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俊英 《视听》2012,(5):44-46
一个国家的传媒关于经济的报道,对于外部世界来说,是关于这个国家的重要信息。一个地方外宣广播媒体所办的涉及经济领域的节目甚至可以成为这个媒体敏锐度和所持立场的"晴雨表"。在国家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地方外宣广播频率办好经济类节目,可有效对外传播当地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有利于树立"中国好"的形象。目前云南、广西、新疆。  相似文献   

2.
新闻外宣材料包罗万象,其需求的激增致使外宣过程出现了"大干快上"的局面,其中出现的缺憾轻则影响传播效果,重则会有损中国的对外形象。新闻外宣词汇的特有功能、形式和特点要求外宣中采取不同于其他文本的策略。本文探索如何从词汇层面上提取外宣文本中的信息,并运用恰当的策略来获得应有的功能,以便最大限度地实现对外宣传。  相似文献   

3.
2015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日报海外版》创刊30周年作出重要批示,强调要"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为新形势下进一步做好外宣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当前,蚌埠正处在加快重返全省第一方阵的关键时期,发展起来的蚌埠,需要展示自己;变革中的世界,需要了解蚌埠。地方党报媒体承担着对外宣传城市形象、传播地区主流文化的重任,要主动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发挥党报全媒体外宣优势,把握党报全媒体对外传播要求,在对外传播中讲述好蚌埠故事,传播好蚌埠声音。  相似文献   

4.
中国形象纪录片的对外传播,是新时代外宣的重要课题,业界和学界对此已经展开积极的实践和理论探讨.本文结合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海峡卫视"海丝国家《视听福建》纪录片展播项目"的对外传播实践,就中国形象纪录片的对外传播策略进行探讨,从实践中总结出传播主体的多元化、传播内容突出普世性和地域特色、传播渠道的精心选择与融媒组合、海外传播的效果评估等具有实操性的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5.
侨务外宣是我国对外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党和国家一项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新形势下,侨务外宣因其得天独厚的对外传播优势,在“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了解世界”,与西方争夺话语权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我国开展对外传播工作的一条有效途径.侨务外宣在我国对外传播中有哪些独特优势和特点?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如何多层次发挥侨务外宣在对外传播中的优势?本文以山东侨务外宣为例,对侨务外宣在对外传播中的优势进行深入探析和解读.  相似文献   

6.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深刻把握世界舆论格局发展变化的基础上,对我国的外宣工作提出“重塑外宣业务、重整外宣流程、重构外宣格局”的要求,对国际传播工作不断作出新指示。郑州报业集团深入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站稳国家外宣大局,立足郑州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以“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为国际传播理念,以地方主流媒体的角色承担国际传播职责。自2021年5月深耕主流海外社媒平台以来,郑州报业集团对外传播融媒体中心已在Facebook、Twitter、Youtube、Instagram、Tiktok等平台开设海外社媒账号,自然覆盖量超6.8亿,亲切地向世界传递历史文化名城形象,有力地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  相似文献   

7.
中国对外新闻信息的传播正逐渐摆脱媒体主导的"外宣"模式,具有了多样化的特征。1、中国专门从事对外传播的媒体的对外信息传播  相似文献   

8.
沙庆 《新闻世界》2023,(5):23-26
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是传播中华文化、提升我国国家形象、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手段。新时代,外宣媒体应该加大国际传播力度,对外讲好中国故事。本文主要探讨如何提升外宣媒体的翻译能力来推动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从而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好中国声音。  相似文献   

9.
红色场馆作为传承我国红色文化的重要空间载体,其对外传播的有效构建将有助于我国外宣形象的国际展演,是实现国家形象突围的重要举措。本文基于红色场馆的概念及功能定位,结合对iChongqing官网2018年6月-2022年3月共258份有关重庆红色场馆的报道进行量化研究与内容分析,探讨红色场馆外宣传播的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而从多元化发展重庆红色场馆IP、深度挖掘全市红色场馆资源、基于“传联”视角建立与用户的联系等方面为重庆红色场馆的对外传播提出优化之策,以期发挥好红色场馆资源传播地方城市内涵,向世界展示可信、可敬、可爱的立体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10.
"对外传播"在中国是一个出现频率很高的词汇,那么这个时常出现在各种著作、媒体或学者口中的"对外传播",究竟是个怎样的概念?本文试图对此概念进行探讨和辨析。一、研究者眼中的"对外传播"概念段连成教授是中国较早研究"对外传播"的学者,他在1988年出版的《对外传播学初探》一书中开创性地使用了"对外传播学"这一名词,他认为,"对外传播学是专门研究以外国人为传播对象的传播学分支"。曾任中国重要外宣媒体《今日中国》副总编辑的沈苏儒在1999年出版了《对外传播学概要》,他认为,"对外传播是跨国的、跨文化的、跨语言的传播,是针对外国人  相似文献   

11.
在国家构建多主体、立体式的大外宣格局中,西藏的对外传播不仅关系到西藏民族地区的形象建设,更在整体层面上深刻影响着中国的国家形象。近年来,西藏地方各级媒体立足于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在对外宣传中精准发力、以事实为基准,致力于讲好西藏和西藏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本文以西藏新闻奖获奖作品中的国际报道为例,分析了讲好“西藏故事”的故事题材,并基于国际传播视角探讨了对外讲好“西藏故事”的实践路径,旨在为提高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作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12.
从中国电影国际获奖看新时期中国电影外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电影作为中国文化形象的传播载体,在对外文化传播、国家形象塑造上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当前中国电影频繁摘取国际影奖,但在一片繁华的背后显示出中国电影外宣的一系列问题。笔者在全球化的语境下从主旋律电影、商业电影和独立电影三人类影片入手分析其原因,并试图从政策引导、业界重心、人才培养和策略把握上探究下一步电影外宣的发展对策,探索如何为中国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3.
正北部湾之声由广西对外广播电台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联手打造,秉承"中国立场、广西特色、国际表达"的传播理念树立媒体形象,所产生的影响力十分巨大。在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进入全面发展的新时期,需要调整北部湾之声的传播策略。本文拟从讲中国故事、与东南亚主流媒体合作、建立对外传播大联盟和打造新的外宣平台等方面探析北部湾之声的发展策略,以进一步提升我国对外宣传的整体实力。一、北部湾之声:中国对东南亚广播的创新频率  相似文献   

14.
湖南不靠海、不沿边,对外宣传工作不具备先天优势,但湖南媒体通过与老挝的深度合作,辐射东盟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为地方媒体开展国际传播的成功尝试。湖南媒体坚持全省外宣“一盘棋”,坚持用好平台优势、历史积淀、独特资源,不断提升国际传播本领,通过积极调动各方力量,优化资源布局,初步构建起多主体、全媒体、立体式的国际传播格局。在讲好中国故事、湖南故事,塑造并传播中国形象、湖南形象方面担当作为,坚定中华文化自觉、自信、自强,探索充满活力的地方媒体国际传播路径。  相似文献   

15.
对外传播(或外宣)是我国党和政府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这方面的任务主要由外宣媒体承担(包括单一外宣媒体和综合媒体的对外部、国际部).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国际地位的不断上升,党和政府适时提出了增强传播能力、积极影响国际舆论、树立国家良好形象的要求.中央级媒体据此纷纷调整发展战略,设定"打造国际一流媒体"的目标.这使对外传播开始由外宣媒体的孤军奋战转变为集优势兵力于一体的协同作战.对于中国来说,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  相似文献   

16.
本文依据福建海峡电视台《华闻报道》栏目的对外新闻实践,结合传播学奠基人哈罗德·拉斯韦尔的"5W"模式理论,来分析对外新闻栏目提升传播效果的三个基本要素:重建传播者形象,加强传播内容的针对性,改善传播技巧。希望能为中国媒体提升对外传播效果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浅析外宣与内宣的联系和区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析外宣与内宣的联系和区别丁代书我国随着大开放局面的形成和国际形势的变化,从中央到地方,一个大外宣的格局逐步形成。作为外宣战线的新兵,我想探讨一下对外宣传与对内宣传的联系和区别,以便使外宣工作做得更好。对外宣传即是向海外读者传播中国大陆的真实情况,发...  相似文献   

18.
叶元元 《今传媒》2014,(6):17-18,24
正主持人语:随着媒体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国际间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跨文化传播在文化交流与互动中不断开辟新的格局。中国文化底蕴厚重,源远流长,本土文化的全球化发展大大促进了我国文化艺术的对外交流与融合,同时对树立国家形象,开展政治营销及"外宣"有相当大的推动作用。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在相互尊重、相互借鉴、对等传播的基础上得到创新发展,共荣共生。如日前正在举行的戛纳电影节就是以影视艺术为交流平台,呈现异域的文化魅力,是进行国际间影视文化交流的较好形式。本期"组织传播"栏目以对外文化传播为研究样本,研究组织外的  相似文献   

19.
张星 《中国广播》2009,(8):45-47
随着中国的全面崛起,西方媒体赋予中国的形象与中国在世界上已经获得的地位不相符合,中国的综合实力和媒体影响力不相匹配,对外传播“软实力”不足已是不争的事实,这是值得我们外宣从业人员思考的重大命题。本文从观念、内容、手段三个微观层面入手,分析了新形势下的外宣如何与时俱进,不为传统的观念所束缚、不为边缘化的题材内容所禁锢,革新传播方式,让对外传播之路越走越宽。  相似文献   

20.
本世纪以来,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的传播形势产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网络和新媒体平台的发展,中国的对外媒体的生存与其他媒体一样也产生了"求变"的需求。为了在新形势下抢滩登陆,多家中国外宣媒体几乎同时提出了本土化战略。本文以多语种外宣杂志《今日中国》为例,探讨外宣媒体在本土化进程中的探索与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