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基于哲学基础到教育思想再到现实观照的逻辑,从康德人学思想中“人为自然立法”的认识论、“人为自身立法”的德性论和“人是最高目的”的目的论三个方面出发,分析康德教育论述中的感官训练、道德教育、尊重儿童等内容所蕴含的有关人的认识能力、道德准则、存在本质等方面的人学观念,并进而揭示其人学与教育思想间的内在联系。一方面,康德教育论述的逻辑架构展现了他从认识论到德性论再到目的论的人学思考逻辑;另一方面,康德教育论述的思想内涵也处处与他对人的认识和理解相关联。对康德人学及其教育思想的诠释不仅有助于一线教师理解我国许多教育论述之哲学基础,还可为当今的“以人为本”“素质教育”等教育研究和改革路径提供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休谟关于"是"与"应当"问题的提出,对康德道德哲学的形成发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仅有反面的,更重要的是正面的.正是在对休谟问题的回应中,康德提出了要把应当规律作为伦理学研究对象的重要思想,并且分别从普遍性、目的论以及自由等层面对他所提出的应当规律的正当性作出了论证,这些理论对促进伦理学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3.
试从康德的生平和其教育哲学思想的理论来源和现实土壤入手,分析康德教育哲学思想。康德的教育哲学思想是其批判哲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康德从人性论、认识论和道德论出发论证人类受教育的可能性、认识能力的能动性和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康德的哲学教育思想为近代中国开展"德育"、"智育"、"美育"提供了哲学依据,即使在今天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杜威将实用主义哲学与美国教育实际相结合提出了"教育无目的论",这一观点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和哲学及社会思想渊源,它批判了儿童本位论、社会本位论等教育目的观。杜威并不是否认教育目的的存在,而是反对强制性的外在目的。杜威的教育目的观有很多积极的现代价值值得我们去思考。  相似文献   

5.
功利主义教育思想是19世纪英国重要的教育思想流派,詹姆斯·穆勒是其主要代表人物。他继承了以洛克为代表的英国经验主义哲学传统,又接受了法国启蒙思想家爱尔维修等人的教育思想,在其代表作《教育论》中运用"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的功利主义原理和联想主义心理学理论研究教育问题,提出了旨在追求和实现个人及他人"幸福"的教育目的观和...  相似文献   

6.
美国专业主义教师教育思想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三种取向、四种流派:基于古典专业主义的教师智识教育思想;基于管理专业主义的行为绩效取向胜任力本位教师教育思想:基于管理主义的人文绩效取向的胜任力本位教师教育思想;基于混合专业主义的反映行动教师教育思想.不同取向和不同流派的专业主义教师教育思想对于美国教师职业的知识性、自主性、伦理性、智识性和资格性分别具有不同的影响.虽然专业主义教师教育思想对美国教师的专业化产生了一些积极影响,但其积极影响远远不够,甚至也还经常产生一些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儿童本位"思想是目前教育领域针对低龄儿童教学的指导思想,"儿童本位"是以儿童的视角进行教育教学,在教学中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儿童本位"思想对语文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论述了"儿童本位"思想的内涵及其对教学的影响,从教材内容生活化、语文练习实践化、教学方式符合儿童心理发展以及儿童文学资源开发等方面,提出"儿童本位"思想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
目的论自然在康德美学中至关重要,它一方面保证了康德有机整体自然观念建构的完成,更重要的是它保证了康德鉴赏判断的实现。它是康德美学从经验美学走向先验美学的契机所在,同时也是理解审美判断力和目的论判断力关系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亚里士多德通过"四因"说确立起的目的论思想为哲学思想发展做出巨大贡献。黑格尔通过否定的辩证法为目的论思想提供了严密的逻辑论证,但由于绝对精神最终目的的虚无性,最终使其哲学囿于形而上学之中。马克思从主体和目的两方面对目的论思想进行了批判和改造,认为目的理性是现实的人所特有的自觉能动性,最终通过现实的人的实践劳动成功改造和超越了从亚里士多德到黑格尔的传统目的论思想的桎梏,启蒙了现代哲学发展。  相似文献   

10.
肖丽芳 《时代教育》2009,(8):152-153
教育目的存在着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我国一直以来坚持社会本位论.生命的提升为价值取向的教育目的论,本文基于布尔迪厄的"场域"观,论证了这正是教育场域中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的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