线圈的电感(自感系数)和电容器的电容,并来研究纯电感电路中的电流和电感以及纯电容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容的关系。下面介绍一种测定电感并研究纯电感电路中电流和电感关系的实验方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现行高中物理(选修)教材“电容”一节中,关于平行金属板带电量一定时,板间电压随板间距离、正对面积和插入电介质而变化的演示实验,一方面由于设备和实验条件等原因,实验效果不佳或不能做,另一方面教材上的实验结果不少学生虽然看到了,但对其成因感到费解。为弥补实验条件不足和让学生达到透彻理解实验结果的成因,下面就该节教材中的实验结果成因的物理实质作一粗略剖析,供大家教学中参考。 在选修本P209图6—41中,电容器的Q、S不变,  相似文献   

16.
“伏安法测电阻”是初中最重要的电学实验之一。由于新教材(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中增加了“金属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这一实验结论,给学生正确理解和处理好电阻与温度的关系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笔者以为突破这一问题的方法还得借助于实验,即“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  相似文献   

17.
力学是工科大学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力学教研组担任了全校约六十个班级的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力学的教学工作。自粉碎“四人帮”恢复教研组的四年来,全体同志认真负责,教学效果反映较好。七九年、八○年两次被评为教学先进集体。在获得先进集体之后,我们继续努力,进一步搞好基本课程的教学,同时又增开了一些新的课程,如振动理论、分析力学、陀螺力学、振动量测技术基础、随机振动、非线性振动、实验应力分析、断裂力学、弹塑性力学等选修课,今年还将新开金属力学性质、结构动力学等,为提高教学水平,扩展学生的知识作出新的努力。这些新开的课程中,有的是为了加强理论教学,有的是为了加强实验教学。例如,振动量测技术基础和实验应力分  相似文献   

18.
“测定金属电阻率”实验是中学生必做实验,也是会考和高考的必考内容。为了保证学生实验正确顺利,保证应试失误减少,我们在组织学生实验时必须强调“八要”,即: “一要”用安培表外接法,因为测定的金属丝的电阻比较小,与伏特表内阻Rv相比小得多。所以,用伏安法测导线电阻的电路采用安培表外接,这样引起的实验误差小。 “二要”通电时间短,通电电流要小。因为金属丝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变化而变化,若通电时间过长、通电  相似文献   

19.
在讲解高中化学课本(甲种本)第二册第三章第三节时,为了说明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有些书或老师除做了在氯化铁和硫氰化钾混和溶液中增加氯化铁或硫氰化钾的实验,还做了增加氯化钾浓度使平衡移动的实验,实验结果是溶液颜色变深。一般把这个现象解释为由于增大生成物浓度平衡向左移动的结果。表面看来,似乎弥补了课本中演示实验的不足(实验3—4中没有做增大生成物浓度对平衡移动的影响),实则是犯了科学性错误。  相似文献   

20.
平行板电容器是一种重要的电容器 ,高中《物理》第二册教材中通过一个演示实验来研究决定它的电容大小的因素 ,虽然本实验的现象明显 ,但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其中的一些道理 .笔者根据多年来的教学经验认为 ,非常有必要给学生讲清一些必要的问题 ,以加深他们对实验原理的理解 .问题一 当已充电的电容器按图 1所示的方式与静电计连接起来 ,静电计的指针为何会偏转 ?  图 1           图 2回答 静电计是由金属小球、金属杆、金属指针和与他们绝缘的外壳组成的 ,由电容器的定义我们不难理解它也是一个电容器 ,因此当已充电的电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