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立体几何的动态问题是高考的热点,问题中的"不确定性"与"动感性"元素往往成为学生思考与求解问题的思维障碍,使考题的破解更具策略性、挑战性与创新性.动态立体几何题在变化过程中总蕴含着某些不变的因素,因此要认真分析其变化特点,寻找不变的静态因素,从静态因素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求解动态范围的选择、填空题,有时应把这类动态的变化过程充分地展现出来,通过动态思维,观察它的变化规律,找到两个极端位置,即用特殊法求解范围.对于探究存在问题或  相似文献   

2.
我们知道现实生活世界中,动与静是相对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在实施《数学课程标准》以来,动态类试题成为中考的热点命题之一.掌握解决动态类试题的思想与方法,有助于同学们正确地分类与讨论,有助于思想方法的形成;同时静止问题可转换角度,看成动态问题,也会收到奇特的效果,为数学问题的解决创造非常完美的构思.一、动中觅静动中觅静,这里的静就是问题中的不变量、不变关系,动中觅静就是在运动变化中探索问题中的不变性.静是动的瞬间,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动静互化就是在运动中抓住静的瞬间,将动态问题进行分解.例1如图1,等腰直角三角形AB…  相似文献   

3.
探索图形的运动变化问题,首先要有对几何元素的运动过程有一个完整、清晰的认识,不管它是点动、线动还是面动;其次,要善于借助动态思维的观点来分析,不被"动"所迷惑,从特殊情形入手,在变中求不变,动中取静,抓住静的瞬间,以静制动,把动态的问题转化为静态的问题来解决.具体来说,就是抓住"动"与"静"之间的联系,理清运动变化过程中的各个变量之间的各种关系,如数量关系、函数关系、位置关系等,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从而找到了解决这类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在数学中,一个定理、公式具有什么功能,完全是由它们本身的特点决定的.直线与圆的方程分别反映了2个变量之间的一次关系、特定的二次关系,适时抓住这一点,并借助其几何直观,往往能帮我们简化一些问题求解或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现举例分析,以加深对直线与圆的理解.1简化集合运算  相似文献   

5.
<正>相等与不等,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在其转化瞬间,往往能找到解题的突破点.因此,在某些数学问题的求解中,相等与不等的转化就成了我们解题时要抓住的关键时刻.例1设A(x_1,y_1),B(x_2,y_2)是椭圆y2/a2/a2+x2+x2/b2/b2=1(a>b>0)上的两点,已知向量m=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关于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原理告诉我们,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对事物的静态分析必须与动态考察相结合.同样,在小学数学几何图形的学习中,我们要变静为动,让静止的图形动起来,这是一种动态的思想方法,这种思想方法在求解几何图形面积时是常常用到的.  相似文献   

7.
音乐的任何简单和复杂的表现方式都离不开一个“核心”———旋律。而过去我们对旋律的产生、发展和创作问题研究是不够的 ,既便是研究 ,往往也停留在技术性的静态研究上 ,实际上并没有抓住研究旋律的主要问题。对于旋律 ,应该多深入到社会、不同的地域和民族去研究她是如何产生、发展、流传或失传的 ,要研究她过去是个什么情形 ,将来是个什么走向等。也就是少一些静态研究 ,多做一些动态研究。  相似文献   

8.
<正>立体几何中的最值问题是高考热点.在涉及到多个动点最值问题中,一般都有较强的综合性和技巧,因而更能考查学生的能力,是考试的难点.本文结合实例说明此类问题的求解策略.一、动中觅静这里的"静"是指问题中的不变量或者不变关系,动中觅静就是在运动变化中探索问题中的不变性."静"只是"动"的瞬间,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然而抓住"静"的瞬间,使一般情形转为特殊情形,问题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立体几何中有关"动点"求解问题不断地出现在各级各类试题中,现分类例说如下.一、动中觅静这里的"静"是指问题中的不变量或者是不变关系,动中觅静就是在运动变化中探索问题中的不变性."静"只是"动"的瞬间,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然而抓住"静"的瞬间,使一般情形转化为特殊情形,问题便迎刃而解.例1(2014年四川高考题)如图1,在正  相似文献   

10.
1静态封闭题型与动态开放相结合这里,笔者将“静态封闭题”解释为:指那些已知条件与待求结论均为事先作出明确规定的习题,如:传统教材中的典型范例题和练习题、数学名题等.对这些习题,很多时候,我们只能以一种固定的解题模式来求解问题的答案.而所谓的“动态开放题”是指事先给出一个问题情景,而在这个问题情景中,条件没有事先充分给出,而待求的问题则是明确的.此类问题的解决过程是:允许学生以一种力所能及的方式来获取解决问题所必需的条件,而且教师在充分肯定学生积极思考、探索精神的前提下,再进一步对各种‘解答的方式’的优劣(或合理…  相似文献   

11.
捕捉特征——抓住动词和形容词动态和静态是人们对事物存在方式的宏观划分和总体概括,而对于各种具体事物来说,其动态和静态则千差万别,异彩纷呈。因此,我们在欣赏动、静态描写时首先应注意从作者细致入微的描写中捕捉事物动态和静态的个性特征。如《翠鸟》写翠鸟“爱贴着水面疾飞”,有时停在苇杆上“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水面,一旦发现目标,“就蹬开苇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那条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去了。”《燕子》里的燕子飞起来则是另外一种姿态,它忽高忽低,或  相似文献   

12.
求解几何试题往往需要添加辅助线,一些同学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只习惯于在形内添辅助线而不善于向形外发展,导致一些问题求解起来走弯路或陷于僵局,倘若抓住题目中所提供的条件在形外添置辅助线构造基本图形进行转化,会使问题解决起来简捷明快.  相似文献   

13.
动态几何问题,是指以几何知识和图形为背景,渗入运动变化观点的一类问题,常见的形式是:点在线段或弧线上运动、图形翻折、平移、旋转等,解这类问题的基本策略有:一、动静互化"静"只是"动"的瞬间,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动静互化就是抓住"静"的瞬间,使一般情形转  相似文献   

14.
在数学应用题中,常会遇到年龄问题。一些同学求解这类题时,往往因理不清两人年龄间的关系而造成解题失误或不知怎样求解。究其因,是这些同学没能抓住年龄问题的“不变量”。 所谓“不变量”,是指在年龄问题中,时间(即年头)可变,两人岁数的倍数关系可变,但两人年龄的差却始终不会变。只要抓住这个“不变量”,问题也就不难解决了。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一类特殊的动态车辆调度问题--动态独占性带时间窗口装卸货问题.给出了问题的数学描述,分析了其静态性质,并把问题简化为不对称带时间窗口旅行商问题.提出了求解该动态问题的滚动时域调度算法,通过时域的不断滚动,不仅可以跟踪问题的动态变化,还由于每次滚动只对部分客户进行处理,可以减少问题的求解时间.并分析了算法的3个要素:当前客户窗口、当前客户窗口的调度和滚动策略.测试结果验证了算法在求解动态车辆调度问题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在近年的中考或数学竞赛中,常常会出现构造一元二次方程求解的问题.对于此类问题,如果我们能够根据题目的特征,巧妙地运用所学的知识构造一元二次方程求解,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举例说明,希望同  相似文献   

17.
笔者曾在文[1]中系统探讨过导数应用中函数零点的一种特殊的处理方式——虚设代换,来回避对函数零点的精确求解.但是教学实践中,我们为了求解相关的数学问题又不得不对无法精确求解的函数零点(类比显函数和隐函数,我们不妨称此类函数零点为"隐点")进行数值上或代数上的定量估计.由于此类问题的求解对学生分析问题、推理论证和形式化运算能力要求较高,往往成为学生学习中  相似文献   

18.
一、引导自学,抓住要点 教师在布置自学前,可提供学习例话的思考题,以此帮助学生明确学习这篇例话的重点,可以设计问题:(1)什么是事物的静态和动态?(2)怎样分辨事物的静态和动态?(3)注意事物的静态和动态有什么好处?  相似文献   

19.
<正>平面几何中有一类问题,要求在线上或平面内找出若干个符合要求的点,我们不妨称之为"找点问题".这类问题往往有一定难度,主要是难以找到问题的突破口和切入点.线上或平面内有无数个点,哪个点或哪些点是符合要求的,学生往往难以寻找和确定,因而无从下手.本文谈谈如何抓住问题的本质,帮助我们找到相应的解题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的事件报告文学作品,广泛采用渲染手法,或心平气和,描绘静态中的环境,或抓住典型事例,描绘动态中的环境,把事件所处的环境,写得有声有色,生动具体,真实感人.因此,渲染这一手法在报告文学写作中是值得重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