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统计与概率     
复习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日常生活和身边环境中熟悉的实例,进一步巩固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统计过程,让学生体会统计对日常生活的作用,进一步建立和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  相似文献   

2.
统计与概率     
王芳 《贵州教育》2013,(3):78-85,95,96
复习目标 1.与学生的实践经验相结合,借助具体的操作和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意识地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能从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体中有意识地获取数据信息,了解统计的基本方法;通过对统计信息的思考,能对统计结果作出合理预测与正确判断,并在交流中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标准》第二学段对“统计与概率”的总要求是:在本学段中,学生将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进一步学习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并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将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含义,并能计算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在第一学段中,通过具体操作活动,学生对数据处理的过程有所体验。本学段中,学生主要通过对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中熟悉的素材的观察,在经历简单的数据处理过程中,来进一步学习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知识和方法,并根据数据作出简单的决策和预测。一、简单数据统计过程本学段简单数据统…  相似文献   

4.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一、教材分析 《买气球》所在的单元,以统计活动为主线,安排了纵向简单条形统计图和横向简单条形统计图两项内容,通过调查等活动,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过程,体会统计的必要性,并尝试利用条形统计图的有关数据进行初步的决策。本课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简单的纵向条形统计图基础上进行的,旨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横向条形统计图,进一步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直接的、广泛的应用,全面地认识和初步掌握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相似文献   

6.
小小气象员     
一、活动方案 (一)课题的确定 本实践活动安排在“成长的快乐”实践活动之后进行。由于学生已参加过“成长的快乐”这一数学实践活动,具有了初步的统计思想,掌握了简单的统计方法,因而,从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和基本的活动组织能力等方面考虑,一年级的小学生愿意参与这种活动,而且能够把活动开展好。 活动的目的: 1.通过观察记录天气情况,渗透初步的统计思想,让学生认识统计的作用,体会客观事物的不确定性,掌握初步的统计方法。 2.通过统计练习简单的加、减法。同时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相似文献   

7.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简析。 《统计》一课是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一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这部分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经历统计的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从中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初步掌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并根据统计图表回答简单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折线统计图,能用折线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预测。 2.经历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并进行描述、分析的过程。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都可以借助折线统计图来表述和交流。  相似文献   

9.
马复 《湖南教育》2006,(4):10-13
3.统计与概率 (1)统计 以下内容应当受到关注:了解抽样的必要性,能指出总体、个体和样本,知道不同的抽样可能得到的结果也不同.能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描述、分析和表示(用扇形统计图表示数据),并会用计算器处理复杂的统计数据,根据统计结果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在具体情境中不仅会计算加权平均数、极差和方差,而且能理解这些统计量的意义。根据具体问题,能选择合适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集中程度和离散程度。理解频数、频率的概念,了解频数分布的意义和作用,会列频数分布表,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折线图,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掌握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能用样本的平均数、方差来估计总体的平均数和方差。对日常生活中的某些数据能形成自己的看法,认识到统计在社会生活及科学领域中的应用,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标: 1.经历与体验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感受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2.使学生初步认识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解答简单的问题. 3.培养观察、分析、实践、合作等能力及探索的精神,初步形成统计的意识. 4.通过调查、探究和展示等活动,让学生品尝到成功,体验数学和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11.
低年段的统计教学,不仅要注重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而且对于从学生角度出发的统计的需求、统计思想的渗透等方面也不容忽视.这里,笔者试以执教的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统计"教学片段为例谈谈教学所收获的点滴感悟.  相似文献   

12.
问:《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能够“经历提出问题、收集和处理数据、作出决策和预测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在课程实施中,许多一线的教师,甚至学科教学的专家都感到有关统计的内容不好把握,  相似文献   

13.
《简单的统计》是《数学教学大纲》规定的十分重要的学习内容,而这一内容在《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归于小学阶段数学学习的四大领域之一的《统计与概率》之中,要求学生对数据统计过程有所体验,掌握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能根据统计的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我们要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切实抓好《简单的统计》这部分内容的毕业总复习,着力保持和发扬传统复习方法的优点,认真改正其缺点。  相似文献   

14.
一、教学目标 本课以调查学生最喜欢的水果为切入点,让学生感受统计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统计的必要性;让学生经历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理解统计的重要作用,对调查到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并根据统计结果作出一些简单的决策。  相似文献   

15.
一、教材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不仅把“统计观念”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提出了不同程度的要求。新课标中对于第一学段的学生学习统计知识的要求是:对数据统计过程有所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联系具体问题经历用条形统计图表达数据的过程中认识条形统计图,学会用条形统计图进行简单的统计,并能对统计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2.让学生通过对条形统计图表达数据的结果的观察分析,感受条形统计图的特征,认识条形统计图的作用,初步了解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相似文献   

17.
新编小学数学第十册的教学内容包括: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比和比例,总复习三个部分。下面,就这些教学内容作一简要介绍。一、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统计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特别是在科学研究中,应用非常广泛。本单元讲解数据整理,单、复式统计表和单、复式统计图,使学生初步了解数据整理和统计图表的意义,初步学会把一些原始数据进行分类整理,会制作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统计知识和参加工农业生产打下一些基础。  相似文献   

18.
“统计与概率”是《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的四个学习领域之一。北师大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从一年级上册开始,就编排了相应的内容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在生活中学习“统计与概率”,并应用于生活之中。教学一年级下册中的“统计”(第84页),应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在统计中学习“统计”,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包括:问题的提出——收集、整理数据——制成相应的统计图(或表)——根据统计图(或表)的数据作出解释或判断。因此,教学时可以围绕以下几方面展开。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统计”教…  相似文献   

19.
1.让学生自主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2.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并能根据已知数据作出合理的预测,体验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20.
“可能还是确定”属于初中概率与统计领域中的内容,是七年级数学继“数据的收集”与“数据的表示”之后的一个学习内容.它是从学生周围熟悉的问题入手,让学生置身于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数据的作用,感受大干世界的不确定性,进一步熟悉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过程,理解频数、频率、不可能发生、可能发生和必然发生的概念.使用的教材是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11章第一节“可能还是确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