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派生诉讼制度对保护公司及全体股东利益具有重要作用。派生诉讼之原告应仅限于公司之股东,且无论其持股时间之长短与持股数额之多寡,只要其于系争之违法行为被公开前或其得知此违法行为前持有公司之股份,均有权提起派生诉讼。凡侵害公司利益,均为派生诉讼之被告,不以损害公司利益之控制股东、董事为限。公司在派生诉讼中既非原告,也非被告,更非第三人,而是一种独立的诉讼参与人,其于诉讼中应处于中立地位。  相似文献   

2.
一、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概念和特征所谓股东代表诉讼又称股东派生诉讼、代位诉讼,是指当公司的权益受到侵害而公司却怠于或拒绝追究侵害人责任时,具有法定资格的一个或多个股东为了公司的利益要求侵害公司权益者赔偿公司损失而依据法定程序代表公司提起诉讼的一种制度。代位诉讼的性质是指,公司作为独立于股东的具有法人资格  相似文献   

3.
建立股东派生诉讼制度对于制约公司管理层滥用其管理权.平衡股东与董事之间的权利.保护中小股东权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新公司法》也确立了这一制度.本文论述了派生诉讼的概念、特征和提起派生诉讼的前置条件.提出了一些完善我国派生诉讼制度的立法意见。  相似文献   

4.
股东派生诉讼制度首先由英美法系国家所创立,这不仅是公司法上的创举,而且在实践中对制约公司的大股东、董事、经理等的擅权专断、侵害公司利益以及保护公司小股东的合法权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我国新修订的《公司法》中规定了股东派生诉讼制度,该制度的引进对于更好地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增强公司法律制度的可诉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股东派生诉讼本身也存在着被滥用的风险。先诉请求规则就是针对派生诉讼而设计的过滤装置,其目的在于阻止没有正当理由的诉讼并尽可能地内部消化公司内的纠纷。我国虽然也规定了先诉请求制度,但在请求对象以及审查规则等方面仍有进一步完善的必要。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交易活动日益频繁,作为经济活动重要主体的公司所面临的纠纷也不断复杂化。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股东与公司经营管理层的冲突也日益加剧,增进公司法的可诉性已成为完善公司治理的重要话题。股东诉讼,是指由股东提起的诉讼,可分为直接诉讼和股东派生诉讼两类。笔者认为,股东诉讼制度应以公平、效率和便利为原则,在三者不能兼顾时,应以维护股东权益为主导。我国股东诉讼制度的完善可以进一步借鉴美、日等国的先进经验,以求其自身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公司法下,管理公司的是董事而不是股东,股东派生诉讼法律制度对保护股东特别是弱小股东提供了很好的司法救济途径。我国公司法因时利势采用了股东派生诉讼法律制度。本文就股东派生诉讼制度设立的必要性、主体资格、前置程序、诉讼费用补偿等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8.
论股东派生诉讼制度在我国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确立,旨在维护公司利益与小股东权益,维护股东诉权与限制股东诉权之间平衡的一项制度.我国在2005年<公司法>中首次以条文形式正式确立了股东派生诉讼制度,但条文过于简单和粗糙,以致不能适应司法实践的需要.因此从介绍国外立法例、以完善我国的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角度出发,使移植的此制度更适合我国法律实践,具有本土化色彩.  相似文献   

9.
股东代表诉讼制度是对公司直接诉讼制度的突破,是法律为了更好地保护股东尤其是中小股东利益的制度设计。上市公司股东代表诉讼涉及一定的公益、中小股东维权困难等特殊问题,而代表人诉讼追求公益、通过集团的势能追求诉的利益等功能和理念,可以很好解决这些特殊问题。因此中国上市公司股东代表诉讼中应该引入代表人诉讼制度。文章对上市公司股东代表诉讼在中国应该如何操作做了简要论证。  相似文献   

10.
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又称股东派生诉讼制度,是指当公司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而公司怠于诉讼时,符合法定要件的股东为公司的利益以自己的名义对侵害人提起诉讼,追究其法律责任的诉讼制度。作为新《公司法》规定的一项基本制度,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适用尚待规范化、合理化,也面临着法律本土化的必然趋势。对诉讼的适格主体、诉讼费用承担等问题的探讨,必将对该制度的法律适用与立法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陈冰 《三明学院学报》2005,22(3):324-328
当公司、股东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股东代表诉讼制度是一种重要的司法救济权利,但我国公司法尚‘未对此作出明确的规定,从而在实践中产生了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文章从股东代表诉讼的法理依据人手,在借鉴各国先进立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立法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2.
股东尤其是小股东权益的保护是公司法的核心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小股东权益受侵害的表现及其保护的必要性;然后着重从完善小股东权利、扩大其股东权实现途径,建立对大股东的制衡机制、完善小股东权益特殊保护制度,强化小股东股东权的救济手段、完善股东诉讼制度等方面来探讨如何完善小股东权益保护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3.
股东派生诉讼是公司法赋予公司股东维护公司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我国公司法2005年修正后增加了派生诉讼的相关规定,该规定在原告股东的资格、被告的范围和诉讼的前置程序等方面既充分吸取了其他国家的优点,又具有中国特色,但我国新公司法对派生诉讼原告的范围规定较窄,对诉讼时效、诉讼中止和举证责任等方面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目前应主要通过司法解释的形式逐步补充和完善,在民事诉讼法修改时也需增加派生诉讼的相关制度性规定。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大股东、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滥权侵犯公司和中小股东的现象日益严重.为了弥补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及其他救济方法的不足,更好的保护广大中小股东的利益,我国引入了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在与其他国家该制度的比较分析中,可以看出我们的很多设计是十分合理且舍乎我国国情的.然而,目前的规定在诉前请求程序、原告败诉时的责任分担、诉讼费用及激励机制等方面还有待完善.本文对此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独立董事制度是一种有效的公司监督制度,有利于保证董事会独立于公司控股股东和高级经理阶层,减少控股股东和普通股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维护中小股东的权益.为了正确认识独立董事制度,就运行相对完善的美国的独立董事制度与我国现行的独立董事制度进行比较,指出我国独立董事独立性不足的问题,对完善我国公司独立董事制度提出独立董事薪酬激励、任选机制改革、国有股权改革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新《公司法》第152条明确规定了股东代表诉讼制度,但没有对其做出具体的制度设计,有关股东代表诉讼当事人的确定以及范围、公司在诉讼中的地位以及机关成员的当事人地位等问题,依然是一个立法空白。而上述问题的解决决定着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实施的法律效果以及社会效益,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立法完善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股东平等是公司法的基本原则之一,然而近年来,控股股东利用对公司的控制,作出不利于中小股东的决策,使中小股东利益受到侵害的事件频频发生。因此,法律有必要在司法救济方面加强规定,为中小股东在权益受到侵害或正在受侵害时,提起司法救济提供可能。文章从保护中小股东权益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国外中小股东权益保护制度的比较研究,提出了中小股东权益的司法救济与保护的途径——股东直接诉讼和股东代表诉讼。  相似文献   

18.
我国2005年<公司法>创设了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法律制度,因股东单一,故立法规定不设股东会,因此存有法人治理结构先天缺失.针对此,立法上应强制设立一人公司董事会或执行董事、监事会及或执行监事,建立会计监察人制度,采书面记载形式,规范股东自我交易行为,明确股东违反书面记载义务时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以平衡失衡的法人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9.
在代持股权被名义股东的债权人申请强制执行时,隐名股东为实现投资权益显名化将自己变更为登记股东,在诉讼选择上,不应在执行异议之诉中一并提起股权确认之诉,而应先通过执行异议之诉排除强制执行,再提起股权变更之诉。隐名股东的股东资格认定应以区分说为标准,与外部关系无必然的联系。外部关系适用外观主义原则,名义股东的债权人属于《公司法》第32条第3款规定的"第三人"范畴,在隐名股东怠于消除股权登记不一致的权利外观且名义股东的债权人为善意时,隐名股东不能排除名义股东债权人的强制执行。  相似文献   

20.
潘霞 《商洛学院学报》2006,20(3):72-75,94
股东质询权法律制度的构建与完善应以质询权之定性为前提。股东质询权源自于股东出席股东大会的权利,每一出席股东大会的股东都应享有质询权,而无论其有无表决权,也无论其持股数量与期限。股东质询权与股东查询复制权一样是股东知情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股东行使质询权的目的并不仅限于知悉公司内部信息,还有直接监督公司经营之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