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公民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不得有危害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等等。宪法所规定的公民义务,具有法律强制的性质,即国家以法律制裁的强制力量作为履行这些义务的保证,不履行这些义务,就要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但是,我国大多数公民并不是由于害怕法律制裁而被迫履行公民义务的,相反,他  相似文献   

2.
一、公民教育是把公民培养成为责权主体的过程 公民指具有一国国籍的人。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公民教育也就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积极、自主的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的责权主体的过程。在不同的历史和不同的国家,公民概念有所不同。从历史上看,公民一词最早始用于古希腊,并为古罗马沿用。这时的“公民”主要指在法律上享有特权的一小部分自由民。到了中世纪,教会和封建君主成为国家和人民的主宰,个人是上帝的子民和封建君主的臣仆。人不属于自己,而属于上帝和君主,没  相似文献   

3.
课本第 10 7页 :“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 ,还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上引课文中的“人民”肯定错了 ,大错特错 ,将“公民”错成了“人民”。195 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第三章的标题就是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即 1982年宪法的第二章标题仍是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由第三章调整到第二章 ,更显示了我们党和国家对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重视的程度。公民的权利和义务都是由国家法律明确加以规定 ,但在这些法律中 ,宪法是处于国家根本法的地位 ,是国家所有法律制订的根据 ,那么…  相似文献   

4.
一、填空题 1.奴隶社会是人类历史上_的阶级社会. 2.我国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因此,检验一切改革成败的主要标志,是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_,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_,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 3.我国人口政策的核心内容是严格控制 ;同时还必须努力提高,这是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4.我国宪法规定:受教育不仅是公民应享有的基本权利,而且是公民应尽的 5.无产阶级_的建立,标志着社会主义社会的开始。 6.我国宪法是治国安邦的_。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7.现阶级,我国社会主义的主要矛…  相似文献   

5.
《中学文科》2006,(1):22-24,88
识记:我国宪法关于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的规定。我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由宪法规定。 理解:从内容规定、法律效力、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说明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列举我国法的有关条款,说明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最高行为准则和公民权利最重要的律保障。明确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进一步增强宪法观念,自觉遵守宪法,维护宪法尊严。 活动:绘制我国国旗,查一查国旗制作应符合哪些要求,想一想国旗图案的寓意。模拟表演“德家族成员座谈会”。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在《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中指出:“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这种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的领域,是全体公民共同生活的准则。就广大青年学生来说,未来的事业  相似文献   

7.
受教育权在我国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宪法第四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公民受教育权是指公民在国家举办的教育机构接受教育的权利,同时,这也是公民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在我国《教育法》第九条中更明确地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发展教育,保护好公民的受教育权已不仅是一种富国强民的手段,更是一个时代的课题。不仅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了公民受教育的权利,而且世界各国也都趋步亦同。…  相似文献   

8.
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自由结社的自由,但这种自由并不是说公民想如何结社就如何结社。任何公民在享有法定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相应的法定义务,这是社会主义法制的一项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9.
迁徙自由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不仅为世界各国宪法所确认,也为一系列国际性和区域性人权公约所确认,我国建国前和建国初的宪法及宪法性法律对迁徙自由也曾作出过规定,但从1975年宪法开始取消迁徒自由至今迁徒自由从我国宪法中悄然消失,这显然和我国现行宪法“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规定相悖。现行宪法恢复和重新确认公民迁徙自由权。既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的必然要求,也是维护我国法制统一和尊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同时还是完善我国人权立法、履行国际人权公约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及政治民主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已开始由“礼俗型社会”逐步向“现代公民社会”转型。现代公民社会的道德教育,应关注青少年公民教育。 现代公民教育源于近代的西方,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产物,是伴随着公民地位的确立和解释、宣传宪法中关于公民义务等的规定而派生出来的。《辞海》中指出,“公民是指具有本国国籍,并依据宪法或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法国  相似文献   

11.
●回归课程标准 《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修订稿)》在内容标准“权利与义务”部分明确提出“了解宪法与法律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的目标。具体阐述为“了解宪法与法律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懂得要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在“法律与秩序”部分提出“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一切国家机关、...  相似文献   

12.
与普通公民一样,儿童乞丐也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通过对国际法和我国现行宪法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的分析表明,受教育权是公民的基本人权和基本自由,是一国公民的宪法权利,国家是保障公民受教育权实现的义务主体。受教育权分为抽象意义上的受教育权与具体的义务教育中的受教育权。我国应按照受教育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国家义务的精神对现行宪法和教育法律法规进行修改,重新确立公民受教育权的法律基础。  相似文献   

13.
我国公民意识教育在性质上是社会主义的公民意识教育.我国公民意识教育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实践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公民意识教育的基本内容要遵循社会主义宪法、保障公民权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础,公民意识教育途径包括学校教育、社会宣传教育和家庭教育.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法治社会,财产权作为基本人权受到国际人权公约及各国宪法的明文保障。国家对公民课以金钱给付义务,本质上是对公民财产权的一种侵犯,必须进行正当性论证并遵守相应的课征原则。在我国,政府对公民课以金钱给付义务尚未实现法治化,应当从“正义国家”公民宪法财产权保护的角度予以规范。  相似文献   

15.
我国宪法第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对于这一条款,学界一直存在争议.在比较各主要成文宪法国家宪法的基础上,提出从受教育权利绝对性与相对性和受教育义务履行者双重性两个方面来进一步探讨该条款,会加深对该条款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我国在1982年宪法颁布以前制定的三部宪法均规定了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但1982年宪法却做出了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的规定.宪法规定上的上述转变是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社会背景的,它涉及到国家利益和公民权利的平衡问题.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受教育的法律性质有可能再经历一个由"权利和义务"到权利的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17.
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关系的理论和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不仅表明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保障,也表明了公民对国家应尽的职责。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二者的辩证关系对于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加强我国民主法制的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权利和义务的对立,主要表现为二者是有差异的。权利是国家通过法律规定允许并保障公民可以做某种行为,而义务则是国家通过法律规定要求公民对国家必须履行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作为对立的双方各自包含特定的内  相似文献   

18.
公民意识是指公民对自己在国家和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是公民以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为依据,以自身作为国家主体的一种心理感受和理性认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公民意识逐渐觉醒.良好的公民意识,有独特的政治生态价值,能够型塑社会制度,促进民主法治,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是中国改革开放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9.
依法治国,是我国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也是创建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而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法律的法律”。在此,笔者将高中历史教材中有关宪法的内容,做一个简单的归纳和总结。一、宪法产生的必然性宪法是规定民主国家根本制度和公民基本权利义务、集中体现各种政治力量对  相似文献   

20.
不少宪法规定了公民遵守宪法的义务。对普通公民而言,遵守宪法主要是指维护宪法而非服从宪法,维护义务是伦理性质的,服从义务才具法律性质,但对公民并无直接法律效力。宪法规定公民遵守宪法的义务的主要作用在于培育公民的宪法意识和权利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