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教育,其紧迫任务是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全面提高青少年学生和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教育.这与学校德育的基本内容_“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是密切相关的.其中.“爱劳动”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一项基本要求,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重视和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劳动观点的教育,充分认识、发挥劳动课在学校德育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献身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2.
在群体本位的传统社会中,个体生命处于依赖与压制的关系样态,群体生命凌驾于个体生命之上,形成了一种群体性道德范式,道德以及道德教育更关注群体生命层面,压抑个体生命的整体主义成为基本的道德价值取向。随着社会生活方式的转变,个体在社会中的价值得以尊重,个体从造反走向彰显,道德及道德教育开始关注生命的个体层面。从群体本位中走出,超越个人本位,走向类本位,以实现个体生命与群体生命共融。道德教育从培养“依附性”道德人格转向共生性的“主体性”道德人格的养成。  相似文献   

3.
从社会建构的角度讨论青少年的责任意识与责任行为的契合性问题.在对不断浮现出的各类责任话题的解析过程中,增强青少年的责任意识、提升公共道德素养,有必要从道德实践的“应然”与“实然”的双向视角,建构青少年责任意识养成的内在动力机制与外在模塑机制.这就要求我们更多观照到青少年日常学习与生活体验过程中知与行的整体表达过程;营造健康向上的道德整体体验氛围;建立以道德自律及文化自觉为核心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4.
为积级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青少年提出的“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节水、节电、节粮”的号召。近日,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阿尔山市一小以中队为单位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主题队会活动。各个中队主题队会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的以知识竞答方式普及生活中的“三爱三节”知识,有的用多媒体播放“爱  相似文献   

5.
参赛简介本次展台选自参加第四届全国青少年“春蕾杯”征文赛的文章。本届征文的主题是:关注未来,关爱生命。这需要心灵的放飞,思想与情感的回归,真情实感的表达。贯穿征文总主题的是“爱”,爱自己,爱他人,爱祖国,爱大自然中的一切生命,爱我们的共同家园——地球。其写作方式强调创新。  相似文献   

6.
当代影响青少年学生社会化的几大因素发生了变化,家庭和教育的社会化影响力在下降,网络在儿童社会化中扮演越来越重要角色;青少年的社会化从传统的“社会教化”转向“自我教育”,从“他人实现”转向“自我实现”,出现反向社会化;青少年通过种种方式抵制主流社会的影响,把自己边缘化。  相似文献   

7.
生命教育的忽视和道德价值观的迷失导致青少年轻视与伤害生命的现象屡见不鲜,使得学校德育重新关注道德的生命基础。庄子生死观的“齐生死”“保身、重生”“逍遥游”等观念,对学校德育改革有现实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8.
新安旅行团诞生于淮安,它的早期成员都是淮安子弟。在中国青少年运动史上,“新旅”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在庆祝“新旅”建团五十周年之际,我们发动全县小学开展“学习‘新旅’精神,争当祖国好后代”的活动。淮安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学“新旅”的活动,指示我们一定要把这个活动抓紧、抓实、抓好。通过学“新旅”的活动,许多小学生决心象“新旅”团员那样:“爱祖国,人小志大;爱真理,在困难面前不低头;爱知识,刻苦学习真本领;爱集体,努力树立新道德、新风尚;爱劳动,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许家屯为“新旅”五十周年题词节录)从而把自己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后代。下边,谈谈我们的主要做法和收获:  相似文献   

9.
所谓道德内化,是指人在社会交往活动中,把社会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的道德观念、道德信念的过程,是个体发展中内外复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一个复杂的高级心理活动过程。作为教育工作者要使青少年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须掌握以下道德内化的规律: 1.活动和交往是道德内化的基础。青少年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接受教育,通过学习认识到社会上人与人的道德关系,逐步内化为个体的道德品质。在学校主要接受书本知识,在家庭缺少劳动锻炼,这对青少年的成长是不利的。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获得道德体验,才能促进其道德内化。 2.从“他律”到“自律”是青少年道德内化的客观规律。青  相似文献   

10.
当前,学校道德教育正经历着从道德“培养论”转向道德“学习论”的过程,探究性道德学习正是缘此而提出的一种学校道德教育的新思维。探究性道德学习彰显了学校道德教育的本体价值,突出了道德实践能力和创新人格的培养,实现了学校道德教育向生活世界的回归,构建了以自我教育为核心的道德教育的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