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基于社会性软件的教师隐性知识共享平台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巍 《现代教育技术》2010,20(2):120-123
文章以分析教师隐性知识特点及对其维度细化入手,进而探讨了Web2.0技术环境下社会性软件群的知识管理功能,及其对教师隐性知识共享的支持特性。在此基础上结合教师知识共享的需求,设计和搭建了一个基于社会性软件的教师隐性知识共享平台。  相似文献   

2.
张小宁 《教育技术导刊》2012,11(10):209-211
根据现在教师队伍中出现的教师知识没有进行有效的管理,提出了基于社会性软件的教师知识管理。首先简介了社会性软件及教师知识管理;接着分析了社会性软件在教师知识管理中的应用;最后设计了基于社会性软件的教师知识管理模型。  相似文献   

3.
教师的隐性知识在教师的知识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是一种难以共享和传播的知识,是教师进行知识管理的难点。本文通过分析教师隐性知识的特点,探讨了利用社会性软件通过交流、协作、在做中学的方式进行隐性知识管理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隐性知识是知识的核心,把隐性知识显性化出来也是创造知识的重要环节。社会性软件的出现,促进了知识的积累和创造。在社会性软件构建的环境下,从社会认知心理、马斯洛层次需要理论和社会网络弱链接等三方面分析社会性软件对隐性知识显性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是网络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模式。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中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相互转化的过程就是共同体知识创新的过程。在分析SECI模型对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知识转化启示的基础上.探讨了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知识转化机制,并研究了社会性软件支持下的知识转化策略。  相似文献   

6.
教师专业知识包括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知识。要实现教师专业知识的共享会存在许多的障碍,但通过构建有利于教师知识共享的学校文化环境、建立完善的教师知识共享激励机制、建立有利于隐性知识共享的教师学习共同体及构建支持教师知识共享的信息技术环境等途径可消除这些障碍。  相似文献   

7.
教师专业知识包括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知识.要实现教师专业知识的共享会存在许多的障碍,但通过构建有利于教师知识共享的学校文化环境、建立完善的教师知识共享激励机制、建立有利于隐性知识共享的教师学习共同体及构建支持教师知识共享的信息技术环境等途径可消除这些障碍.  相似文献   

8.
教师知识共享是教师个体知识向教师群体知识转移的过程。教师知识共享能够实现教师个体缄默知识显性化,丰富教师共同体实践性知识库,并促进学校知识的生产和再生产。然而,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沉默的螺旋现象”“人际关系差序格局的现象”以及“学校组织无意识知识管理的现象”等现实境况致使教师知识共享无法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多元价值和意义。这些阻碍教师知识共享的现实因素背后反映出教师之间缺乏人际信任、社会互动、合作意识和共享文化以及学校组织知识管理意识淡薄等问题。为促进教师个人知识向集体知识转化,应积极构建教师知识共享文化,提升教师知识共享意愿;营造教师知识共享的“创造的空间”,增强教师之间的社会互动;完善学校知识共享的制度支持,引领教师知识共享行为。  相似文献   

9.
文章首先对网络学习者个人知识管理及混搭社会性软件的内涵进行分析,探讨社会性软件与个人知识管理的关系,最后引入混搭的理念,旨在混搭社会性软件的基础上构建适于网络学习者的的个人知识管理模型。将社会性软件混搭可以为个人知识管理提供一种新的理念,同时让网络学习者感受Web2.0时代带来的用户体验。  相似文献   

10.
教师培训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是教师自身素质提高的需要。针对教师培训的特殊性和当前培训存在的问题,本文试图从知识管理的角度建构培训支持平台,通过知识的共享机制实现隐性知识的显性化,从而最大程度支持教师培训中集体智慧的形成。文章最后就知识管理功能模型、系统架构和多代理构建提出了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1.
社会性软件支持下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社会性软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一项很有价值的研究课题。文章阐述了社会性软件的定义、分类和功能,剖析了社会性软件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并从多层面提出基于社会性软件帮助教师开展教育叙事和行动研究,培养教师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创新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有效进行知识管理,综合提升教师科研能力的教师专业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种教师专业学习的理想学习环境,教师在线实践社区已成为实现教师实践性知识管理和创造的一条途径。文章以教师在线实践社区150名中小学教师为研究对象,以教师在线实践社区中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有效转化和共享为研究问题,从2008年底至今,通过历时三年的教师在线实践性知识发展的实践研究,提出了一种教师在线实践社区中的知识共享系统的框架结构,并建立了与知识共享系统相适应的知识共享策略体系。知识共享系统框架包含教师知识共享处理和教师在线实践社区两个子系统。知识共享策略涉及实践活动策略、教师群体的组织策略、助学支持服务策略、资源建设策略和技术策略。  相似文献   

13.
教师实践性知识共享是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软实力提升的有效途径,而共享如何突破学校的界限,使得实践性知识能够在不同学校之间流动,是当前的一个难题,社会网络理论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参考。构建以师范类高校关系嵌入的校际间教师实践性知识共享模型,探讨在更大范围内促进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流动和共享。  相似文献   

14.
基于混搭社会性软件的个人知识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主要从研究社会性软件和个人知识管理的天然联系入手,探讨社会性软件对个人知识管理的促进作用。通过对知识转化模型进行分析,文中提出采用正方形灰度模型评估知识转化能力的新方法。将正方形划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代表社会化、外化、组合和内化,以灰度值表示每个部分的转换能力。文中用此模型对常见社会性软件进行评估,并给出了社会性软件作用下的知识旋转模型。最后,文中利用当前流行的混搭技术来设计个人知识管理系统,并给出了一个应用实例。结果表明,混搭社会性软件确实是一种有效的个人知识管理方案。  相似文献   

15.
将社会性软件与教帅自我教育相结合,在对教师自我教育和社会性软件分析的基础上,尝试构建社会性软件支持下的教师自我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6.
社会性软件在个人知识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人知识管理能力成为信息时代决定一个人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社会性软件在提高人们网络交流能力的同时能够促进个人知识管理。本文将简要介绍社会性软件与个人知识管理,从三个纬度分析社会性软件在个人知识管理中发挥的作用,提出如何利用社会性软件促进个人知识管理。  相似文献   

17.
Web 2.0技术的蓬勃发展及其"个性化、社会性、开放性"的鲜明特性,为基于个人学习环境的学习变革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从知识共享的视角审视,Web 2.0个人学习环境的学习实质是学习者借助各种Web 2.0工具,经由寻求知识、供给知识、互通知识、享有知识等活动建立起的关联与交互。为顺应国家教育信息化"推进网络学习空间建设"的迫切需求与高等教育信息化"知识开放共享环境建设"的发展目标,本研究旨在探索构建支持知识共享的Web 2.0个人学习环境,尝试依托课程学习深度剖析Web 2.0个人学习环境中知识共享方式与策略,并采用个案研究法对其效果进行评价验证。研究发现,为实现对知识共享的支持,Web 2.0个人学习环境需要从学习者、学习共同体、学习工具、知识库等基本要素出发进行整体构建;交互是支持知识共享的核心机制。由此,促进Web 2.0个人学习环境知识共享的方式与策略主要有三种:连通性交互、传递性交互和认知性交互。个案研究表明,这三种方式与策略对学习者的知识共享文化与态度、知识获取与整理能力、知识表达与传递能力、知识内化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与影响。  相似文献   

18.
《现代教育技术》2019,(7):73-79
社交媒体为教师知识共享带来的绝不是单纯的技术变革,更为重要的是为教师知识共享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信息生态系统。在此背景下,文章首先结合教师知识共享和基于社交媒体的教师知识共享的相关研究成果,引入信息生态链来讨论教师的知识共享问题。随后,基于教师共享知识的三个层次,文章设计了基于社交媒体的教师知识共享信息生态链,并重点介绍了其服务支撑信息。最后,文章以企业微信为例,构建了基于企业微信的教师知识共享信息生态链并进行了应用效果分析。利用包括企业微信在内的社交媒体构建教师知识共享信息生态链,可以提高教师知识共享的效率,实现更深层次的知识共享。  相似文献   

19.
教师知识共享是高职院校知识管理关注的焦点,由于知识特性、主观因素、客观因素三方面原因,教师知识共享存在阻碍。专业群建设能为教师知识共享提供有效途径和良好平台、促使教师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对此,在教师知识共享和高职专业群的内涵分析基础上,从制度、环境、人三方面构建协同创新的职业院校专业群建设体系。  相似文献   

20.
高校教师在长期的教学教程中积累了丰富的隐性知识,隐性知识是显性知识的基础,对教师科研、教学有着重要的支持作用。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隐性知识的共享与传播,有必要深入研究隐性知识的组成要素及其结构。本文梳理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分析高校教师在科研与教学过程中隐性知识的特点,以构建高校教师隐性知识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