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课堂,教师该把注意力放在哪儿?学生,知识传授还是教案?我们常常会思考这个问题,但在课堂进行中就会不知不觉把精力放到了教案上。尤其是在展示课、公开课上,追求课堂教学环节的完整,心中总惦记着下一环节应该教什么,不敢疏忽,不敢去推敲学生的回答,怕节外生枝,结果一些能使课堂精彩闪亮的回答往往被忽视。教案像是一只无形的手牵制着教师在课堂上沿着一条早已规划好的安全路线行走着。  相似文献   

2.
范辛 《广西教育》2009,(32):15-16
不少教师把上课当作执行教案,使课堂成为教案剧演出的舞台,教师任主角,学生任配角或观众,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究其原因,主要是教者在课堂上受制于教材,拘泥于静态教案的预设而忽视课堂的动态生成。  相似文献   

3.
在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学生精神王国的主宰,学生是教师意志的服从者。课堂上的所谓理想境界是圆满完成教案,“死”的教案成了支配和制约“活”的教师与学生的工具,课堂成了“教案剧”演出的舞台,教师是主角,好学生是配角,多数学生只是群众演员,甚至是“观众”和“听众”,课堂没有了灵气。要改变这种状况,增强历史课堂的有效性,就是要在实践中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4.
1前言 编制教案既有助于经验不足的新教师进入课堂,顺利进行教学,又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资深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而为了督促检查教师工作,教案也成了一个管理教学的手段。然而,教案被检查的同时,也被当成衡量教师工作态度是否认真的主要标准。  相似文献   

5.
以往的语文课堂教学,大多是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就是完成预定的教案,而不是“节外生枝”;教师期望的是学生按教案设想做出回答,否则就努力引导学生直至达到预定答案为止。评价一节课,也都把教师课堂教学是否环环相扣、结构和时间安排是否合理、能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虽然我们身边的教育情境总是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遗憾的是我们常常视而不见,任凭那在课堂上闪现的智慧火花自生自灭。我们精心设计的教案支配、牵动着教师与学生,让他们围着它团团转,课堂于是成了“教案剧…  相似文献   

6.
最近,某县教育部门进行业务大检查,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带着教案进课堂"。对此,老师自然不敢怠慢,一时间没写教案的赶紧写,没有跟上进度的赶紧补,没超过进度的赶紧抄。为了不让教案忘在办公室里,有的教师干脆把教案天天放在讲台的抽屉里。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教学主张教师写教案,没有教案就无法进课堂上课,可见传统意义上,教案是指导教师进行教学的必备品。而现在的教学则主张学生做导学案。单从名称上看,由教而转向了学,表明了课  相似文献   

8.
课堂,是进行教学活动的场所,是学生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学习的乐园。课堂上,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活动的机会。然而,在不少的课堂上,由于教师过分追求教学的“完美”、“圆满”,担心时间被耽误而完不成教学任务,总是把学生的提问、思考、解答当作“例行公事”,教学成了演绎、完成教案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朱小燕 《中学教育》2006,(11):21-21
我在师徒结队,帮助教师设计课堂教案时,遇到了这样的尴尬:为了体现新课程新理念,我提出在教案中安排一些诸如“奖励学生小红花”、“让学生分角色表演”、“让学生在课上采访听课老师”的环节,但却遭到教师的反对和怀疑,担心这样会有表演作秀之嫌。对此。我不禁陷入深深的困惑:教师的疑虑不无道理,应当承认,当前课堂,尤其是公开课表演作秀的现象的确存在,令人反感。但老师们在课堂上稍有异举就被斥之为表演作秀,不免让人产生这样的疑问:何为表演?  相似文献   

10.
一教师在试教语文第二册《树林里》这课时,由衷地感慨:"我只是在完成教案,而不是在演绎生命!"其实在课堂上,这样的现象早已司空见惯了:"死的"教案成了"看不见的手",支配、牵动着"活的"教师与学生,让他们围着它转;课堂成了"教案剧"出演的"舞台",教师是主  相似文献   

11.
随着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在教学上的普及和广泛运用,电子教案在一定范围内被一些教师欢迎和使用,取得较好的效果。教师使用电子教案备课,电子教学走进课堂,将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课堂更具生命力,有利于我们教师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然而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对电子教案认识和使用还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电子教案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教师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充当课堂的主人,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教师要做到不被教材、不被经验、不被教案所束缚,善于倾听课堂中学生的不同意见,  相似文献   

13.
教案是课堂的蓝图,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所在,所以好的课堂是有个性的,优秀的教案也是有个性的。但是,勿庸讳言,当前一些学校的某些教师,为了应付学校检查,现在流行抄教案。也就是说,他们不是在教案上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而是在  相似文献   

14.
张利剑 《儿童音乐》2008,(10):44-47
过去,教案是教师实施教学的"法宝",因而教师为设计教案绞尽脑汁,力求尽善尽美。然而,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这样的教案在课堂教学中似乎已经不那么管用了。即使是一些被认为是经典的教案,在实施过程中也会常常"卡壳"。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这些未曾预料的状况,恰恰动态地生成了我们必须去直面的很多问题。作为音乐教师,应该如何面对这些问题,采取怎样的教学策略,才能促进学生的新知识、新智慧、新激情在课堂中动态生成,进而  相似文献   

15.
所谓“同阅一卷书,各自领其奥”、“人读人异,人言人殊”,皆为阅读个性之体现。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他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从而会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生成性。但是,作为教师我们上课往往就是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就是完成预定的教案,而不希望“节外生枝”;教师期望的是学生按教案设想做出回答。教案仿佛成了“看不见的手”,支配、牵动着教师与学生,课堂于是成了“教案剧”演出的舞台。  相似文献   

16.
还有比语文课更精彩的课堂吗?没有,但是,精彩的语文课不应是一幕精彩的戏剧,语文老师不是门门皆通的导演,学生也不是多才多艺的演员,煞费苦心的教案也不是精致完美的剧本。一堂真正精彩的语文课,教师更应像一位谈话节目中或循循善诱、或睿智深沉、或真诚亲切的主持人,自然地掌控着课堂。  相似文献   

17.
新一轮课程改革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以新型的“学案”代替了传统的“教案”,以往被教师奉为至宝的“教案”正在作古。的确,“学案”与“教案”相比,更能体现“课改”的精神和实质,给课堂教学带来一场新的革命。变化之一:目标定位由教师向学生转变传统的“教案”无论是目标的定位、课堂的组织还是知识的传授,都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学生对政治课的理解是“死记硬背”,因为传统的政治课忽视了政治学科形象、生动、活泼的本来面目,教师的上课就是执行教案的过程,忽视了作为教育的主体──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在课堂上扮演的只是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角色,学生只能充当“听众”。新课程要求的课堂模式,  相似文献   

19.
教师的教案     
为什么要教案呢?如果学校领导人要求教师备有教案是为了检查,那么,这有时就会被认为是对教师不信任;有时甚至认为,教师,特别是富有经验的教师,一般是不需要教案的。怀疑教案的必要性,这就意味着完全不了解教案的用处。不能把教案看作是课题的纲要。学校教学大纲内容对教师来说,这只是初步知识,他的初步见识。而如果因为不能脱离那张“小纸片”,教师在课堂上注意中心只放在教材内容上,至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被动地位.被教师精心设计的教案牵着走。被教参上的标准答案牵着走:而作为教师则往往是依赖着教参、局限于课本。整个课堂所体现的是完成预订的教学任务的需要.而不是学生的发展需要。这样一味被动地接受学习.怎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怎能让学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并终身受益呢?因此,建立新的学习方式成了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