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韩笑 《文教资料》2008,(28):269-271
本文以575个实例为依据,考察了汉语中一种常见格式"连…带…".文章细致地描写了该结构嵌入成分的特点,发现"连…带…"格式有很强的包客性,并将能进入该结构的成分分为词和非词两大类,同时探究了语境因素对该结构强包容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按照嵌入成分的类型分析了该格式丰富的构式义.  相似文献   

2.
四字并列成语是在成语并列关系结构中,有少数是四个单音节词并列如柴米油盐、琴棋书画、亭台楼阁、梅兰竹菊、绫罗绸缎等。通过对四字并列成语类型、特点、来源、运用情况的分析,希望有助于汉语学习者对汉语成语的学习。  相似文献   

3.
汉语成语四字格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汉语的语言实践中,成语的出现率相当高,而且绝大多数成语都是四字格的,这种语言现象并非是偶然的,而是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和传统文化原因,同时也有着汉语自身的原因。本文拟对汉语成语四字格的有关问题略述管见。一、汉语成语四字格之成因首先,从汉语语法上讲,四字成语内部可组成多种多样的结构关系。古汉语词汇中,单音词占绝对优势,众多的成语是由古代流传下来的,因此有一大部分四字成语的四个音节都是单音词.换言之,也就是成语的四个音节基本相当于四个意义单位.就汉语语法讲,四个意义单位可以组合成多种结构关系,这种多…  相似文献   

4.
四字并列式成语是指成语的四项词性相同、处于相同的语义范畴中、处于一个或者两个层次并列关系的成语。按词性和语义关系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结构具有相对的凝固性,意义具有整体性,是一种相沿习用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四字并列式成语的排列次序与汉语的四声有关,体现了汉语四声的抑扬顿挫。前两项平声调占优势,后两项仄声调占优势,表现出明显的"平起仄收"式特点。  相似文献   

5.
汉语"四字格"成语是经过长期锤炼形成的,一般都有言简意赅,形象生动的特点.汉语中"四字格"所占的比例至少在百分之九十以上."四字格"成语在英汉翻译中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6.
英语丰富多彩,汉语博大精深.借用四字成语来翻译在英语里非常流行的“as…as…”比喻结构,可谓一举两得,既学英语,又习汉语. 一、比作动物 1.as brave as a lion:像狮子一样勇敢,译成“一身是胆”,形容胆量大.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比较研究的手法,对汉语四字成语是如何被改造为日语、融入日语体系的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在对汉语四字成语日语化过程所产生的词形变化进行分类归纳的基础上,本文对于每一种类型均结合具体词例,通过汉日对比的形式对词形、词义的异同进行分析,必要时还对例词进行文献考证。另外,本文试图从汉语四字成语日语化的视角对日本文化之特征加以认识和把握。  相似文献   

8.
汉语的成语丰富多彩且被广泛使用。文章通过对5446条成语的定量分析,发现无论是其"四字格"的基本形式,还是语法结构、语义结构都呈现出鲜明的均衡对称性。了解和掌握成语的均衡对称性,有利于加深对成语中词义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在人体名词待嵌格式中,“…头…脑”格式构造四字格的能力是最强的。嵌入此格式的主要是单音节的动词和形容词,且以贬义的居多。此格式的构式义多是用来形容人的言行举止、思维能力、精神状态等。由其生成的四字格多带有贬义色彩,口语色彩鲜明,形象生动,描绘性强等。  相似文献   

10.
所谓"虎"字成语,是汉语中含有汉字"虎"的成语,或在泰语中含有"虎"的泰语形式的成语。成语的概念在汉语和泰语中不尽相同,"虎"在汉语和泰语中的形象也有差异,汉语"虎"字成语与泰语成语间存在着三种对应关系,应根据这种对应采取相应的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11.
成语和格言     
一个民族的语文,依其文化的长短深浅,总有不少惯用的词语,泛称成语。为了便于归类,可以把它分为成语与格言两种。成语较短,可以是短句,也可以是片语,而格言应该是整句。成语大半表现事态,而格言大半要说道理。很多入以为白话取代了文言之后,文言就全废了。其实文言并未作废,而是以成语的身份留了下来,其简练工整可补白话的不足。世界各国的成语、格言,往往互相巧合,甚至酷似,令人惊喜。成语与格言其魔力正在于寓大于小,把哲学的大道理浓缩在如诗的短句之中,令人体会无穷。中文的成语大半以四字为其基调。所谓“四字成语”,在结构上可以分成两类:一类用单行句法说一件事情,文法上是一完整句;另一类用骈行句法说一种状态,文法上只是一个片语(phrase)。成语用在白话文里,可以润滑节奏、调剂句法、变化风格。在英文中译时成语之为用大矣,不但可以原封照搬,更可器官移植,托古改今,与时并进,而更活泼了、丰富了中文。  相似文献   

12.
对英汉两民族动物习语进行了比较,认为《红楼梦》中动物隐喻习语分为四类,即重合隐喻习语、平行隐喻习语、全空缺隐喻习语与冲突隐喻习语。以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隐喻为理论基础,对杨宪益夫妇《红楼梦》英译本中的动物习语进行隐喻分析与评价,对杨宪益夫妇所采用的隐喻翻译方法以及他们在跨文化交流方面的得与失进行了探讨,从而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13.
“捷龙识字法”是一种通过记忆联想互动、达到诵读识记汉字的目的,以四言成语为载体,以记忆模块为构架,采用多层次成语接龙的形式的新方法.此方法有利于学习汉字与学习词语的结合;有利于识字与阅读的结合;有利于机械记忆和理解记忆的结合;有利于现代汉语与古汉语的结合;有利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结合。  相似文献   

14.
成语中存在“异读”现象,这些“异读”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影响极大。成语中的“异读”可分为四类:专名异读、通假异读、异义异读和易性异读,每类异读均与意义发展、解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随着网络时代的更新,网络新词层出不穷。成语作为汉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发生了新的变化。网络新成语以其独有的特征成为当下最流行的网络语言之一,与传统成语相比,网络新成语有新的特征。其构成方式主要有旧词新解、词语缩略、汉字谐音和用典。合理规范网络新成语有助于语言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汉语成语可以看作一个原型范畴,其成员分为典型的成语和不太典型的成语.它们依据成语的典型度不同而形成一个连续统.成语的典型度可以从源流、字数、形式、意义和功能几个方面来考察.汉语隐喻性成语也是一个原型范畴,典型的汉语隐喻性成语是具有隐喻性、经典性和沿用性的四字格构式.  相似文献   

17.
如何避免英语习语翻译中的"望文生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归纳了英语习语翻译中“望文生义”的四种现象:译文语义不全、译文语义扩大、译文和原文语义相反、译文和原文看似一致,但未揭示喻意或引申义。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基础知识不牢、文化熏陶不够、对英汉习语的异同了解不深。从而提出了在教学中要注意的三个方面:扎实基础知识、加强文化熏陶、提高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18.
结构的稳定性是汉语成语的一个基本特征,但是稳定之中也有变异,从而形成了成语的异体现象,出现了异体成语。成语变异产生的原因主要有:(1)由群众口头创作而来的成语,由于“口音”之故。一个成语往往有几种“相貌”;(2)由于行文中平仄、对仗的需要,调整词序也会造成成语异体;(3)正反对照形成的异体成语;(4)为了改变感情色彩的需要而形成的异体成语;(5)有意活用,创造异体;(6)将错就错,制造异体;(7)习惯选择与避讳选择形成异体成语。成语变异的主要方法也就是异体成语产生的基本方法有两种:一是换序;二是换字。在我国的汉语典籍中,异体成语大量存在,对异体成语加以研究和整理也应当得到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在习语翻译中人们往往想当然、望文生义,而导致译文貌合神离。究其原因,主要是文化熏陶不够,或受汉语文化影响,翻译时不假思索。因此,要避免翻译时望文生义,就必须了解英语习惯用语的来源,熟悉习惯用语所源出的宗教神话、历史人物或事件、文学作品、风俗习惯、动物习性、民间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以及寓意深刻的谚语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