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家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紧跟科技和社会发展的新任务,也是高校培育时代新人的新使命。科学家精神的培育对大学生具有信念教育、价值导向和人格塑造的重要意义。针对当前科学家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可从主体契合、内容切入、介体承载、环体依托及实践深化五个层面加以解决,有效落实科学家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2.
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弘扬科学家精神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政治品质、能力素养和道德情操。科学家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贯穿大学生全课程教学,在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中深入推进。  相似文献   

3.
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科学家精神的核心内涵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高度的内在契合性,将科学家精神融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高和价值回归.科学家精神融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价值包括政治内涵、文化内涵、育人内涵等三个方面.当前,科学家精神融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认知困境、教学困境和传播困境,应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学内容、开展实践体验、创新宣传方式等方面探索科学家精神融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消解策略,顺应高校立德树人要求.  相似文献   

4.
抗美援朝精神是中国精神的重要样态,具有深厚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意蕴,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资利用的重要资源.以抗美援朝精神生成逻辑及内涵意蕴的阐释为基点,明晰抗美援朝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将抗美援朝精神全面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课堂、大学生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时代新人的培育和抗美援朝精神的赓续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长征精神诞生于特殊的历史时期并随着时代进步不断被丰富,蕴含着宝贵的育人价值.长征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形成与树立、集体主义精神的弘扬与培育、文化自信的提高与增强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文章从融入大学生课堂、搭建思想政治教育研学平台、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三方面阐述长征精神将有机融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路...  相似文献   

6.
以工业4.0时代工匠精神的新内涵为出发点,分析这一时代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性。指出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企业、社会和大学生个人多层面发展的需要,基于这一必然性提出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以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东北抗联精神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艰苦奋斗作风、团结合作意识等丰富内涵,将东北抗联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持久的时代价值。拓展东北抗联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立足于创新教学方法融入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融入社会实践、营造红色文化氛围扩大宣传、利用新兴媒体融入网络环境,以及在荣校爱校教育自觉践行抗联精神等。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阵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全过程,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大学生,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大学生,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鼓舞大学生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大学生.  相似文献   

9.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应对百年变局的必然要求、培养时代新人的战略需要、思政工作创新的实然要求,要解决好“为何融”“融什么”“怎么融”的问题。把党的二十大的报告主题、历史成就、理论创新、使命任务、战略安排等内容全面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找准融入点、贯穿融入线、覆盖融入面,以点串线、以线带面,提高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在战火中孕育而成的抗美援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的瑰宝,具有十分丰富的理论内涵与实践意蕴,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时代价值.新时代,将抗美援朝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大课堂"、课外实践活动"第二课堂"、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课堂",能够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强大的主导力、渗透力、感染力,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大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