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五版)的"修辞"章节存在个别观点值得商榷、个别辞格的分析有点单薄或缺乏个性化、内容遗漏、措辞不当或不通俗、举例不当等方面的问题,"文字"章节存在"异体字"的定义不准确、措辞不当、内容遗漏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全敦煌诗》是敦煌诗歌整理的集大成之作,但在校勘上存在"不审音韵而误认"、"不审音韵而误改"、"不审音韵而误补"等三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史记·外戚世家》云:"周之兴也,以姜原及大任。"司马贞《索隐》谓:"按:大任……《毛诗》云‘挚国任姓之中女也’。"张文虎、顾颉刚、赵生群等或认为此"毛诗"之"诗"乃"传"之伪,或认为"诗"下脱"传"字,当作"毛诗传"。而事实上以"毛诗"指称《毛传》《毛序》乃至《郑笺》等诠释《毛诗》的著作,是唐人称《毛诗》之惯例。这即是说,就唐人称"毛诗"用例言,此处《索隐》之"毛诗"一词不存在伪字或脱字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古代汉语虚词词典》从用法、意义、举例等几个方面对副词"都"的说明多有疏失,存在描写不全、义项失收、释义杂糅、义例不合、引例偏晚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论语》和《金刚经》的"德"都以"修己惠人"为目标,都非常重视"德"的教化,也都把推行"德"作为实现自己理想的关键。但两者毕竟属于两个不同宗派的作品,其间存在着众多的不同之处,具体表现在:对"德"的态度、分类、教化以及表现特征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我的失恋》并非主要传达鲁迅对部分青年的失望,对一种消极现象的不满;也非讽刺"诗哲"徐志摩。鲁迅在该诗中运用的"猫头鹰"等"不常见的名词",在语义指趋上与"百蝶巾"等造成奇特的对比和强烈的反差;而且这些"不常见的名词"有冷然、怪异、鬼灵、荒诞甚至于为世俗所讨厌憎恶这一共同特点。在四节诗中的每一节都反复出现的"从此翻脸不理我"等句式,在俏皮新异之下也具有一种"反讽式"的意趣。这都表明:鲁迅的审美理想发生了迁移和变化,一种与典雅、对称、和谐、中庸和崇高的古典审美理想迥异且具有现代特性的新的审美理想出现,昭示着在美学观念上从古典向现代的某种转换。这种新的审美原则在《野草》中已经作为一种主导倾向而存在着。《野草》的写作,起因于鲁迅对自我的重新审视和全面认识,是其思想处在大搏斗大分裂的冲突状态下,寻求一种新的大调整的过程。在这一艰难痛苦的关于自我的审视和寻找过程中,由历史传统和文化观念所构成的现实关系始终是鲁迅关注的前提和基础,这一现实关系在鲁迅此时的意识观念中又具有了一种崭新的形态,它与自我始终处在一个互为制约、互相冲突的关系中。《立论》并非对某些思想意识的批判,而是鲁迅对这一现实关系重新观察的产物,是鲁迅再次观照自我的不可缺少的一个试验和探索,在其中深蕴鲁迅悲苦沉厚的人生体味和感受。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竹简孙子》和《魏武注孙子》一系的现行本《孙子兵法》加以比较,特别以《形篇》中"守"的解释为中心展开讨论,认为实现不战屈敌、保全本国为目的的国家战略,是符合孙武本意的。因此《孙子兵法》原本不存在"善攻者"三字,并非脱字、误字,这样文脉贯通,是《孙子兵法》本质意义上的字句。  相似文献   

8.
姚振宗的目录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三国艺文志》及《后汉艺文志》中。《三国艺文志》及《后汉艺文志》的长处是两志提要的附注项,包括了书名、作者、存佚、附录、内容几项,比较齐全;吸取了前人的辑佚、考订成果,特别是乾嘉以来的经史考订成果;采用了辑录体的提要方式;案语客观精审;借鉴了前人的经验;外加佛、道二附录,避免了道家与道教混为一谈等问题;类目的划分更合理。《三国艺文志》存在的不足是人物时间断限不合理;对文献版本重视不够;材料辨析不足;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做法;史志目录的分类似不可取;"注解太玄类"著作的归属不妥;占梦、相书、相牛经归类不合理;地理类之书归类不可取;簿录类收朱士行(沙门)《汉录》一卷,既列释道二附录,则不该将此录收入簿录类;对所收部类的顺序应该体现当时的特点;《高士传》当入小说家类。《后汉艺文志》存在的不足是有佛教书籍未入附录;存在"夷夏之分"。《三国艺文志》及《后汉艺文志》共同存在的问题是:应以书名标目;存在着形式化、机械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五版)"语法"章节存在的内容遗漏、措辞不当以及举例不当或不周全等瑕疵,一一作了分析,并提出了修改方案。  相似文献   

10.
"人种"在生物科学上是一个不存在的概念,显然在生物科学上就不会有"人种学"这一门学科,也就不存在生物科学上的人种划分。《中图法》将"人种学"作为一门生物科学类目立类显然是不科学的,更何况在人种划分中使用种族歧视性语言,这与《中图法》编制原则不相符。  相似文献   

11.
乔伊斯的<偶遇>和鲁迅的<肥皂>都勾画了他们同胞"精神瘫痪"或"国民劣根性"的精神状况.从历史语境、人物刻画、作者经历和叙事技巧等方面看,这两篇作品中的爱尔兰变态老头与四铭、爱尔兰叙述者男孩与四铭儿子学程存在惊人的相似,他们都是令人窒息的社会中的悲剧人物和牺牲品.两篇小说都承载着文明与欲望、帝国和殖民地、现代和传统、新老一代之间的较量、冲撞.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汉志》所载"《毛诗》二十九卷"和"《毛诗故训传》三十卷"的重新解读,并结合清人的意见,认为所谓"故训传"包括两方面的内容:"故训"恰恰是今所谓"毛传"的内容;而"传"恰恰是今所谓.毛序"的内容,并梳理了西汉《毛诗》的传本情况.在《史记》广泛流传之前,《毛诗序》已经存在并流传.结合经学史,论证《左传》、《古文尚书》在汉初巴经成书并流传;《古文尚书》并非只有孔安国一个系统.卫宏不可能作《毛诗序》.卫宏在东汉中前期古文经学兴盛时期,对流传已久的《毛诗序》有可能做了"润益"的工作,更重要的,是他第一次将"毛诗故训传"中"传"的内容,定名为《毛诗序》.后世所谓卫宏"作《毛诗序》"的说法,盖由此而来.  相似文献   

13.
金庸的《倚天屠龙记》和王度庐的《鹤惊昆仑》都写身怀血仇的少年,通过"复仇—消解复仇"而成长为一代大侠的故事。尽管金庸成就更高,但是他与前辈作家在观念和美学追求方面都存在性质相同、相似之处。因此,把后者"定性"为"民国旧派"是一个不准确、不科学的概念。应以"多元共生"的现代文学史观取代二元对立的"斗争史观"。  相似文献   

14.
以两个构思相近的文本——《果园城》和《小城畸人》为标本,切入中外"小城"文学实践中明显存在的"乌有乡"叙事模式,精细地探讨两部作品在呈示地域文化、塑造人物群像特别是文本构思和叙述技巧等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15.
大型辞书<汉语大字典>"僵"条"僵硬;不活动"义下所举<灵枢经>、<红楼梦>两个例证与释义均不相符,二例中"僵"应为古义"倒下",其它一些辞书也存在相关疏失.  相似文献   

16.
针对北大中文论坛"中国古代文学·诗词文赋·孔子删诗说"条下非删诗论者所罗列的"季札观乐"等四个方面"认为孔子的'删诗'不能够成立"的依据,利用文献分析的方法,得出如下结论:司马迁所谓的古诗"三千余篇"并非妄言.在没有充分的资料作为依据的前提下,对于"删诗说"不应该简单否定,至少论坛所提供的理论依据尚不足以成立.  相似文献   

17.
"道"是《老子》和《管子》共同的最高哲学范畴,两家"道"论有同有异。两家之"道"同为万物之所以然与所必然、万物之自然与所当然、人生和社会的"自然法"且均以"气"为物质载体;也存在宏观方法论与微观方法技巧、目标价值与工具价值之不同。通过两家"道"论的阐发和比较,不仅可以明晰两家之异同,而且可以彰显两家"道"论敬畏自然、彰显人性、以道御术、本体和谐等后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的立意本旨是"梦幻",梦幻的本质是空,小说中存在浓重的"万境归空"的佛教意蕴,以"万境归空"为主线描写出了贾府和当时社会的盛衰变迁。小说中暗示,只有历经世事才能彻底解悟。小说续书部分让贾府再袭世职,是告诉世间由于对欲望的执着仍然存在,人世的"悲欢离合,兴衰际遇"将一次一次、不休止地循环上演,这是更深刻的悲剧。  相似文献   

19.
《才鬼记》是一部以"才鬼"为专题的小说集。它的编纂缘由、文本情况、价值评定等各方面都存在不少史实不清和价值错位的情况。为此,梅鼎祚《才鬼记》研究,应在"才鬼观的流变史"、"文本生成"、"选编比较"等方面拓展和深化。此处以文本生成考察为中心,对其进行梳理和探析。  相似文献   

20.
"采薪之忧"是"自称有病的婉辞",但故训和辞书的具体解释不一致,有的认为是"言已有担樵之余劳",有的认为是"言病不能采薪"."采薪"是修辞用法,表示"低贱"的意思,与是否采薪没有直接关系.在此基础上,结合<辞海>、<汉语大词典>相关的条目和释义,提出了当前辞书编纂中存在的几个原则问题:修辞与辞书的释义、立目;包孕词目的立目和释义;同义异形词语的立目和照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