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辛亥革命前,俄国利用清政府统治面临的危机,加紧策动外蒙古独立。武昌起义爆发,沙俄认为这是它“吞并中国领土而能达到其宿愿的大好时机”,增派军队侵驻库伦(今蒙古人民共和国首都乌兰巴托)。在沙俄的支持下,1911年12月1日,外蒙古宣布成立“大蒙古国”,以活佛哲布尊丹巴为“皇帝”(额真汗)。第二年11月3日,俄国与外蒙古非法签订了《俄蒙协约》,规定俄国“扶助蒙古的自治”。11月7日,中国政府发表声明,表示反对。  相似文献   

2.
自1931年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即开始了长期艰苦卓绝的抗战。特别是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中日之间已经完全处于战争状态.然而国民政府仅仅在1937年8月发表了《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却始终没有对日宣战。一直到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才正式向日本宣战。这是什么原因呢?  相似文献   

3.
1861年3月3日(俄历2月19日).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1861年2月19日宣言》和由17个文件构成的《关于脱离农奴依附关系的农民法令》,宣布废除俄国的农奴制,给农奴以人身自由。对俄国历史上的这一重大事件.1956~2000年的我国初、高中历史教学大纲多称之为“1861年改革”.仅偶尔用“废除农奴制”来概括和反映。  相似文献   

4.
《下一代》2001,(Z2)
日本侵占中国的图谋由来已久。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后,开始走上军国主义道路,把对外扩张作为发展日本帝国主义的主要手段。1895年,日本以中国、朝鲜为目标,发动了甲午战争。这场战争,清朝政府被打败,朝鲜落入它的手中,同时,日本还取得巨大的经济好处,除了物资掠夺外,还得到了中国大量白银赔款,从而提供了资本主义发展急需的资金。1904年,日俄战争在中国土地上爆发,俄国战败,日本夺得俄国在中国的权益,即军港旅顺、商港大连、中东铁路等落入日本手中。日本为巩固其在南满的侵略势  相似文献   

5.
一、“中国制造”的美誉与尴尬改革开放使中国抓住了第三轮经济全球化的难得机遇,通过主动承接国际分工与产业转移大潮,中国在短短20多年内迅速发展成为全球一个新的庞大的加工制造中心。目前“中国制造”产品产量居世界首位的已达170类。2001年5月,日本通产省公布了名为《面对21世界对外经济政策挑战》的贸易白皮书,提出如今在世界市场的份额中,“中国制造”的电器产品已占第一位,日本充当亚洲经济发展领头羊的“雁行结构”已经崩溃,取而代之的是急剧成长的中国经济。自日本抛出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论调以来,国际媒体掀起了一股“中国威胁论”的浪潮。其主要论调是:一曰“中国取代日本,成为亚洲的龙头,中国经济这样高速增长,最终将吃掉全世界”;二曰“中国独自取胜论,中国将要接管全世界”;三曰“中国经济的崛起将形成亚洲区域的经济黑洞,吞噬包括韩国及东南亚在内的同质经济体”;四曰“中国制造会使世界经济对中国如此依赖,可能会因为战争、恐怖主义或社会问题、自然灾害而引发供给的断裂而陷入危险”。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国外媒体都支持“中国威胁论”,认为中国的崛起不是威胁,中国是世界上投资最安全的地方。国内外的一些专家同时也就“世界工厂”的提法提出了很...  相似文献   

6.
1940年7月17日,英国同日本签订了关于封闭滇缅公路的协定,这是中日战争爆发以来英国对日本所采取的一系列绥靖行动中的最后一次,但却更使日本蔑视英国,加快了南进的步伐。英国封闭滇缅公路的行动,有害于中国的抗战,但丝毫无补于自己在远东的失败,就连苟安一时的作用也未能起到。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阿部内阁曾发表“不介入”声明,采取观望风向的态度。1939年12月28日,日本外、陆、海三相签署了《对外政策的方针纲要》,正式规定了日本在  相似文献   

7.
下册1~7章35.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A.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B.没有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没有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C.一战急剧激化了俄国各种矛盾,推进了革...  相似文献   

8.
中东铁路,原称东清铁路或东省铁路,新中国成立后,曾改为中长铁路。中东铁路是沙是俄国在中日甲午战争后,通过胁迫清政府签订的《中俄密约》和《旅大租地条约》这两个不平等条约于1897年开始修筑,1903年初开始通车,贯通东北三省而与俄境西伯利亚大铁路相连的“丁”字形铁路。全长2189公里。这条铁路,在近代史上曾是沙俄政府侵略、控制和企图独占中国东北并同日本帝国主义进行激烈争夺的得力工具。中东铁路建成后,沙俄独占我国东北的野心为日本帝国主义所不容,遂于1904年爆发了日俄战争,沙俄战败,1905年割中东铁路长春至旅大段为日…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世界历史”的思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东西方社会发展“互相补充”的思想,认为东西方社会发展将在互相影响、互相支持的过程中实现。列宁十月革命前夕提出俄国革命是全欧洲革命“序幕”的思想,认为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将揭开全欧洲以至全世界革命的序幕,促使西欧和北美的无产阶级起来同资本主义“决战”。列宁逝世前夕意识到西方国家由于资产阶级统治者实行“糖饼”政策,缓和了国内的阶级矛盾,这些国家短时间内难以爆发革命。以后世界社会主义的胜利“取决于”俄国、中国、印度等东方国家人民展开斗争。习近平在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候,提出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想,从世界发展的目标、发展的方式和发展的力量主体等方面,丰富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0.
1904年2月—1905年8月,日本与俄国为争夺中国东北和朝鲜,以中国东北为主战场进行了长期的厮杀,结果是日本打败俄国,在美国的调停下,双方签订《朴茨茅斯和约》。这场战争是一场列强重新瓜分殖民地的帝国主义战争,对日本、俄国、中国、朝鲜以及国际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对日本的影响1.使日本获得了更多的侵略特权通过《朴茨茅斯和约》日本从中国取得辽东半岛;从俄国取得库页岛南部;还取得对朝鲜的独占权。至此,日本夺取了相当于本土面积76%的殖民地,为日本以后完全霸占朝鲜和在中国东北实行殖民扩张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外蒙古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911年中国发生辛亥革命,沙俄乘机制造外蒙古独立, 并签订《俄蒙协定》。1917年俄国发生了十月革命,外蒙上层失去了依靠。1919年外蒙古 重新回到祖国怀抱。1924年乔巴山成立了所谓的“蒙古人民共和国”,并得到了苏联的承 认。对外蒙的“独立”中国政府从不予以承认。1945年,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使外 蒙古从祖国怀抱中分离出去了。  相似文献   

12.
1923年12月,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就当时民众普遍关心的国事问题进行了一次民意调查,被试者1007人,平均年龄26岁左右。这次民意调查取得了珍贵的历史资料,值得注意的问题有:1.“俄国与美国,谁是中国之友?为什么?”答俄国的497人,答美国的107人;俄国为中国之友的主要原因是“因其为社会主义国家,以不侵略为原则。”2.“你心目中,国内或世界大人物是哪几位?”“答者竟在列之世界人物中,以列宁票数为最多,几占全数之半。以国别论,俄国占9人,共263票;其美、德、法、英及印度虽有人,然合计不及俄国票数之多。”3.“现在…  相似文献   

13.
李大钊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北京共产党小组是在大钊同志的领导下,经过“五四”运动的锤炼,在深入工农群众,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成立起来的。一九一六年初夏,李大钊同志从日本回国,痛感辛亥革命“流产胎殇”,决心继续寻找改造中国的途径。他利用国内外的报刊资料,研究俄国二月革命和欧洲各国社会党的状况,并针对当时国内政治、外交、文化以及人力车夫等问题进行了尖锐的评论。一九一七年爆发了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大钊同志很快地就认清了这个革命的性质。一九一八年七月,他在《法俄革命之比较论》一文中,就论述了十月革命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区别,指出了十月革命的性质“是二十世纪初期之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他希望中国人民翘首迎接世界新文明之曙光,以适应世界的新潮流。同年十一月,他又写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著名的论文。大钊同志的这些文章向中国人民指出了新的革命方向,代表着中国的先进分子运用无产阶级世界观来观察国家命运的开始,标  相似文献   

14.
2006年12月26日,中国驻俄大使刘古昌代表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汉办)与俄国立人文大学校长比沃瓦尔在中国驻俄使馆签署关于合作建设俄国立人文大学”孔子学院”协议。中国驻俄使馆公使衔教育参赞裴玉芳.俄国立人文大学有关负责人、俄教育界人士及中俄媒体代表共40余人出席了签字仪式。  相似文献   

15.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原属同盟国的意大利宣布中立,并利用中立地位在两大集团间寻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在英国的主导下,协约国与意大利秘密签署《伦敦条约》,将大量原属奥匈帝国的领土许诺给意大利。在"伦敦密约"签署的过程中英国一方面利用土耳其海峡问题力促俄国接受意大利的参战条件,另一方面试图利用意大利制约俄国战后在地中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作者看台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最伟大的代表作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列宁称赞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  相似文献   

17.
从阿思本舰队开始,中英关系的确进入了一个持续30年的蜜月期,直到中日甲午战争爆发,英国难以继续在中日之问享齐人之福,再三权衡后,选择了支持日本,中国遂一头扎进俄国北极熊的怀抱,引发了世界格局的根本性变化。  相似文献   

18.
早在1927年.日本内阁就制订了《对华政策纲领》,声称中国东北“在(日本)国防和国民的生存上有着重大的利害关系”。同年7月,内阁首相田中义一向天皇奏呈《帝国对满蒙之积极根本政策》,公然宣称“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  相似文献   

19.
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战争以俄军的失败而结束。双方于1905年9月5日在美国签订了《朴茨茅斯和约》,主要内容包括:俄国将从中国取得的旅顺和大连的租借权让给日本,将长春到旅顺口之间的铁路及其支线的权利让给日本,并重新划分了在中国东北的势力范围。  相似文献   

20.
“华北自治”与“一二·九运动”李德臣“华北自治”运动是日本侵略者为了变中国为它独占的殖民地,从1935华北事变至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在华北制造的一个事端。目的就是为了把华北从中国分离出去,进而侵占全中国。“华北自治”运动使得华北危机、中华民族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