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构建国有资产管理新体制,改善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委托代理问题是公司治理结构乃至整个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问题。本文从委托代理理论出发,通过对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关系的特殊性进行分析,提出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解决国有企业委托代理问题的关键。要改善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关系,必须构建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2.
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确处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条件下的委托代理关系,是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本阐明我国企业制度中委托代理关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对策。关键词:委托代理关系;激励机制;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3.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难点问题之一是国有资产出资人不到位和出资人对经营者的激励约束机制不到位,委托代理关系矛盾复杂.本文拟运用委托代理理论的基本框架,分析我国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关系的特点及其弊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关系矛盾,进而提高企业效率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我国国有企业的代理成本与其他所有制企业的代理成本相比高了许多。从委托-代理理论及现有的国有企业代理成本的研究成果看,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关系具有特殊性,其代理成本过高的根源在于产权不清晰。因此,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是实行产权的高度清晰。  相似文献   

5.
国企人力资源开发方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国有企业的人事管理改革从落实自主权开始,在吸引、激励、开发等方面较传统的人事管理有了明显的改善,但仍有许多不足,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住: 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突出问题是现存的体制与市场经济的要求有相当的距离。从国有企业来看,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企业经营目标不明确,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缺乏建立和实施的基础。最为突出的是,企业董事会形同虚设,委托代理关系模糊,无法真正实现人力资源管理所倡导的激励机  相似文献   

6.
现代企业由于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而产生了委托代理关系。在委托代理关系中 ,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利益不一致又产生了代理问题。本文对代理问题的产生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西方市场经济发达国家解决代理问题的方法。以此为参照 ,针对中国国有企业代理问题特点 ,提出了相应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7.
现代企业的建立,标志着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形成了委托代理关系.为了保护所有者的自身权益,防止过高的投资风险,财务监督应运而生.本文所研究的财务监督,仅指国有企业的投资者--国家对国有企业的财务监督.……  相似文献   

8.
论现代企业制度的产权特征与国有企业的转制徐茂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对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的讨论,也成为当前的一个经济热点。本文主要从现代企业制度的财产关系和法律地位的角度剖析这一问题,以求为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国有企业的改革已经成为推动整个改革事业的关键和难点。从对国有企业的形成背景与演进逻辑的考察中不难发现,当前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至少应当在两个层面上同时推进,即:一方面,依据社会化生产体系的总要求,重新审视并确定国有企业的“主导”地位,实现国有经济的战略性改组,重建共生关系中的国家所有制;另一方面,在委托—代理理论的实际运用中,突破公有制所面临的更具关键意义的“委托问题”,创建“市场型”委托—代理机制,进而实现国有企业改革的双层推进  相似文献   

10.
地租是国有企业改革中利益分配的重要环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的国有企业内部委托代理关系和商品货币关系,要求国有企业在使用国有土地时,应该缴纳地租.但在国有企业改革中,依然按照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和经济体制的特点来规定国有企业收益分配中的地租政策,对国有企业免征地租或不规范征收地租,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市场竞争秩序紊乱、国有企业之间分配不均等问题.在下一步的改革中,必须根据国有企业性质对其进行分类,对其在使用国有土地时,分别给予不同的地租政策.  相似文献   

11.
西方经济学把国有企业定位为弥补市场经济的功能缺陷,这是建立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之上的逻辑推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从实现微观经济的劳动平等和宏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出发,合理论证了作为公有制企业的国有企业的建立和发展的必要性.把国有企业如何办成真正意义上的全民所有制企业,一直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所面临并一直在着手解决的问题.完善全体人民与国有企业之间的委托代理机制、监督机制和利润分享机制是我国国有企业进一步改革和发展的取向.  相似文献   

12.
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革主体是国有企业自身.但在我国,政府是国有资产所有者的代表,在历史上又是国有企业的经营者.这种特殊的关系和地位,决定了政府必须参与国有企业改革.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的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委托代理问题、搭便车、软预算约束和垄断等问题与所有制没有关系,将国有企业限制在非竞争性领域的主张忽视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的特殊性质,不具有可操作性,违背了我国国有企业保值增值的目标,并且缺少政策依据.企业史研究表明,大企业是一国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发展国有大企业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及其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已进入加快劳动优化组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新阶段.面对这一新的环境条件,能否及时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顺利解决国有企业富余人员的出路问题,不仅直接关系着劳动优化组合的推进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而且还从根本上制约着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进而成为一项关系整个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十分必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国有大中型企业公司制改革重在构建企业高效运行的组织和制度基础,使企业成为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为此,应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特点和要求,彻底改革传统的 工厂制"企业制度,建立规范的公司制企业制度;缺乏规范的公司制,会导致企业行为的扭曲,增加企业的代理成本,恶化企业资产质量,降低企业的运行效率;国有企业的公司制改革应步入规范化发展的轨道,包括法人治理结构规范化、委托—代理关系规范化、上市制度规范化和产权约束机制规范化  相似文献   

16.
国有企业的代理成本与其他所有制企业的代理成本相比高了许多。从委托-代理理论及现有的国有企业代理成本的研究成果来看,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关系具有特殊性,其代理成本过高的根源在于产权不清晰。  相似文献   

17.
国有企业经过多年改革,虽然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尚未成为产权明晰的真正的现代企业,究其原因在于国有企业产权的二级委托代理模式,即政府(国家所有)——政府官员(代表政府行使所有者职能)——企业经理(受政府官员委托进行经营管理)。这一委托代理链条的出现,造成了企业产权模糊、政企不分、效率低下等一系列问题。在国有企业的购并重组过程中,上述代表不同利益的各相关主体动机各异,有效率动机、经理动机、政绩动机、政策性动机等。种种外化于企业自身经营效益的购并动机也引发了许多不良问题。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切实减轻国有企业的社会负担。企办学校究竟何去何从?这是许多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面临的难题。解决这一问题,有利于国有企业甩掉包袱轻装上阵,增加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实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目标。一、企办学校的改制创新之路1、改制的可行性分析。企业办学是计划经济的必然产物,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办学已成为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绊脚石”和“拦路虎”。改制的关键是如何给学校建立一种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19.
本文正是在分析转轨经济条件下的国有企业的性质的前提下,吸取现代企业理论中关于“公司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应尽可能对等均衡”的逻辑,在以全代理模型描述国有企业的权力分配格局的前提下,提出建立在以个体产权为基础的国有企业,并相应地表明若不构筑个体产权基础上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只是单纯依靠形式上的内部治理结构组织的构建来试图解决国有企业的高昂的代理成本和内在缺陷的问题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20.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国有企业经营者监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对国有企业经营者的监管,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它将会直接影响到国有企业的前途和命运。在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分析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关系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建立起一套包括经营者选拔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在内的切实可行的经营者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