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莫玲  王磊 《钦州学院学报》2006,21(2):99-101
随着社会发展过程中政府行政权力的不断扩大,我国新闻舆论监督因其自身的特点和作用机制,成为行政权力监督与规范的一种必然方式。但我国新闻舆论监督是处于特有社会体制下的,形式上是传媒在监督,而本质上是一种党和政府权力的延伸或补充,从而产生监督中权力渗透的现状。基于此种特有问题,应主要从新闻立法、新闻舆论监督的氛围、职能监督机关与舆论监督部门的合作以及新闻舆论部门人员素质几个方面积极探寻我国新闻舆论监督的完善路径。  相似文献   

2.
我国新闻舆论监督的现状透视及完善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发展过程中政府行政权力的不断扩大,我国新闻舆论监督因其自身的特点和作用机制,成为行政权力监督与规范的一种必然方式。但我国新闻舆论监督是处于特有社会体制下的,形式上是传媒在监督,而本质上是一种党和政府权力的延伸或补充,从而产生监督中权力渗透的现状。基于此种特有问题。应主要从新闻立法、新闻舆论监督的氛围、职能监督机关与舆论监督部门的合作以及新闻舆论部门人员素质几个方面积极探寻我国新闻舆论监督的完善路径。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当前的政治生活中,腐败问题日益引起社会的关注,只有在党的领导下强化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机制,才能有效地根治腐败。政治监督的主要途径包括:转变执政方式,推进依法治国;优化权力配置,形成合理的权力制衡体系;舆论监督;加强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4.
罗莉  兰伟平 《天中学刊》2010,25(1):79-82
网络舆论监督是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其理论依据是人民主权论和权力制约论。网络舆论监督有一个发展过程,目前它与传统媒体舆论交织进行,开始进入主流视野,并彰显强大影响力。通过网络开展舆论监督的载体主要有网站监督、政治博客和公共论坛。总体来说,网络舆论监督通过两种力量来实现:一是借助道德的力量让被监督者产生心理压力,促使其主动改正错误;二是借助国家权力通过法律手段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始终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高度来思考问题。邓小平不仅从不同侧面深刻阐述了加强权力监督的重要性 ,而且就如何健全权力监督制度提出一系列有创见性的主张 ,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权力监督理论  相似文献   

6.
对行政超越职权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地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保障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正常进行,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制定了有关法律和法规,对行政超越职权进行制约和限制,并且建立和发展其各具特色的制约行政行为的制度;通过对中外超越行政职权的内涵、表现形式、产生的原因以及法律责任等问题加以分析比较,对如何制约具体行政行为,防止行政机关超越职权,尤其是在控制行政权力膨胀,加强权力机关、司法机关的监督和舆论监督等方面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7.
从舆论监督与新闻舆论监督、舆论监督与批评报道、舆论监督与正面宣传、舆论监督与监督舆论、权利监督与权力监督等多重关系来看,微博、博客等自媒体监督应该纳入舆论监督范畴;强调自下而上对权力的监督,这是舆论监督与一般性批评报道最关键的区别;坚持正面宣传为主与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的统一,就是在确保正面题材宣传在质量和数量占主导性优势的前提下,凸显负面题材报道正面效应的框架内,给舆论监督更多的政策空间和内容空间;健康的舆论监督离不开正确的监督舆论,这是舆论监督与监督舆论的最佳耦合点;推进舆论监督与权力监督的合作,也是权力监督自身发展的需要,舆论监督应该顺势与权力监督合拍。  相似文献   

8.
加强监督是规范权力行使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关键环节,是我们党实现长期执政的重要保证。当今时代,互联网是各种社会思潮、各种利益诉求的集散地和意识形态的较量场所,网络时代的舆论监督对执政党建设提出了新问题。执政党和政府应该主动顺应数字革命所给社会生活带来的深刻变革,重视研究网络舆论监督的新形势,正确选择网络时代执政党舆论监督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9.
警察权的监督制约,应在宪政的视野下,从整个法权关系的构造维度去探讨。首先,从公共权力的分解与配置的体系化角度,通过层层分权的思路完成对警察权的有效制约。将公共权力分解为国家权力、政党权力和社会权力,警察权属于国家权力,须接受政党尤其是执政党的监督以及具有广泛社会代表性的人民政协监督;国家权力又可再分解为立法权、行政权、法院司法权和检察监督权,警察权本质上属于行政权,须接受其他国家权力的制约。其次,从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在主体关系上的构造维度,将一般公民监督和特定公民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健全公民监督体系,并发展舆论监督,促使我国舆论监督与相关权力制约体系形成对接机制。再者,从警察权力的范围限定和程序设计的维度,按照权力法定原则和正当法律程序原则给警务活动设立明确的权力界标和严格的游戏规则。  相似文献   

10.
试论行政法治对行政权力的监督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行政权力结构中的公共权力、政治权力、行政权力和社会权力之间的密切联系与相互制约以及西方法治政府对行政权力的制约,阐述在我国通过行政法治加强对行政权力监督与控制的必要性及采取行政职权法定化、限制行政机关自由裁量权和坚持责任行政原则等措施来监督与控制行政权力。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辽宁省当前社会网络舆情事件频发的态势,指出了应对方面存在的问题.认为政府应提高舆情危机意识,加强网络舆情的监测与预警,转变舆情应对的陈旧观念,构建协同治理模式,加强网络法制建设和网络道德建设,改善网络舆情应对工作.  相似文献   

12.
网络舆情给政府管理带来了巨大挑战。地方政府在网络舆情发生时,往往出现回应不及时和权威信息缺位等问题,极易导致舆情扩大。政府应当及时捕捉舆情热点,依靠权威声音进行引导,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构建网络舆情监控系统,重视政府信息公开,从而合理有效的处理网络舆情,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3.
及时了解和掌握高校网络舆情动向,分析网络舆情的特点,提出切实可行的管理对策,是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建设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网络舆论危机表现有危机形成的"罗宾汉情结"、舆情传播的"蝴蝶效应"、危机发酵的"群体极化"、危机影响的"塔西佗陷阱"等特点。官方在应对中存在着防范不够严密得力、信息发布不够公开及时、处置不够迅速有力、回应不够真诚恰当、问责处理不够果断坚决、舆论引导不够灵活机变、形象修复不够积极有效等问题。需要发挥行政智慧和管理水平,采取重视民生树立形象,从源头上减少网络负面舆论;重视危机化解艺术,从行动上防控负面舆论;重视属地网络平台,从路径上管控负面舆论;重视网络制度规范,从管理上防范负面舆论,化解危机。  相似文献   

15.
网络舆论暴力是社会舆论暴力在网络上的延伸。网络舆论暴力的成因在于相关法律规制不健全,网络媒体自身有局限性,网民理性的缺失,网络管理把关的缺位以及政府疏导的不到位。有鉴于此,我国政府须进一步完善规范网络行为的相关立法,加强行业自律,发挥"传媒把关人"的作用,加强网上舆论引导,拓宽信息渠道,提高网民网络素养,净化网络语言环境,从而有效的解决网络舆论暴力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从新媒体传播的角度,结合新媒体传播中舆论引导的新特征,探析新媒体的舆论监督和对政府舆论引导力的影响,认为应提升舆论引导力,使新媒体成为大众舆论监督和政府舆论引导的另一个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17.
随着微博、微信、抖音等自媒体平台的逐步普及,互联网已成为国家教育考试舆情传播的主要途径,成为影响教育考试公平、安全和平稳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提升自媒体时代国家教育考试网络舆情治理能力,通过分析自媒体时代舆情传播特点和演变规律,提出国家教育考试网络舆情治理模型。在构建教育考试网络舆情监测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提出由协同治理、监测预警、分析研判、应对处置、宣传教育和安全管控6个部分组成的网络舆情治理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8.
论网络新闻的舆论特征及舆论导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新闻舆论是伴随网络媒体产生的一种新的新闻舆论形式,具有其独特特征。如何加强网络新闻的舆论导向是目前政府极为关注的问题。本运用传统舆论学理论,从四个方面分析了网络新闻的舆论特征,即内容的权威性、传播的广泛性、舆论形成的快捷性、舆论的多元与泛化等,并提出了对不良舆论控制、对主流舆论引导两种网络舆论导向的具体方式。  相似文献   

19.
网络民意在社会民意表达中的地位日益提升。这种新形式的群众意见表达方式,有利于各级政府及时了解社会舆情,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因为其匿名性与不可控性,给政府的决策过程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针对网络民意崛起所带来的诸多问题,从提高重视程度、改进宣传方式、健全监管机制、提升应对能力和进行公关培训等五个方面进行对策分析,推动网络民意在政府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网络民意的合法性是民意输出系统的合法性,是实质合法性和形式合法性的统一。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普及,网络民意成为公众表达民意、参与经济社会及政治生活的新渠道。现代民主政治本质上是民意政治,民意是政府公共政策的合法性依据。网络民意要在政府政策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必须证明其存在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